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已经是它第三次冲刺上市了,2023年初想冲美股,因为禾赛科技上市后表现不好搁了浅;今年2月递港股材料,最后也失效了;这次换了SPAC借壳的路子,才算又往前迈了一步。
2025年8月26号,激光雷达公司图达通更新了港交所招股书。
这已经是它第三次冲刺上市了,2023年初想冲美股,因为禾赛科技上市后表现不好搁了浅;今年2月递港股材料,最后也失效了;这次换了SPAC借壳的路子,才算又往前迈了一步。
说实话,在激光雷达这行,能扛着两次失败继续冲,图达通的劲儿挺足,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它喊出的117亿港元估值,到底有多少真东西撑着?
这次冲上市,图达通找了个“捷径”,和特殊目的公司TechStar合作搞SPAC。
公告刚发,就拉到了三家机构的投资,总共5.53亿港元。
老实讲,SPAC这模式确实比常规IPO快,对缺钱的公司来说像是救急的法子。
但翻招股书会发现,图达通的钱袋子其实挺紧的。
截至2025年3月底,它手里的现金和等价物才2427万美元,流动负债却有9775万美元,流动资产净值就剩648万美元。
当然,也不是没好消息。
2025年一季度,它的毛利率做到了12.6%,还赚了319.7万美元毛利润,这是2024年四季度开始转正后,继续稳住了势头。
本来想以为毛利率转正就能松口气,后来发现它这几年亏得不少,2022年到2024年,再加上2025年一季度,累计亏损超8亿美元。
招股书里说亏损是因为投研发、建供应链,这话没毛病,激光雷达本就是烧钱的硬科技,但钱烧出去了,得有更多能赚钱的业务撑着才行。
它手里也不是没底牌,比如全球唯一能同时量产1550nm和905nm两种路线激光雷达的能力,还有猎鹰、灵雀、蜂鸟这几个系列的产品,覆盖了不同场景。
2023年还拿过全球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第一,2024年交付了23万台,累计销售收入在全球排第二。
这些数据是实打实的,但放到现在的行业里,能不能撑起百亿估值,还得看后面的路怎么走。
提到图达通,绕不开的就是蔚来。
2018年蔚来资本领投了它3000万美元A轮,从那之后,两家就绑得特别紧。
图达通的核心产品猎鹰系列,就是专门为蔚来的Aquila超感系统设计的,到2024年9月,已经用在了蔚来全部9款车上。
这种绑定在初期确实帮了大忙。
2022年蔚来销量涨得好,图达通的营收直接同比涨了13倍还多。
但依赖感也越来越强,2022年到2024年,来自蔚来的收入占比分别是88.7%、90.6%、91.6%,快九成的收入靠一家客户。
2025年一季度,蔚来只交付了4.21万辆车,环比降了42%,虽说8月靠降价回到月销3万辆,但这种波动对图达通来说,可不是小事。
更现实的是,因为依赖度高,图达通的议价能力也弱了。
给蔚来供货的猎鹰系列,单价从2022年的879美元一台,降到了2024年的704美元一台。
图达通自己也知道这问题,招股书里明说“丢了大客户会受重大影响”。
无奈之下,它这两年一直在找新客户。
今年5月总算有了突破,说和国内一家头部汽车集团达成合作,还成了对方旗下多品牌车型的独家供应商。
另外也拿了10家主机厂和ADAS公司的订单,机器人领域也跟九识智能、中立股份这些企业合作了。
本来想这些新客户能快点帮着分摊风险,后来发现汽车行业有个特点,从拿到订单到真正量产供货,至少得一年多时间。
所以短期内,图达通想彻底摆脱对蔚来的依赖,怕是没那么容易。
现在激光雷达行业的竞争早就是白热化了。
2023年图达通还是市占率第一,2024年就掉到第四,2025年上半年市占率只剩9.3%。
禾赛、华为、速腾聚创这三家,加起来占了超九成的市场。
更要命的是价格战,友商们已经把激光雷达卖到千元级了,图达通主打的1550nm路线,因为用的铟镓砷材料贵,成本降不下来,在性价比上就吃亏了。
华为进来之后,竞争更激烈了。
华为用的905nm路线,再加上它自己的芯片和整车集成能力,2025年上半年市占率就冲到了30.2%。
说实话,图达通想在乘用车市场跟华为硬碰硬,难度不小。
现在行业里的头部企业都在找第二增长曲线,比如机器人领域,速腾聚创上半年卖了4.63万台机器人用的激光雷达,同比涨了4倍多,禾赛二季度也交付了4.85万台,同比涨了7倍多,但图达通在这方面的动静还不大。
如此看来,图达通的117亿港元估值,一半是靠过去的技术积累和量产成绩,另一半是靠新客户带来的期待。
但估值终究要落到业绩上,新客户啥时候能真正贡献收入,1550nm路线的成本能不能降下来,机器人这些新场景能不能快速打开市场,这些都是它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激光雷达这行,光有技术不行,得会平衡技术、成本和客户。
图达通这次要是能成功上市,拿到募资去补研发、扩产能,或许还有机会追回来。
但要是解决不了客户依赖和价格战的问题,再高的估值,也只是纸上的数字。
毕竟现在的资本,早不看“技术神话”了,只认实实在在的盈利能力。
来源:萌萌思密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