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想要给自己长脸,先要学会厚脸皮
《资治通鉴》这部煌煌巨著,与其说是帝王将相的镜子,不如说是一本“厚脸皮”的修炼手册。
《资治通鉴》这部煌煌巨著,与其说是帝王将相的镜子,不如说是一本“厚脸皮”的修炼手册。
最近老听说古诗词能宽心,我翻了几本破书,发现真有这么回事。古人确实会整活儿,把生活道理写成顺口溜,现在读还是管用。比如那句“退步原来是向前”,说得我直乐,原来堵车时让别人先走还能算进步。
所谓“横渠四句”,就是宋朝一个叫张载的儒生说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细细品味,你会发现真正的格局,往往凝聚在关键时刻的只言片语中。
大多数人记住李嗣源,靠的都是那句“后唐明宗”,印象标签无非“宽厚仁君”“沙陀名将”。可你真以为他是标准的贤明皇帝,老实人翻身的古代典范?这波人设崩塌了:他既不是完美的伯乐,也绝非无辜的受害者。放在2024年职场语境里,李嗣源的人生就是——“上午还在被老板PUA
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相当崇尚武力。那个时候,那些能为国家拓展疆土、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的武将,受到全国民众的高度敬仰。但宋朝建立之后,原本尊崇武力的社会风尚发生了巨大转变。随着文臣地位不断提升,武将不但得不到应有的敬重,地位还急剧下滑。就像翰林学士欧阳修,居然敢在公
东汉永平年间朝堂突发炸雷!一位御史不过关心了句"西域战马的粮草啥时候到位",竟被汉明帝当众扒了官服。第二天驿道上就多了个发配边疆的罪臣——这事被司马光用朱笔圈进《资治通鉴》,成了刺破千年时光的血色警告:聪明人早就懂得闭嘴、收手、少操心!
最近这几天,聂圣哲开骂董宇辉的一段视频火了,起因是董宇辉在某次受邀作秀的直播带货时引用了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看着工资条,心头常涌起一股凉意。房贷、车贷、奶粉钱,样样都张着嘴等喂。
冯道(882-954年),瀛洲景城人,字可道,自号“长乐老”。所居今犹名相国庄,距景城二三里。
梁启超曾说:“读史当以《资治通鉴》为宗,观古人得失,悟处世之道。”
翻开《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七,记载着东汉名将耿恭守疏勒城的传奇。
欧阳修骂他“寡廉鲜耻”,司马光说他是“奸臣里的战斗机”,就连天桥底下的说书先生都编段子埋汰他:“十朝元老脸皮厚,不如胡同口的老槐树”。
司马迁曾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一部《资治通鉴》,写尽王朝兴衰,道透人性明暗。
文章描述来自权威资料,图片源于网络。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权,请和我们联系,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中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有错误或不实之处,还请您谅解和指正,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从907年唐朝灭亡开始,到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为止,短短的53年间,中原大地上5个王朝、14位帝王更迭得比走马灯还快,有一位叫冯道的读书人,经历了其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给10位皇帝打工,却能稳居权力中枢三十
《仕赢学 》是五代十国时期一部聚焦官场权谋与为官智慧的经典著作,署名作者为冯道(号长乐老),其内容融合儒家伦理与实用权术,揭示了封建官僚体系的运行逻辑,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官场教科书”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