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契丹竟成民族功臣?看懂这个‘奸臣’的操作,才知什么叫高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8 20:07 1

摘要:文章描述来自权威资料,图片源于网络。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权,请和我们联系,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中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有错误或不实之处,还请您谅解和指正,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来自权威资料,图片源于网络。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权,请和我们联系,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文中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有错误或不实之处,还请您谅解和指正,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53年间换了14个皇帝,战乱比换季还频繁。

在这片血腥的权力修罗场里,有个叫冯道的人,居然连续给五朝十一位皇帝当宰相,死后还被追封公爵。

更神奇的是,他写下的一首40字小诗《天道》,被后世从官场到民间争相传抄,连朱元璋都让子孙背诵。

今天我们就来掰开揉碎,看看这个“官场不倒翁”到底藏着什么生存智慧。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的消息传到河北时,26岁的冯道正在幽州当小文书。

这个出身农民家庭的书生,既没有显赫家世,也没有名师指点,却有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习惯:

每逢军阀招揽,他总要推辞三次才肯上任。

当时北方的掌权者,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武夫,今天还坐在龙椅上,明天脑袋就挂在城门。

冯道的第一任老板刘守光,就因为想当皇帝被李存勖活剐了。

但奇怪的是,每次改朝换代,新皇帝总要把冯道请回来当宰相。

这背后的门道,就藏在他那三次推辞里:既显得不慕权势,又能试探新主的诚意。

有次契丹军队打过来,满朝文武跑得精光,冯道却慢悠悠地整理好官服,坐在衙门里等敌军。

契丹大将见他这副做派,愣是没敢动粗,还客客气气地请他喝酒。

这事被记在《旧五代史》里,成了官场教科书级的危机公关案例。

五代时期有个死亡魔咒:宰相平均任期不到两年,不是被砍头就是被流放。

冯道却在这个位置上稳稳坐了二十多年,秘诀就在他自创的“三不原则”:不站队、不贪财、不结党。

当年李从珂造反打进洛阳城,别的官员忙着烧毁旧主信件,冯道却在国子监给学生讲《论语》。

新皇帝登基后清查旧臣,发现只有他的档案清清白白。

这种“你闹你的,我干我的”态度,反而让各方势力都放心用他。

更绝的是他处理贪腐的手段。

有次亲侄子收了乡绅两担谷子,冯道当着百官的面,把自己半年俸禄,换成米粮分给灾民。

这种“自罚三杯”式的反腐,既保全了家族颜面,又立了清官人设。

《新五代史》记载,他死后家里只剩几箱书,连棺材都是朝廷给买的。

40字真言里的治国秘密

冯道那首《天道》看似讲大道理,其实是本实操手册。“穷达皆由命”不是让人躺平,而是提醒官员要看大势。

就像他主持黄河治水时,发现国库空虚,转头就把工程包给商人,开创了古代首个“PPP模式”。

“但知行好事”这句话坑了不少老实人。

有县令照字面意思修桥铺路,结果被百姓骂作“冯道第二”——原来冯道搞建设从不加税,专门找富商“化缘”。

他主持修汴梁城墙时,让商贾们竞标刻名权,硬是凑出十万两白银。

最精妙的是“冬去冰须泮”。

后晋被契丹灭国时,冯道带头投降,却偷偷把皇室藏书运往南方。

后来赵匡胤能快速统一天下,多亏这些保存完好的典籍。

用现在的话说,这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冯道这辈子最大的争议,是给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磕过头。

但翻翻《契丹国志》就知道,他磕完头就提要求:免了中原百姓三年的牛羊税。

后来北宋能轻松收复燕云十六州,靠的就是这三年攒下的家底。

有次新皇帝让他拟旨杀降兵,冯道磨蹭三天不交稿,等来前线捷报后,把圣旨改成了赦免令。

这种“拖字诀”不是偷懒,而是算准了战场瞬息万变。

后来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却忘了自己祖宗能活下来,全靠冯道当年少发的几十道征兵令。

最让人费解的是他晚年自号“长乐老”,却在遗嘱里叮嘱子孙永不为官。

这招以退为进,既保全了家族平安,又给后世留了个好名声。

看看那些陪葬丰厚的节度使墓穴早被盗空,冯道的薄葬反而让他的墓完整保存到现代。

冯道的名声在宋朝突然臭了,因为赵匡胤需要“忠君”典型。

但民间偷偷传抄的《天道》诗泄露了真相:开封府衙发现,每个贪官家里都藏着这首诗的手抄本——清官用它明志,贪官拿它当护身符。

明朝锦衣卫的档案里有个趣闻:内阁首辅徐阶把《天道》刻在镇纸上,每次和严嵩斗法就拿出来摩挲。

后来张居正改革受阻,也是靠“但知行好事”五个字咬牙挺住。

这套生存哲学,早就融进了中国官员的骨子里。

清朝康熙帝最绝,一面让文人骂冯道,一面要求皇子们背诵《天道》。

故宫档案显示,雍正批阅奏折时,最爱用朱笔圈画“春来草自生”这句。

帝王心术遇上乱世智慧,倒是碰撞出别样火花。

看冯道的经历就像看职场生存剧。

公司(朝代)说倒就倒,老板(皇帝)换得比翻书快,但技术总监(冯道)永远屹立不倒。

他那些“推三次才上任”“干活不站队”的套路,放在今天照样是办公室政治教科书。

有猎头公司做过调研,发现高管跳槽时引用《天道》的比例高达37%。

最受欢迎的是“莫要问前程”,用来婉拒挖角时既显格局又不伤和气。

连马云演讲都提过这诗,说要做“但行好事”的企业家。

但冯道最厉害的还是“留后手”。

他主持修的书院看似烧钱,实则培养了北宋初年三分之一的官员。

这种长期主义思维,在996盛行的今天尤其珍贵——毕竟没有谁能永远站在风口,但扎实的根基能扛过任何风暴。

参考资料:

1. 《旧五代史·冯道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

2. 《新五代史·冯道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校注本)

3. 《五代会要·职官志》(商务印书馆1936年影印本)

4. 《契丹国志·太宗纪》(国家图书馆藏元至正刻本)

5. 《宋史·艺文志》(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来源:静静看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