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的加速,各国正致力于推动以能源替代为核心的绿色转型。关键矿产的大国竞争格局错综复杂,大国竞合态势分化。本文在分析关键矿产重要性与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梳理了关键矿产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风险因素,研判未来发展情景,对新兴经济体如何制定差异化战略、防范关
文/中国银行研究院国际金融团队主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特约研究员边卫红,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芊伊
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的加速,各国正致力于推动以能源替代为核心的绿色转型。关键矿产的大国竞争格局错综复杂,大国竞合态势分化。本文在分析关键矿产重要性与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梳理了关键矿产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风险因素,研判未来发展情景,对新兴经济体如何制定差异化战略、防范关键矿产供应风险、改善治理困境、提升话语权提出建议。
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的加速,各国正致力于推动以能源替代为核心的绿色转型。发展太阳能、锂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关键矿产的需求激增。关键矿产的大国竞争格局错综复杂,大国竞合态势分化。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24年对关键能源矿产的需求继续强劲增长。锂需求增长了近30%,大大超过了21世纪10年代10%的年增长率。
2024年,镍、钴、石墨和稀土的需求增长了6%~ 8%。这一增长主要是由电动汽车、电池存储、可再生能源和电网等能源应用推动的。在净零目标的指引下,未来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关键矿产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本文在分析关键矿产重要性与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梳理了关键矿产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风险因素,研判未来发展情景,对新兴经济体如何制定差异化战略,防范关键矿产供应风险,改善治理困境,提升话语权提出建议。
各国对关键矿产的战略考量与地缘博弈
关键矿产在高科技产业、清洁能源技术、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供应安全成为各国战略考量的重点。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高度依赖关键矿产
在全球碳中和加速、清洁能源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能源与矿产资源深度交织,关键矿产成为推动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助力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情景一:电动汽车(EVs)电池技术的核心。电动汽车通过减少交通运输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支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并可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与电网互动,助力可再生能源整合。锂、镍、钴和石墨等关键矿产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核心,国际能源署指出,一辆电动汽车所需的关键矿产资源是传统汽车的6倍,随着全球对净零排放目标的持续关注,电动汽车及其电池的制造将进一步扩张,从而加深对关键矿产的依赖程度。
情景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的基础。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在推动全球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不仅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升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为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动力。稀土元素对于风力涡机中的永磁体至关重要,铜作为电缆和变压器的主要材料,在风力发电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此外,涡轮机的制造需要大量的铝钢材,且需要添加镍、铬、钼等元素,以适应恶劣的海洋环境。
情景三:太阳能光伏的主要成分。太阳能光伏系统在绿色转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通过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电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支持能源独立性,提高能源系统的整体韧性,有助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硅是构成光伏电池的主要成分,铜用于电缆等互连器以提高电力传输效率,铟、镓和硒等关键矿产对制造高效电池板则至关重要。
除了电动汽车、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其他清洁能源产业也高度依赖关键矿产。核能发电需要铀、钚等核燃料及锆等结构材料;地热发电依赖于能够承受高温和腐蚀性环境的特种钢材,这些钢材需要铬、镍等合金元素;在氢能经济中,氢燃料电池需要铂族金属,如铂、钯、铑作为催化剂;储能系统中的电池技术,如铅酸电池和钠硫电池,也对特定矿产如铅、钠有显著需求。这些清洁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进一步凸显了关键矿产在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性。
部分国家纷纷出台供应链安全战略
在全球视野下,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已然跃升为各国政策制定的核心议题,其背后地缘政治的竞争与合作纵横交织。各国纷纷运用立法、政策引导与国际合作手段,力求保障关键矿产供应稳定,提升供应链韧性与多样性。
为应对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潜在风险,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立法行动。特朗普政府颁布《确保关键矿物安全可靠供应的联邦战略》(Executive Order 13817),确立关键矿产定义,责成联邦机构协同作业,以强化国内供应链韧性。此外,美国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发起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试图通过对关键矿物生产、加工、回收全链条的安全管理,进一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欧盟为确保关键矿产供应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颁布《关键原材料法案》(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简称CRMA)。
该法案不仅确立对34种关键原材料的监管框架,还规定对单一第三国依赖度的限制,以及对供应链风险评估的要求。这些法案和政策文件构成美欧关键矿产安全战略的法律框架,反映出西方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关键矿产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持续关注。
全球关键矿产资源分布及市场特征
关键矿产的生产、投资和价格趋势综合反映了全球资源市场的供需动态、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宏观经济状况,这些趋势对于国家资源政策的制定、产业规划及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是评估和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储量与生产的地理分布
全球关键矿产在储量、产量与资产所有权方面呈现鲜明特征。
储量层面,地理分布高度集中。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显示:铜储量约8.9亿吨,36%汇聚于安第斯山脉沿线,智利、澳大利亚、秘鲁占比突出;锂矿储量约2800万吨,“南美锂三角”占70%,几近垄断;钴矿储量刚果(金)独占近48%,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7国合计占88%;石墨资源前五大国占比高达93%;稀土元素总储量约1.3亿吨,中国占比约33.8%,越南、巴西、俄罗斯亦为主要储备国,占比可观。
产量维度,部分关键矿产呈寡头垄断之势。钴矿原材料产量刚果(金)独占86%,超其储量集中度,石墨、稀土元素生产也类似,中国地位关键,且已宣布投产项目预示原材料开采地理集中度将持续走高。近年来精炼材料生产格局集中化显著,镍、钴尤甚,如印尼镍产量、精炼镍份额持续攀升,至2030年前,精炼锂、镍、钴及稀土元素供应增长70%~75%来自前三大生产国。
资产所有权视角下,西方大型跨国矿业公司主导全局。其凭借技术与经验优势,领先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如铜矿,智利虽储量居首,但大型优质矿山多被瑞士嘉能可、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美国自由港等掌控;钴矿领域,刚果(金)作为主产地,本土公司占比不足5%,欧洲嘉能可、中国五矿资源等把控主要供应量。关键矿产开发滞后于传统大宗矿产,资源集中分布与企业所有权分散错位,造就当下全球矿产资源生产供应格局,既映射全球资源市场相互依存性,又凸显跨国巨头资源配置主导权。
需求与供给
随着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关键矿产供需呈现关键特征如下:
第一,近年来关键矿产需求上扬,供给增长更为迅猛。
中国电网投资的迅速扩张,是过去两年铜需求增长的最大单一因素。对于锂、镍、钴和石墨等电池金属,能源部门占同期总需求增长的85%。尽管需求快速增长,但以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为首的供应大幅增加,对价格,特别是电池金属带来下行压力。自2020年以来,电池金属的供应增长速度是21世纪10年代末的两倍。因此,在2021年和2022年价格大幅飙升之后,主要能源矿物的价格继续下降,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水平。锂的价格在2021-2022年间飙升了8倍,自2023年以来下跌了80%以上。2024年,石墨、钴和镍的价格也下降了10%至20%......
来源 | 《清华金融评论》2025年9月刊总第142期
编辑 | 王茅
审核丨丁开艳
责编 | 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