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母、继母、嗣母、慈母、庶母、嫁母、出母、乳母,怎么丧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10:10 1

摘要:“妈走了,我连披麻都要分三六九等?”——4月一条“庶子为庶母穿孝被族老拦”的短视频把#丧服内卷#顶到热搜,福州闽侯县祠堂门口,粗布、麻绳、哭声混作一团。镜头里,23岁的林家小儿子林钊被当场喝止:贱妾之子只能齐衰三月,敢缝三年斩衰就是“坏祖制”。一夜之间,两千年

“妈走了,我连披麻都要分三六九等?”——4月一条“庶子为庶母穿孝被族老拦”的短视频把#丧服内卷#顶到热搜,福州闽侯县祠堂门口,粗布、麻绳、哭声混作一团。镜头里,23岁的林家小儿子林钊被当场喝止:贱妾之子只能齐衰三月,敢缝三年斩衰就是“坏祖制”。一夜之间,两千年前的《朱子家礼》被弹幕骂成“最离谱 dress code”。我翻完论文只想说一句:丧服根本是宗法社会的“二维码”,扫一扫,谁掌权、谁受气,一清二楚。

嫡母拿“斩衰三年”顶配,不是感情深,是宗法要她当门面。唐《开元礼》写明白:嫡母=父系权威复印件,她一死,儿子必须用最粗的生麻布把全身裹成“移动通告”,告诉四方这家的正统没变。最荒诞在明代,生麻布不够,還得故意不缝边,线头越毛,孝心越纯,活脱脱把亲儿子逼成“行走的抹布”。

继母更尴尬。宋人判案说“继母如母”,清人档案却满纸“继母毒打前房儿”。法律喊你当亲妈,现实喊你当后妈,于是出现“减等服丧”暗黑操作:山西榆社县清道光文书里,继母去世,前房儿子只肯“帽顶微白”,连齐衰都懒得披。族谱旁批一句“情不至”,翻译过来就是:她没打够我,但我也不想演。

庶母赛道直接内卷成宫斗。贵妾=父母包办,齐衰期年;贱妾=老公自纳,齐衰三月;若再往下,通房丫头连“妾”字都捞不到,丧服无份,只能跪角落烧纸。清代皇室玩得最花,庶母被切成七档:侧福晋、庶福晋、侍福晋……每一档布料、颜色、缝线针数全写进《内务府则例》。网友吐槽“皇家996”不是没道理,连哭丧都要KPI。

最戳人的是“嫁母”。民国《民事习惯调查》写:温州乐清,改嫁娘过世,亲生儿不准进村,只能在村口摆瓦盆,面朝娘的新夫家方向磕头。视频里,一位阿婆边哭边说“我娘改嫁时我才七岁,如今连送她都要隔条河”,弹幕瞬间破防。宗法把“离婚再嫁”写成背叛,却把男人续弦写成理所当然,双标得离谱。

别以为这些只是老黄历。2022年台大田野笔记记过一场“慈母升格”仪式:潮汕某祠,养母抚养男主整十年,族里原本只给“大功五月”,祠堂投票后一路升到“齐衰期年”。当天男主跪地痛哭“我终于能叫妈”,评论区齐刷“原来古人也会打补丁”。学者提醒,这套衣服权力学至今隐形运转——谁分房产、谁捧牌位、谁写族谱,全藏在针脚。

@山里麻布:看完懂了,丧服就是古代二维码,扫一扫,等级立现。 @今天也不想吃香菜:庶子不配哭?我寻思妈对孩子的爱也没分贵贱啊。 @村口情报站:建议现代民政局直接发“情感二维码”,谁真心谁扫码,省得缝衣服内卷。 @历史系小菜鸡:别笑,今天争遗产、排座位、写讣告,一样是换皮游戏,只是麻布换西装。

来源:听露说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