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倒他都不倒,历四朝十帝,稳坐宰辅之位三十年,他是怎么做到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6 20:03 2

摘要: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从907年唐朝灭亡开始,到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为止,短短的53年间,中原大地上5个王朝、14位帝王更迭得比走马灯还快,有一位叫冯道的读书人,经历了其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给10位皇帝打工,却能稳居权力中枢三十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从907年唐朝灭亡开始,到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为止,短短的53年间,中原大地上5个王朝、14位帝王更迭得比走马灯还快,有一位叫冯道的读书人,经历了其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给10位皇帝打工,却能稳居权力中枢三十年不倒,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冯道是一个能把初心、理想贯穿始终的人,那个时代的很多知识分子,一旦进入官场,就会忘记了自己读圣贤书,究竟所为何事!变得蝇营狗苟、汲汲于名利。而冯道,一直牢记自己“治国平天下、青史留圣名”的人生理想,他毕其一生,都心系苍生,守护百姓,他的克己奉公、清廉守正既得到了君主们的信任、重用、也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尊敬,冯道成为民心的纽带,每个政权都想借其安抚百姓,巩固统治。

其次,冯道没有权力欲望,他对自己的定位是“致君尧舜”,就是把君王辅佐成尧舜那样伟大贤明的君主,他不抢权、不越位、不结党、不营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甘心当好皇帝的“工具人”,对皇权没有任何威胁,对于这样一个好用、顺手的下属,哪个皇帝不爱呢?

另外,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冯道始终勤奋好学,注重锻炼自己的能力。他当掌书记时,锦绣文章倚马可成,案牍工作安排得明明白白。当宰相,他选贤用能,为政稳健,能够维持政局稳定、减少百姓苦难。搞文化事业,他主持的《九经》刻印工程是五代文化复兴的标志,此举更是保存和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命脉。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怎么看都不像坏人的人,却活成了一个饱受争议的人,争议的焦点就在于他出仕多朝,以及向异族契丹称臣。欧阳修骂他不知羞耻,司马光说他大节已亏,但也有人对他评价很高,王安石、苏轼都认为冯道是“佛位中人”,“能屈身以安人,如诸菩萨之行”,认为他隐忍自己是为了保全百姓,是菩萨一样的善行。

冯道面见辽主律德光那次,实是大义之举,公元947年,辽国南下灭了后晋,攻破汴京后,耶律德光放纵士兵四处劫掠,见人就杀,导致丁壮毙于锋刃,老弱委以沟壑,周围数百里间,财畜殆尽,中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情况之下,冯道面见耶律德光时,说及天下百姓的苦难,恭维耶律德光“此时佛出救不得,唯皇帝救得”,话里话外就是请你救救他们吧!冯道恳切、谦卑的言辞让耶律德光很受用,这才开始约束部下的野蛮行径,百姓都很感激冯道的庇护之恩。冯道这样的屈己折节比起“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道学腐儒们不知强了多少倍。

冯道的忠义是大忠大义,他不是一家一姓的奴才,他自始至终都忠于天下百姓,忠于自己“致君尧舜、安定黎庶”的济世理想。

对冯道的争议还在于,很多人一看他不倒翁的经历,就想当然地以为他是个左右逢源不得罪人的老滑头,是个不干事不作为的懒官庸官。错了,冯道其实是个勇于担当、直言敢谏、政绩突出的贤臣能吏。

冯道一入职场,就遇到了生死考验。冯道的第一个老板是燕王刘守光,刘守光是个无能、狂妄且残暴的军阀,刘守光想要称帝而且要对外用兵,属官孙鹤加以劝谏,惹怒了刘守光,刘守光当场就把孙鹤碎割了,还生吃了他的肉。有这样血淋淋的事例在前,冯道依然挺身而出,不避刀斧冒死劝谏,尽他“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道义,侥幸刘守光没有杀他,只是将他关进监狱。一般来讲,有过这样的经历,冯道应该学会闭嘴了,但是,没有,在之后的从政生涯中,冯道还是逆批了好几位皇帝的龙鳞,最多只是注意了一下说话的方式方法。

冯道善于抓住时机,用比喻、引用、讲故事等各种方式方法因势利导,进行劝谏。冯道在给后唐明宗李嗣源当宰相时,曾经手抄了一本《贞观政要》送给他,劝谏明宗效法唐太宗,做一代明君英主,让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冯道还用自己一次平地坠马的经历劝谕明宗要居安思危、施行仁政。冯道又把诗人聂夷中的诗《伤田家》读给明宗听,“二月卖新丝织,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宴,只照逃亡屋。”劝谕明宗体恤百姓、关注民生。在明宗的信任、支持下,冯道减轻租税、鼓励农桑、整治官场、简拔贤才,一系列的改革之举使后唐的国力得到增强,百姓也过上了相对舒坦的日子。

冯道廉洁奉公,他当官三、四十年,从来没有接受过贿赂,且终身不近女色。曾有人抢了一些美女送给他,冯道丝毫不加侵犯,等寻访到这些女子的家人后,一一把她们送还。

冯道生活俭朴,在军中时,他住茅草屋、睡干草堆,跟仆从们在一个锅里吃饭。冯道回家乡守孝期间,正好碰上当地灾荒,冯道散尽家财赈济灾民。看到缺少劳动力的人家,冯道就夜间去帮着把地耕种了,做了好事还不想留名,人家知道后来道谢,冯道却觉着没什么值得感谢的。冯道的私德无可指摘。

冯道虽历经十帝,但他从没有卖主求荣的黑历史,只是因为他名气太大、官声太好,哪个做了皇帝,都想把他延揽过来,收归己用。在多朝为官,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并非是冯道品行不好。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我们经常听到的这句心灵鸡汤,原创就是冯道,出自他的诗作《天道》,冯道在当时也是文坛名家,可惜作品大多散逸了,从他留存不多的诗文中,我们还是可以窥见他的一些思路、想法,他在《偶作》中写到:“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方寸”是指内心,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没有邪恶之念,能够保持正直的品格,即使在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足并且保全自身。心存善良、正道直行大概就是冯道成为政坛常青树的奥秘和方法吧。

来源:花花历史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