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直播,把河南姑娘李富贵推上了风口浪尖。她拥有1300万粉丝,开播才五分钟,十万人涌进直播间。所有人都为她点赞,太行山小米瞬间抢光。可不到一个小时,全网对她的评价彻底撕裂。
为什么善意总被怀疑?当一个网红赚了钱,就一定变质了吗?
一场直播,把河南姑娘李富贵推上了风口浪尖。她拥有1300万粉丝,开播才五分钟,十万人涌进直播间。所有人都为她点赞,太行山小米瞬间抢光。可不到一个小时,全网对她的评价彻底撕裂。
直播间里,李富贵情绪崩溃,泪流不止。她说像恋爱很久的两人第一次见面,紧张又期待。她不停感谢大家,承诺抢不到小米的粉丝会补货。可屏幕上,质疑声越来越刺耳。
有人指责她高价收购,扰乱了市场。李富贵当场泪崩。她哭着解释,卖小米没算加工费,也没算快递费。她没赚一分钱,只是想帮老乡。她说小米来自千家万户,颜色可能不统一,但每一粒都是农民的心血。
她的真心话,似乎没人相信。直播评论区和各大社交平台,负面声音像潮水一样涌出。
“就是为了赚钱!”
“人设崩塌了,什么善良人设都是假的!”
“眼泪说掉就掉,背后肯定有团队策划。”
有人翻出她开播前的预热动态。最初只说卖小米,结果直播才三十分钟,突然增加了辣条、抽纸等十多种生活用品。这让质疑者有了充足的“证据”。
“假借助农名义带货,初心早就没了。”
“乡村货郎人设,全是团队精心打造的流量密码。”
“频繁落泪,就是博取同情的套路。”
这些声音像野火一样蔓延。
但另一边,支持李富贵的网友站了出来。他们说,李富贵从小命苦。父母智力有缺陷,是爷爷奶奶把她带大。奶奶去世后,她和爷爷相依为命。她学会了拍视频、剪辑。她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卖货,用镜头记录下帮老人们的日常。
视频里,她给老人拍照,帮他们带药。她甚至自掏腰包,带着全村老人去郑州旅行。她的真诚和善良,大家看在眼里。
支持者认为,网红带货很正常。李富贵想赚钱,不就是为了更有能力帮助更多乡亲吗?这有什么可指责的?
再说,李富贵的直播实实在在帮山村农民打开了小米销路。农产品卖出去了,农民把辛苦汗水变成了真金白银。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互不相让。李富贵就这样悬在半空,不知所措。
其实,李富贵走红以来,质疑声就没断过。当初她停更半个月带老人旅游,就有人说她自己不可能完成,一定是背后有专业团队。这种付出真心却遭质疑的困境,让人想起另一个人——李子柒。
她也曾深陷舆论漩涡。
2016年,李子柒在四川绵阳的乡村走红。她的视频记录了古法美食和传统手艺。酿酒、做酱油、造纸,每个视频都完整展现过程。画面唯美,古色古香,让她迅速积累了全球上亿粉丝。她成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象征。
可名气越大,质疑声越多。
有人说她的视频不是真的原生态,背后有专业团队。说她根本不生活在乡村田间,只是为了打造人设拍视频。
2021年,李子柒和公司闹翻,视频停更很久。很多人猜是利益分配不均,人设崩塌了。无数人惋惜,一个乡村网红,最终还是斗不过资本公司。
后来李子柒和公司和解,视频恢复更新。一条视频千万点赞,但她身上的争议,从未完全消失。
李子柒的早年经历,和李富贵一样坎坷。她小时候父母离异,父亲早逝,也是爷爷奶奶带大。14岁就辍学打工,做过服务员,收银员。
为了照顾生病的奶奶,李子柒回到农村。偶然机会,她接触了短视频。最开始的视频很简陋。摸索很久,凭一条兰州牛肉面视频爆红。
无论收获多少粉丝,她都说以传承传统文化为目的。可她依然逃不过被质疑“背后商业化”的命运。
事实上,李子柒的螺蛳粉、藕粉等网红产品,很长时间都只是公司的商标。和李子柒本人,并没有直接的商业关系。
李富贵和李子柒,都从底层走来。她们记录真实乡村生活,传递温暖,打动了无数网友,获得了巨大流量。但随之而来的争议和信任危机,成了她们跨不过去的难关。
人们渴望真实,可一旦流量加身,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了。
这仿佛是一个死循环。
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人走红容易,维护真实却比登天还难。
我们总在盯着屏幕,寻找一丝不“完美”的证据。
一个眼神,一句语气,一个动作,都可能被无限放大,被解读出无数种“真相”。
甚至连真诚的眼泪,也会被当成精心策划的表演。
流量是把双刃剑,吞噬着屏幕前的每一个人。
它能把普通人推上云端,也能在一瞬间让他们坠入深渊。
在真实和流量之间,我们究竟选择相信什么?
来源:绘声娱乐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