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录音曝光的那天,大家都震住了:一部正热播的《繁花》剧组,突然冒出了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内幕。很多人刷到热搜还以为是营销,点开一听才发现,这里头的料真的太猛,连资深演员游本昌都被直接在录音里怼,整个网络瞬间议论翻天。这种场面,这几年还真没怎么见过。
录音曝光的那天,大家都震住了:一部正热播的《繁花》剧组,突然冒出了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内幕。很多人刷到热搜还以为是营销,点开一听才发现,这里头的料真的太猛,连资深演员游本昌都被直接在录音里怼,整个网络瞬间议论翻天。这种场面,这几年还真没怎么见过。
说起这个行业的用工问题,很多在外面的观众真是看不太明白。比如,合同写明月薪八千,放到大城市打工人眼里,好像还可以了。但剧组场务把当天的打车票根全晒出来,一张接一张,还有工作群的加班记录,一看这班次……真不是普通人能扛的。有统计说,一天干下来19个小时,倒腾到最后,时薪比奶茶店兼职还不如。行业外的人羡慕剧组风光,其实里面的基层员工早就是累到麻木。这些细节,不讲没人信。
幕后工作人的待遇,大家这回算是看得明明白白。比如编剧助理小圆,连写十个剧本,结果成片字幕只给她个“助理统筹”位置。小圆不服去问,制片人一句“按行规,你内容采纳不到三成不给署名”。你说怎么算的三成?也就只有上面说了算,下边的人想追问都没地儿问,只能等新的行业细则出来,看看能不能争口气。要不,有再多创意也白搭,最后还是个无名小卒。
剧组里奇葩的事还真不少。这次的录音又被送到鉴定机构检测,结果他们说有17个剪切的地方,就是说,录音其实被人动过。不是真的一刀未剪的原始材料。当事人游本昌老人家,年纪大了,连微博都没自己管过,这下子被大家推在风口浪尖上,明明是个德高望重的艺术家,现如今成了被群嘲的“反面人物”。实在是被逼得没办法,才把对方告了个名誉侵权。
圈子里关于“高级关系”的消息也跟着乱了。有人听见录音里有“不怕,打警察的事也能摆平”这种话,结果一通查,公安系统哪有这档子事?其实就是一句空话,但一传出来就像谁都沾了边似的。甚至有大制作被吓停据说王家卫的《重庆森林2024》这个项目原本拍得正欢,听到风声以后,剧组直接停工,理由是再看看风头什么时候过去。这两年圈里新规出的飞快——横店那边搞了个“阳光剧组”制度,规定最多十二小时工时,工资得实名打卡,一超时就拉黑。各大平台也上场了,什么爱奇艺、腾讯都出来说以后片尾字幕实名可查。乍听有点外卖平台那味道,成效到底怎么样,还得看年终盘账。
这个风波,最后把受影响最大的人群推到了前台。脉脉社区新冒出来个“影视民工”群,才几天时间,进了两万人。里面不光聊八卦,连劳动仲裁的模板都共享了起来,有人发了自己赢下加班仲裁的判决截图,赔了七万多工钱,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这些事说起来有点扎心,谁能想到看起来光鲜的幕后,其实压根没人替他们说话。有时候群里一群人光靠表情包互相鼓劲,也是一种微妙的力量。
剧组纷争热着头,还是最普通的工作人员最让人心酸。比如灯光师老赵,刚做完腰椎手术,身体里还打着钢板,依旧咬牙来剧组拍摄。他说孩子要交学费,家里等着他挣钱。这种话比那些一张张声明和道歉来得有分量。行业门槛那么高,真正能撑下来的都是在一线拼的普通人。
那些关于行业改革的消息铺天盖地。人社局马上要开会出台新规,各路片方也都揣着小算盘。每次有人被抓到违规顶多是罚点钱,可能省下的成本远比处罚高。到底哪天能真改变,估计现在谁也说不准。等屏幕上热剧播出,观众要是真把“黑剧组”刷成弹幕,平台自然就得掂量口袋里的票子了。
这事里,剪辑可以动点手脚,把录音剪得有爆点,但那些剧组人通宵赶工熬出来的黑眼圈,谁都没办法隐藏。喜欢追剧的人,在点开下集之前,会不会想,这背后有多少人的汗水,多少青春就摔在片场?换不换台,还真得自己说了算。
来源:海草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