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高血压犯了”,却是新冠再感染?5月症状真假难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8 20:07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中午刚吃完韭菜盒子,老王一拍桌子:“瞧我这心跳得,血压肯定上来了!”他老婆白了他一眼:“你这不是高血压,是新冠又回来了吧?”老王一听,差点把嘴里的绿豆汤喷出来。

是不是觉得听着有点眼熟?每年换季,总有那么几天,头晕、乏力、心慌、胸闷,稍微一动就喘,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血压高了。有些人甚至一边吞降压药一边数着心跳,可药吃了,症状还在,才恍然大悟:这不是老毛病犯了,是“新毛病”又来了。

你以为是高血压,其实是新冠再感染。你以为是感冒,其实是病毒换了马甲。

别笑,最近的门诊里,这样“认错病”的人可不少,尤其是五月份,气温忽高忽低、过敏扎堆、病毒乱窜,身体的“小情绪”也跟着上头。有人头晕以为是中暑,有人心慌以为是焦虑,其实背后潜伏的是新冠的“熟面孔”。

这可不是吓唬你,咱们先来看个数据:据疾控通报,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范围出现了多点散发的新冠再感染潮,尤其以XBB变异株的再次传播为主,约有8%的再感染患者症状以心慌、胸闷、乏力为主。这些症状和高血压、焦虑症、季节性过敏简直就是双胞胎,傻傻分不清楚。

问题来了:为啥新冠再感染的症状这么“变脸”?为啥它偏偏和高血压抢戏?咱们今天就从这个角度,聊点你没听过的深度话题。

先说个扎心的现实:新冠不是“拉倒就完”的事儿,它是个喜欢“回头看”的老熟人。尤其是那些免疫力不太在线的朋友,比如熬夜党、上火党、压力山大党,新冠看到你们就像看到老朋友——“哟,又见面了!”

而且它这次来的方式特别“鸡贼”,不再是咳嗽、发烧那种老套路,而是悄咪咪地模仿你身体已有的问题。比如血压本来就有点高,它一来,你一紧张,血压真上去了;你以为是老问题,其实是它在背后捣鬼。

这就像你冰箱里本来就有点异味,邻居偷偷放了一块臭豆腐进去,结果你还以为是自己买的鱼坏了。

有些人说那我做个核酸不就行了?哎呀,说来你可能不信,现在的新冠变异株,症状轻微,核酸有时也测不出来!尤其是那些已经感染过几次的人,身体的抗体会让病毒潜伏得更深,症状表现得更“隐蔽”。

而这些轻症的表现,最爱的就是模仿高血压发作的那一套——头重脚轻、胸口闷、心跳飙、乏力无力。你一看症状对标高血压,赶紧吃药,结果药白吃了,病毒反而更活跃。

说到这可能有人要问了:那我怎么分辨到底是高血压还是新冠搞的鬼?

这个问题问得好,但也真难答。因为单看症状,医生都得皱眉头。但有几个小细节可以帮你“拆穿”病毒的伪装

第一看症状的“突然性”。高血压发作大多是逐渐加重的,你能感觉到那股不对劲是慢慢来的;而新冠再感染,常常是“啪”的一下,今天还好好的,明天就蔫了。

第二观察有没有“阳过”的特征,比如嗓子发痒、鼻子干、味觉怪、睡眠紊乱、轻微咳嗽,这些都是新冠典型的“尾巴”。

第三结合你最近的生活节奏。如果你最近熬夜、加班、应酬、情绪起伏明显,那免疫系统很可能是“趴窝”状态,正是病毒趁虚而入的好时候。

第四,别忘了看身边人。如果你家里、公司、朋友圈最近都有人感冒、乏力、请假,那你可得小心,病毒可能已经在你身边跳广场舞了。

说到这里,想必你已经意识到一个真相:新冠不是结束,而是变成了“慢性困扰”,它不像过去那样轰轰烈烈,而是悄无声息地成为你生活里的常客。

那问题又来了:这种“伪装成高血压”的新冠,有啥大危害吗?答案是:危害不在于它“像高血压”,而在于你把它当高血压治,结果全误了!

有人以为自己血压飙了,赶紧吃了降压药,结果血压正常,药下去反而低了,心脏更慌了。还有人吃了药之后,发现症状没缓解,反而开始咳嗽、没劲、嗜睡,才发现是新冠作祟。

还有更可怕的情况,有些中老年人原本就有基础病,新冠一感染,哪怕症状轻,也可能加重原有病情,比如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等,这时候你再误判,后果就不是“吃错药”这么简单了。

那是不是所有“高血压样”的症状都要怀疑新冠呢?当然也不是。关键是你要学会“看整体”而不是“看局部”。身体是个整体,症状也是个组合,不能只盯住一两个表现就下结论。

我们可以把它比作看电影:你不能因为片头是个枪战,就以为这是警匪片,结果看到中场才发现是爱情片里男主前世的回忆。

医生常说一句话:“不要拿自己的感觉当诊断。”尤其在这个病毒“会演戏”的时代,更要擦亮眼睛。如果你发现症状不对劲,又不是你熟悉的“老毛病”那一套,最好别自己拍板,去医院做个基本检查才是正道。

那问题又来了:新冠反复感染,不是说已经感染过就有抗体了吗?怎么还会再来?

这点你得接受一个现实:病毒的变异速度,比你换手机壳还快。你以为自己“阳康”了,其实只是赢了一场战斗,战争还没结束。免疫力会随时间下降,而病毒会变着法子“乔装打扮”重新登场。

就像你以为你锁住了门,结果它换了个窗户进来了。

目前的研究也表明,即便是同一个人,也可能在一年内感染两到三次不同的毒株,只不过症状会越来越轻,但对身体的“消耗”却是实打实的。

尤其是那些有基础病的人、老年人、肥胖人群、长期熬夜人群、新手妈妈、职场高压人群,这些都属于病毒最爱的“饭票”。

有些人可能还在侥幸:我上次阳了,啥事没有,这次也不怕。拜托,病毒不是讲信用的老朋友,它是个见风使舵的“影帝”,每次出现形式都不一样。

你以为你赢了,其实只是它在等你放松警惕。

那我们能做什么呢?很简单但不容易:要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

不是等症状来了才想起健康,平时就要关注自己的状态。该休息休息,该锻炼锻炼,别让“亚健康”变成“真疾病”。

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压的人群,更要警惕新冠“借壳上市”的套路。高血压本身就容易引发心脑血管问题,新冠一来搅局,风险指数直线上升。

在日常生活里,别再迷信“症状对号入座”,而是要学会“整体观察+及时就医”。身体不是说明书,不能靠猜,更不能靠经验主义。

写到这儿不禁想起一句话:健康最大的敌人,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我们对疾病的轻视和误解。

如果你也曾经在五月的某一天,捂着胸口,怀疑自己高血压犯了,不妨再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可能你不是老毛病犯了,而是病毒在你体内搞了个“剧本杀”。

看懂了吧?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健康提醒。谁说新冠过去了?它只是换了个“马甲”继续在人群里“混脸熟”。

所以转发给你认识的老王、老李、老张、老赵,让他们也看看,别再把病毒当老朋友,别再拿高血压当替罪羊。

给身体一点耐心,给健康多点尊重。真正的防护,从不掉以轻心开始。

参考资料:

1.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4年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监测通报》

2. 中华医学会《新冠再感染临床观察研究报告》

3.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关于“新冠与高血压症状误判”的科普演讲

4. 《柳叶刀·感染病学》中文版2024年春季刊关于XBB毒株的临床表现研究分析报告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