NCAA开赛至今,中国球员最高得分只有9分,场均得分上双几无可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17:39 1

摘要:王俊杰在旧金山大学打替补,18分钟里7投3中,三分2中1,罚球2中2,数据单上写着9分3篮板,时间停在11月21日。

9分就是天花板,NCAA中国球员集体把“得分”两个字锁进保险箱,钥匙扔太平洋。

王俊杰在旧金山大学打替补,18分钟里7投3中,三分2中1,罚球2中2,数据单上写着9分3篮板,时间停在11月21日。

这个数字追平他赛季最高,也等于告诉所有熬夜看直播的人:别等了,今晚还是9分。

教练让他替补,不是惩罚,是计算。

旧金山大学今年要冲西海岸联盟前四,内线轮换里已经有两个大四球员占掉35分钟,王俊杰想多摸球,得把防守篮板率拉到20%以上,还得把三分命中率从25%升到35%,否则教练宁愿用矮一截的老将投底角。

9分不是他的极限,是球队极限。

淡厚然在东华盛顿大学首发14分钟,4投2中拿4分,却送出3次盖帽。

盖帽比得分显眼,因为教练给他画的角色就是“移动墙”。

东华盛顿今年打快,平均每次进攻只用15秒,淡厚然要做的就是跑回去堵篮筐,再跑回来给队友挂掩护。

4分不是尴尬,是说明书:想留在场上,先让对手吃冒。

他场均出场时间从10分钟涨到14分钟,靠的不是投篮,是把对手的两分球命中率摁掉4个百分点,教练把这份数据贴在更衣室门口,等于告诉他:继续盖,继续首发出场。

赵维伦在OTE联盟刷出15分7助攻,可NCAA还没开打,他得先坐一年“冷板凳”。

OTE给钱,NCAA给舞台,他选了舞台,就得接受NCAA对175cm小后卫的体检:对抗测试、速度测试、三分测试,一项不过,球权减半。

他想复制河村勇辉的奇迹,可美国大学不吃亚洲小后卫的悲情故事,他们只问一句话:你能不能把对面190cm的黑人后卫挡在三分线外?

答不上来,上场时间就被切成碎片。

林葳在南京同曦场均20分,却迟迟不递加盟申请。

CBA赛季打完已经3月,NCAA转会窗口关闭,他想去也只能等2025。

20分在CBA是明星,在NCAA试训里只是“有篮”,球探报告写着:出手选择差,助攻失误比1:1,防守横移慢。

林葳团队把报告放在桌上,决定再刷一年数据,刷到25分再出国,到时候就算NCAA不要,也能去澳洲NBL卖门票。

算盘打得响,可年龄每涨一岁,NCAA对他的兴趣就掉一档,22岁的新生在美国教练眼里等于“半成品”。

历史最惨的镜子是王泉泽。

2018年他在宾大场均8.5分,膝盖手术一次,数据跌到3分,直接回CBA。

马健1992年在犹他场均8.4分,那是中国球员天花板,三十年没人掀翻。

张镇麟在杜兰场均5.1分,回来照样拿CBA冠军,球迷喊“NCAA镀金成功”,可没人提他当年被教练摁在板凳末端,季后赛一分钟没打。

数据会骗人,舞台不会骗人,NCAA要的是即战力,不是潜力股。

美国球迷不会为中国球员写悲情剧本,他们只看效率。

王俊杰42%的投篮命中率在队内排第六,想涨到第十次出手,得把命中率拉到48%,否则教练宁愿让大四生扔超远。

淡厚然每场盖3个帽,就能多打4分钟,多一次挡拆顺下,多一次空接,得分涨到8分,不靠技术,靠体能。

赵维伦想打主控,得把助攻失误比拉到3:1,否则球权永远在大一侧翼手里。

NCAA的账本清清楚楚,多一分效率,多一分钟出场,多一分出场,多一次数据,循环无情。

中国球迷习惯用“得分”量长短,美国教练用“效率”定生死。

两边尺子不一样,数字就永远对不上。

王俊杰的9分在国内热搜挂一天,在旧金山大学更衣室连水花都没有,教练看完录像只说一句:下次空位三分不进,就换下来。

淡厚然的3盖帽在推特上被对手球迷骂“怪物”,回到训练馆,教练让他加练罚球,因为两次被犯规只罚进1球,效率表上写着-0.8。

NCAA不相信眼泪,不相信国籍,只相信每回合加减法。

11月打完,赛季刚过四分之一,球迷已经给五人判死刑:场均得分不上双。

可NCAA打三十多场,三月才见分晓。

王俊杰还有二十场可以把三分调到33%,淡厚然还能再盖三十个帽,赵维伦一旦注册成功就能用助攻刷存在感。

数据是活的,人是动的,现在喊“完蛋”太早,喊“希望”也太早,真实剧本是:他们得在每一次暂停里抢机会,每一次训练里改细节,每一次对抗里把效率表涂红,才能换来一次“多打两分钟”。

两分钟,可能就是下一次得分上双的裂缝。

CBA球队在窗口期已经放出风声:只要王俊杰点头,立马给三年合同,年薪翻倍。

经纪人把合同放在桌上,没签字,因为知道一旦回去,9分就能被包装成“留洋归来”,广告拍到手软,可再想回NCAA就难了。

淡厚然也收到国内邀请,教练一句“你在这里能首发”就能把人勾走,可首发背后是没防守、没对抗、没进步的温水。

留在美国,9分和4分是耻辱,也是刻度,至少能看清自己离世界水平差几步。

回国,数字立刻模糊,差距被票房和掌声盖住,一盖就是一辈子。

球迷最爱问:他们到底能不能场均十分?

答案写在训练馆的计时器上:每天多投一百个三分,多跑十组冲刺,多举一千磅杠铃,十分自然来。

不来,就是练得不够。

NCAA不讲故事,只讲投入产出。

王俊杰每天六点起床,淡厚然每天加练罚球,赵维伦在录像室待到保安赶人,数据才会松动。

松动十分,就能打破三十年天花板;松动不了,就继续把9分贴在脸上,让国内自媒体天天炒冷饭。

年底之前,旧金山大学要打两场排名靠前的对手,王俊杰如果能在那两场合计扔进四个三分,出场时间就能突破20分钟,十分大关自然破。

东华盛顿连打五场客场,淡厚然只要保持每场3盖帽,教练就敢让他在最后五分钟留在场上,一次补篮就能让得分涨到10。

机会就摆在那儿,能不能抓住,全看他们把9分和4分当耻辱还是当勋章。

屏幕前的你,真觉得9分就是中国人的极限?

来源:该好好得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