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5年大会期间,第二届公共安全科技装备展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如期举办。展会上,一大批专、精、特、新的公共安全技术和科技产品,吸引了中外嘉宾的目光,一股新兴的安防产业力量正在连云港悄然成长。
安防产业在港城“落地生花”
依托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平台,连云港公安将产业发展与安全治理深度融合——
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5年大会期间,第二届公共安全科技装备展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如期举办。展会上,一大批专、精、特、新的公共安全技术和科技产品,吸引了中外嘉宾的目光,一股新兴的安防产业力量正在连云港悄然成长。
近日,记者走进连云港市公安局相关基层单位、公共安全联合创新中心,深入了解安防产业如何在港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自2022年起,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已连续4年在连云港举办。各国公共安全领域的多方代表齐聚于此,共商全球安全治理,也推动了公共安全技术与装备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抢抓机遇,乘风破浪。依托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这一国际性平台,连云港公安精心组织本地安防企业参与展示、对接交流,并通过论坛平台牵线搭桥,促成一批国际技术转移与合作项目落户当地,直接带动了本地安防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大。
2022年以来,连云港安防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实施意见,推动安防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已有安防制造业企业284家,涵盖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2024年实现产值344亿元。
不仅要规模,更要质量和竞争力。连云港围绕“产业发展、产品展示、交易平台、教育培训”四大板块,致力构建“产、学、研、用、展、销”一体化的安防产业新生态。
在公共安全联合创新中心,记者看到:一层的国家级安防产品交易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展示、交易撮合、国内外贸易及物流配送等全流程服务;二层的安防产品体验中心汇聚了16家优质企业,常态化展示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与新标准;三层是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基地,融合知识传授、技能培训与国际合作;四层是公共安全人工智能联合创新中心,吸引大语言模型、低空安防技术等多个实验室入驻。
对连云港公安而言,推动安防产业创新发展,最终要服务于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效能。
连云港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政委程浩介绍,连云港公安将安防产业发展与公共安全治理实践深度融合,充分运用本地创新的安防技术和产品,系统提升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实现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警和主动防控转型。
今年夏天,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在连云港火爆开赛,观赛人数屡创新高,安保压力也随之增大。对此,连云港市公安局创新推出“多维智防大脑”,构建“全域感知、精准调度、主动防范”的大型活动安保新模式,展示了“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实战效果。
“每场比赛前,我们都会制定详细的安保预案,将警力部署全部投射在VR实景图上。”连云港市公安局大数据支队副支队长孙啸表示,现在的安防“黑科技”为赛事安保赋能减负,让民警更有信心保障活动安全。
此外,在智慧交通建设中,本地企业基于公安开放的交通流数据,开发智能信号灯优化系统,显著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在全市261个智慧安防小区和重点医院、学校,企业研发的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有效提升了基层警务效能和居民安全感。本地海洋安防企业开发的智慧港口管理、海上应急救援协调等系统,实现了对港口作业、船舶航行、海上治安等的高效管理服务。
实践证明,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播下的种子,已在港城结出丰硕果实。通过“平台+产业+治理”模式,连云港公安将国际交流平台转化为驱动产业升级、赋能公共安全治理的强大引擎,走出一条依托本地优势、具有地方特色的平安建设之路。
来源:公安部新闻传媒
来源:平安九龙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