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好今年早点去看红叶,结果一刷朋友圈,香山还在堵人,栖霞山门票秒没,连公司楼下那条银杏小道都被围起来‘落叶缓扫’,愣是拖到十一月底才黄透——冬天迟到,秋天赖床,打工人连换季自由都没有。
“说好今年早点去看红叶,结果一刷朋友圈,香山还在堵人,栖霞山门票秒没,连公司楼下那条银杏小道都被围起来‘落叶缓扫’,愣是拖到十一月底才黄透——冬天迟到,秋天赖床,打工人连换季自由都没有。
”
入冬时间整整晚了五天,气象局一句话,景区直接狂欢。
携程热搜“初冬追叶”暴涨45%,国家林草局更绝,28城42条景观路不扫落叶,金黄铺到12月,拍张照片滤镜都省。
可现实是,周末想蹭个秋色,地铁限流、高速飘红,导航一路紫,到了现场只剩人头和保安喇叭:“往前走,不许停!
”拍个落地银杏都要排队取号,诗意被挤成薯片。
有人连夜抢票去北方,以为提前入冬能捡个清静,结果冬奥“雪游龙”首次开放公众预约,票比雪还难抢;智能温室里草莓提前红,朋友圈晒图一水儿“反季自由”,可价格标签让钱包直接入冬。
季节被科技调成了倍速播放,秋天拖堂,冬天早自习,人夹在中间像被双杀的课件,翻页键不在自己手里。
“落叶缓扫”听着浪漫,风一吹,湿叶子贴地变地毯,滑倒的大爷、尖叫的遛狗人、飙脏话的外卖小哥同步上线;环卫工凌晨四点加班捡垃圾,社交平台上谁记得?
秋色被城市打卡算法切成流量,真到夜里降温,北风卷着霾和落叶一起打脸,才想起秋裤没干,暖气费还没交。
说到底,迟到的是冬天,早到的是焦虑。
屏幕里四季大片轮播,现实里连喘口气的缝隙都被行程表塞满。
想等一场“雪落无声”,先熬过排队、抢票、限流、涨价全套连招;等真正白了头,大概只想去楼下小卖部买罐热豆浆,回被窝把闹钟按死——季节可以乱套,打工人只想睡觉。
来源:俊俏熊猫wTYug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