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子退休证”刷爆朋友圈那天,有人把存款余额截成3.7万,配上“30岁光荣退休”五个大字,点赞瞬间破千。
“电子退休证”刷爆朋友圈那天,有人把存款余额截成3.7万,配上“30岁光荣退休”五个大字,点赞瞬间破千。
屏幕外,真实世界的银行卡里躺着同样的数字,连atm机都懒得吐凭条。
没人真觉得三万块能养老,大家只是集体把“算了”两个字做成了表情包,顺手发出去,像给生活递了根烟:抽完这一口,再低头赶路。
央行刚公布的数字冷冰冰——全国居民存款130万亿,年轻人只占了零头。
人均9万,落到35岁以下,腰斩再腰斩,只剩3.7万。
有人调侃,这哪是平均,分明是“被平均”。
段子手把馒头拍成九宫格,配文“一日三餐主食解决,财务自由达成”,点赞里夹着真·银行卡余额截图,3.7万像一条及格线,划在理想与躺平之间,谁也别装外宾。
可别以为他们真傻。
辞职信模板在收藏夹里躺了半年,真敢点发送的没几个。
朋友圈晒“做梦环游世界”,第二天照样挤早高峰地铁,耳机里循环播放旅游博主BGM,脚底却老老实实站在2号线上。
黑色幽默像一层软猬甲,外面戳着“我不卷”,里面贴着“我怕穷”。
笑完继续改PPT,是成年人最后的体面。
“电子退休证”玩得最嗨的,往往是那批刚被HR请去“喝茶”的人。16-24岁失业率14.9%,数字看着抽象,落到个人头上就是房租、泡面、已读不回的招聘软件。
把工牌P成退休证,一秒从“待业”变“离休”,心理学管这叫“认知重评”,大白话叫“给自己找台阶”。
台阶虽假,踩上去那一刻,心跳确实慢半拍,省下一颗速效救心丸的钱。
有人皱眉,说年轻人净整虚的,不如记账、理财、学基金。
道理谁都懂,可基金页面绿到发慌,记账App天天推送“本月餐饮超支”,像极了老妈的语音方阵。
相比之下,假装退休一分钟,零成本,高回报,换来评论区一排“哈哈哈”,情绪价值直接拉满,比余额宝年化3%香多了。
毕竟,能立刻兑现的快乐才叫现金流。
当然,玩笑有保质期。
真到交房租那天,3.7万不会因为你给它颁过“退休证”就自动续命。
该攒的钱、该升的职、该学的技能,一样不会少。
只是在此之前,允许年轻人先叹口气,像电脑死机重启前,那三秒自检——看似黑屏,其实系统在后台拼命整理碎片。
等他们笑完,把梗图一删,照样能掏出简历,把空白期写成“gap year自我探索”,HR问起来,脸不红心不跳。
所以别急着把“新型财富自由”打成摆烂标签。
它更像一种缓冲垫,让跳楼价变成软着陆。
你可以把它当信号:当年轻人开始用馒头丈量世界,说明真房价、真加班、真失业率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
先让他们把笑话讲完整,再谈储蓄、投资、养老——顺序对了,故事才有人听。
毕竟,谁不想在成为富翁前,先富一次自己的情绪呢?
来源:幽默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