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科技圈!小米公关一号位转岗换帅,汽车赛道倒逼公关革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22:00 1

摘要:“铁打的小米,流水的公关掌门?”11月17日,一则来自多方信源的消息引爆科技圈:陪伴小米十年的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即将正式换岗,这位从媒体人转型的公关元老,曾亲手搭建小米公关体系,如今在汽车业务的舆论高压下谢幕。#小米公关换帅# #雷军IP遭遇汽车大考# 话题24

“铁打的小米,流水的公关掌门?”11月17日,一则来自多方信源的消息引爆科技圈:陪伴小米十年的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即将正式换岗,这位从媒体人转型的公关元老,曾亲手搭建小米公关体系,如今在汽车业务的舆论高压下谢幕。#小米公关换帅# #雷军IP遭遇汽车大考# 话题24小时内阅读量突破9亿,网友追问:“换帅是为舆情买单,还是小米公关的战略转向?”

十年功过:从“编外支援”到公关掌门,他见证小米的高光与风浪

王化的小米十年,堪称一部小米公关的成长史。2015年7月,彼时还在媒体行业深耕十年的他加入小米网大市场部,而当时的小米连独立公关部都未设立,公关职能仅由市场部兼任。凭借媒体人对传播的敏锐嗅觉,王化以“编外人员”身份全力支援公关工作,从早期的产品辟谣到品牌声量搭建,逐渐成为雷军信赖的“发声喉舌”。

2017年小米筹备上市,独立公关部应运而生;2019年王化正式转岗集团公关部任总监,接手四五十人的团队;2021年他晋升为公关部总经理,成为小米对外沟通的核心枢纽。在他执掌期间,小米公关将“雷军个人IP”发挥到极致——“为发烧而生”的口号破圈、创始人自黑式亲民形象塑造,构建起“IP即品牌”的独特传播模式,助力小米从几千人规模的公司成长为六万人的产业巨头。2025年7月,王化发文纪念入职十周年时,雷军还曾亲自留言致谢,足见其在小米的分量。

但这位功勋元老的离场,并非毫无征兆。今年下半年以来,伴随小米汽车销量攀升的,是此起彼伏的负面舆情:成都天府大道SU7 Ultra碰撞后车门难开启引发安全质疑,安徽、武汉等地的相关事故持续放大焦虑,“小字风波”让产品宣传陷入诚信争议。即便行业专家指出“断电后门把手难开是新能源汽车共性问题”,密集的负面仍让公关团队疲于应对,而雷军一天连发3条微博强调“安全高于一切”、抖音账号一月掉粉近百万的罕见状况,更凸显出舆论危机的严峻性。

换帅核心:汽车赛道“水土不服”,传统公关模式失灵

王化的转岗,本质上是小米从手机到汽车的战略跨越中,传统公关体系遭遇的“系统性失灵”。在手机行业屡试不爽的“雷军IP绑定+快速响应”策略,在汽车赛道彻底水土不服。

首先是“IP绑定”的双刃剑效应。手机行业的产品争议多集中于性能、价格,“雷军背书”能快速建立信任;但汽车涉及生命安全,当SU7出现安全争议时,公众对“创始人光环”的期待落差被无限放大,形成“产品问题→IP信任危机→品牌形象下滑”的恶性循环。此前手机行业“大字宣传、小字免责”的话术,在汽车领域更成为“雷区”,YU7“1300公里续航”等宣传被质疑玩文字游戏,直接牵连雷军的个人诚信形象。

其次是危机应对逻辑的错位。手机公关擅长“短平快”——快速辟谣、人格化回应就能平息风波;而汽车行业的消费者更关注安全标准、技术积淀等长期价值,需要专业的技术解读、透明的检测数据和系统的解决方案。面对SU7的安全争议,小米公关仍沿用手机时代的“舆情灭火”思路,未能及时提供权威技术背书,导致质疑声持续发酵。

更关键的是行业属性的本质差异。手机是快消电子产品,决策周期短;汽车是大宗消费品,用户决策需考量品牌信誉、安全保障等多重因素。小米公关团队熟悉的“粉丝营销”模式,难以支撑汽车业务所需的“专业信任体系”,公关战略的升级已迫在眉睫。

行业启示:跨界攻坚期,公关该补哪些课?

小米的公关换帅,为所有跨界布局的科技企业敲响了警钟。从手机到汽车,不是产品线的简单延伸,而是品牌沟通逻辑的彻底重构,这要求公关体系完成三大转型:

其一,从“IP依赖”转向“技术立言”。汽车行业的信任基石是技术实力而非个人光环,新公关团队需建立“技术专家发声机制”,在安全争议中快速拿出碰撞测试数据、研发标准文件等硬核证据,而非依赖创始人站台。特斯拉、蔚来等企业均已组建专业技术传播团队,这一模式值得小米借鉴。

其二,从“舆情灭火”转向“风险前置”。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链条更长,公关需深度介入产品定义阶段,提前规避宣传话术风险,建立“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例如在续航、安全性能等宣传上,明确标注测试条件、风险提示,避免“文字游戏”引发争议。

其三,从“单向传播”转向“双向沟通”。相较于手机用户,汽车用户更需要参与感和安全感。新公关体系可搭建“用户-企业”直接沟通渠道,定期发布安全技术进展,邀请用户、媒体参与试驾评测,用透明化沟通构建长期信任。

未来展望:换帅不是终点,而是公关革命的起点

截至发稿,小米尚未公布王化的接任者,但市场普遍预测,新负责人将具备“汽车行业经验+技术传播能力+危机管理专长”三重特质。对小米而言,换帅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重构适配“手机+汽车”双主业的公关体系——既要保留手机业务的年轻化、亲民化基因,又要搭建汽车业务所需的专业化、权威化形象。

从行业视角看,小米的公关阵痛具有普遍性。当华为、百度等科技企业纷纷跨界造车,如何平衡原有品牌基因与新业务属性,成为公关领域的共同课题。小米的换帅事件提醒所有跨界企业:公关不是“救火工具”,而是战略的“前置环节”,只有让公关体系与业务战略同频共振,才能在新赛道行稳致远。

十年元老转岗,是小米公关的一个句点,更是另一个起点。随着汽车业务成为增长核心,小米的公关革命已然开启。这场转型能否成功,不仅关乎品牌形象的重塑,更将影响其在智能汽车赛道的最终胜负。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大厂浪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