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别以为这是编剧瞎编,这事儿真发生在泰国华裔企业家李发顺身上,他就是FlashExpress(闪电达)的创始人,从孤儿院长大的孩子,硬是做到了估值21亿美元的CEO,活成了现实版“爽文主角”。
泰剧《疯狂独角兽》里有个名场面,高速公路上有人开窗抛钞票,就为拉个技术合伙人一起创业。
你别以为这是编剧瞎编,这事儿真发生在泰国华裔企业家李发顺身上,他就是FlashExpress(闪电达)的创始人,从孤儿院长大的孩子,硬是做到了估值21亿美元的CEO,活成了现实版“爽文主角”。
李发顺13岁那年父母离异,之后就在孤儿院长大。
那时候他常靠打鸟果腹,偶尔吃次方便面泡冷米饭,都觉得是天堂。
说实话,饿肚子的滋味最能逼出人的本事,他从小就练会了察言观色,还能精准抓住别人的需求。
上学时看到中国留学生缺老干妈、泡面,他就倒卖这些东西赚生活费,后来还自学中文,成了留学生的“辅导老师”。
本来想这也就是赚点零花钱,没成想这股“找需求”的劲,成了他后来创业的核心本事。
大二那年,李发顺接手了一家快倒闭的沙矿场。
那时候矿场里全是问题,有员工贪污,还有帮派掺和,设备也老得转不动。
换一般人可能早就吓跑了,但他偏不,直接开除贪污的员工,成立维修部门修设备,还敢上调15%的价格保证不亏钱。
最后这矿场真被他救活了,赚的第一桶金是一公斤重的泰铢。
现在回头看,那时候他就敢跟“地头蛇”硬刚,这份魄力真不是一般大学生能有的,也难怪后来能在泰国快递行业搅起风浪。
后来李发顺当过导游,还借着中国游客的资源卖房子,一年赚了几亿泰铢。
但真正让他想创业的,是一次去中国售房的经历,他发现中国快递费特别便宜,可泰国哪怕寄个空盒子都要50泰铢(差不多11块钱),农村人根本负担不起。
2017年,他在曼谷成立了FlashExpress,就想做两件事:泰国第一个免费上门取件的快递,第一个全年不休息的快递。
老实讲,这两个“第一”看着简单,其实是戳中了泰国人的痛点。
那时候泰国快递都是工作日上班,还得自己去门店寄,多麻烦啊。
李发顺这么一搞,老百姓肯定愿意用。
短短4年,Flash就成了泰国首家独角兽,现在一年能送7亿个包裹,有1万个服务网点、10万名员工。
这速度看着吓人,但仔细想,不过是他把“老百姓需要啥就做啥”的逻辑,用到了快递行业而已。
2020年疫情来了,这对Flash是个大坎。
外界都以为物流公司能赚大钱,其实他们差点活不下去。
员工大量感染,泰国法律规定确诊要带薪休假20天,公司得付双份工资,一份给休息的员工,一份给新雇的人。
最大的分拨中心2000多人,超六成感染,有员工问他“是不是要等我们都倒下才关店”。
这话扎心了,他最后决定关停分拨中心,还赔了消费者2.5亿泰铢(约5000万人民币),退运费、赔货物、发礼券,一点没含糊。
本来以为这么大损失,公司可能缓不过来,没成想45天后恢复运营,客户全回来了,业务量还翻了倍。
2021年营收170亿泰铢,送了6亿个包裹。
如此看来,李发顺这步“赔钱保口碑”走对了,企业赚钱重要,但对客户、对员工的尊重,才是能扛住风暴的底气。
后来他搞组织改革,更印证了这点:PR、市场用泰国人,因为他们懂本地;IT研发用中国人,因为效率高;产品经理用“中泰混血”,平衡两边需求。
还把中间管理层全砍了,10万人的公司就4个C级高管和1个VP,养中层的钱能养5个一线快递员,这不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嘛。
李发顺能做成,离不开中国元素的助力。
创业初期,全泰国投资人都不愿意投他,是中国的云天使基金给了种子轮,高榕创投给了天使轮,还有个阿里的个人投资者。
高榕创投的张震跟他聊了一小时,没咋问生意,倒问了泰国市场和他的生活,他说自己收养了几个小孩,后来高榕就投了。
说实话,这种“看人品”的投资,在当时真救了他。
他还找了个中国合伙人狄玮杰,以前在支付宝工作,懂技术和商业场景。
俩人一开始老吵架,狄玮杰想拿中国最先进的“武器”打仗,泰国员工觉得“不完美不想用”;中国人喜欢小步快跑改bug,泰国人觉得“没做好丢面子”。
磨合久了才找到平衡,让Flash既有中国的高效,又有泰国的灵活。
后来他把技术总部放北京,就是看中北京的人才和创业氛围,每年投3000-4000万美元搞研发,现在泰国物流行业超一半高管都来自Flash,说是“行业黄埔军校”一点不夸张。
这两年李发顺又搞起了新动作,投资霸王茶姬、卡游这些中国品牌。
他说未来10年是中国品牌出海东南亚的黄金期,30年前是麦当劳、肯德基来,现在中国品牌有成熟的供应链,东南亚就是最好的第一站。
他投霸王茶姬的时候,还拉上了泰国最大的食品公司和顶级地产商,不光出钱,还帮着搞供应链、选门店。
第一次喝霸王茶姬是在北京景山公园,他说“茶味足,包装有中国风,泰国没有这口感”。
现在霸王茶姬在泰国开店成本比中国高两三成,但预计两年能回本,这眼光确实毒。
他还敢硬刚菲律宾市场。
之前有个泰国顶级富豪劝他别去,说“我这么多资源都失败了,你凭什么”,他没听,还是进去了。
先花6个月建了1000多个直营网点,雇菲律宾本地人当管理层,还搞篮球比赛、走访小学拉近距离。
现在Flash在菲律宾市场份额排第二,跟TikTok、Shopee这些平台都有合作。
毫无疑问,这事儿靠的不只是胆子大,还有他算得清账,菲律宾人口多、电商增速快、人力成本还低,只要把本地化做好,机会肯定大。
李发顺给公司取名Flash,有两层意思:对客户是“快”,对自己是“风暴越猛,闪电越亮”。
他的人生就是这样,从孤儿院的生存危机,到沙矿场的刀光剑影,再到疫情的巨额赔付、引擎盖上的子弹威胁,每次风暴都让他更强大。
从孤儿到30亿美元CEO,他的故事不是靠运气,而是把“懂需求、守底线、敢折腾”这几件事做到了底。
对想创业的人来说,这可能比任何鸡汤都实在,阶层不是不可破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扛住风暴的韧性,和抓住机会的狠劲。
来源:萌萌思密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