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老照片——好奇怪,80年代不算富裕,为啥很多人怀念80年代?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02:39 1

摘要:1984年,山东菏泽的赵玉兰把“上海全钢”手表退了,换回三本《数理化自学丛书》,她爹蹲在门槛抽了半包烟,最后把烟锅一磕:嫁装不如嫁妆,学装能装一辈子。三个月后,她成了公社第一个考上复旦的姑娘,邮递员骑车一路喊,比谁家娶媳妇都热闹。

“三转一响”当彩礼的年代,有人却用一张准考证换来全村最响的鞭炮。

1984年,山东菏泽的赵玉兰把“上海全钢”手表退了,换回三本《数理化自学丛书》,她爹蹲在门槛抽了半包烟,最后把烟锅一磕:嫁装不如嫁妆,学装能装一辈子。三个月后,她成了公社第一个考上复旦的姑娘,邮递员骑车一路喊,比谁家娶媳妇都热闹。

那会儿物资凭票,感情却不凭票。胡同口爆米花的老头,铁炉子一响,谁家孩子不是端着搪瓷缸冲出去?抓一把白糖塞进去,“砰”一声,整条街都是热的。后来爆米花机被工商局没收,说不安全,老头笑着摆手:没事,我改爆米花香了——把崩出来的米花用牛皮纸包成小包,五分钱一袋,纸包上还画个小猫,比现在的盲盒早四十年。

电视是黑白的,理想却带颜色。87年《便衣警察》开播,杭州南山路派出所门口蹲满小青年,学郑朝阳把外套披在肩上,结果真把片儿警吓一跳:以为集体报到。片儿警老周没轰人,反而把值班室的14寸电视搬出来,扯根电线放门口,自己蹲最外圈啃黄瓜:一起看,省得你们到处“便衣”。

最穷的时候,人反而敢做梦。北京王府井第一家个体理发店开张,烫个“鸡窝头”要八块,相当于四天工资。老板娘把价目表写在挂历背面:烫头送两颗话梅,话梅是她在昌平自家树上摘的,用白糖腌了一宿。客人边烫头边含话梅,眼泪被氨水熏出来,还嘟囔:甜。

如今扫码就能买整块牛排,却再没人把黄油冰棍掰成两半,隔着铁轨递给你。绿皮火车撤了,月台变得干净,也空了。偶尔路过旧货市场,看见一台“燕舞”收录机,按下播放键,磁带沙沙转,里面居然是1988年北京站的广播:开往春天的列车,请抓紧上车。

原来我们拼命往前冲,不过想把那声“砰”留得久一点。

来源:幽默喜鹊rJhik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