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弹药领域核心企业长城军工,2025年走出“基本面修复”与“股价爆炒”的分裂行情。三季度单季扭亏盈利展现触底迹象,国防现代化背景下行业需求有长期支撑,但股价因重组概念暴涨超450%,估值严重脱离基本面,风险与机遇并存。
国内弹药领域核心企业长城军工,2025年走出“基本面修复”与“股价爆炒”的分裂行情。三季度单季扭亏盈利展现触底迹象,国防现代化背景下行业需求有长期支撑,但股价因重组概念暴涨超450%,估值严重脱离基本面,风险与机遇并存。
一、财务表现:三季度扭亏为盈,经营质量持续优化
1.1 收入利润:单季盈利拐点明确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营业收入10.77亿元,同比增长10.79%,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产品交付量的增加。单季度表现尤为亮眼,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8亿元,归母净利润963.3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26.41%,成功实现单季扭亏,这一突破得益于销售产品结构优化和综合毛利率的提升 。累计亏损方面,前三季度净亏损1738.79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亏损额同比减亏幅度显著,业绩改善趋势清晰。
1.2 盈利能力:毛利率提升+费用管控见效
盈利能力层面呈现积极变化,2025年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达到22.00%,较上年同期明显提升,其中上半年毛利率已同比提升2.71个百分点,反映出公司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方向调整的成效。费用控制同样见效,前三季度管理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财务费用同比下降,有效减轻了盈利压力。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加940万元,为长期技术竞争力筑牢基础 。
1.3 现金流与资产结构:稳健与压力并存
现金流方面仍存压力,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52亿元,尽管较上年同期已有改善(上半年现金流同比改善超32%),但短期运营资金仍处于偏紧状态 。资产结构则保持稳健,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44.28亿元,较年初微增0.25%;负债合计22.04亿元,资产负债率49.78%,负债水平处于适中区间,整体财务状况无重大风险。
二、业务状况:军品为核,技术升级与多元布局并行
2.1 军品业务:主业稳固,智能化转型提速
军品业务(“特品装备制造”)是公司核心支柱,2024年收入占比约72%,2025年上半年军品收入同比增长33.07%,成为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产品覆盖陆、海、空、火箭军等多军兵种,深度融入国防装备体系,其中神剑科技的迫击炮弹市场份额全国第一,方圆机电是第二代单兵火箭唯一供应商、第三代主要供应商,东风机电在机械触发引信领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核心产品竞争力突出 。
技术升级路径清晰,公司聚焦弹药“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重点布局远程压制、精确打击等新质装备,2025年上半年开展184项科研项目,包括52项型号项目、25项竞标项目,成功竞标3项。在机构调研中,公司明确表示将向精确化、信息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多款重要产品参与竞标,2025年特品订单稳中有升 。
2.2 民品业务:辅助支撑,需求场景多元
民品业务作为补充,主要涵盖预应力锚具、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减振器、塑料制品等品类,应用于基建、汽车、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2025年上半年,预应力产品受益于城镇化建设推进,市场需求保持稳健,民品新签合同及重点客户战略合作大幅增长,实现“开门红”,为公司业绩提供了多元支撑 。
2.3 核心竞争力:研发与资质构筑高壁垒
公司拥有坚实的技术与资质壁垒,旗下包含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设立3个博士后工作站及省级技术中心,科研平台完善。子公司均为“重点军工企业”,深度参与国家装备体系建设,先后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等荣誉,2021年及2023年两次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名单,在行业内具备显著的先发优势和资质优势 。
三、战略与行业环境:重组预期+政策需求双轮驱动
3.1 控股股东重组:预期与风险并存
2025年6月4日,公司公告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重组,分立后相关股权拟注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市场预期重组后公司有望融入兵装集团装备体系,获得资源倾斜,朝着“百亿级军工集团”目标迈进。但公司多次发布公告提示,该重组事项“与上市公司关系不大”,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提醒投资者理性看待重组预期 。
3.2 行业环境:政策+需求支撑长期景气
行业需求层面,全军实战化训练强度持续加大,弹药作为核心消耗品,市场需求持续高企。政策端利好不断,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提高国防战略能力,“十四五”至“十五五”期间国防现代化加速推进,以导弹与智能弹药为代表的领域成为发展重点[[__LINK_ICON]] (http://m.toutiao.com/group/7564599181646578203/?f_link_type=f_linkinlinenote&flow_extra=eyJkb2NfcG9zaXRpb24iOjE2LCJkb2NfaWQiOiIxZDVjZTMwN2JjNDcyN2JlLWRkMmFlMzUyMTVlNjE2Y2EiLCJpbmxpbmVfZGlzcGxheV9wb3NpdGlvbiI6MH0=&upstream_biz=doubao&inline_doc_id=null)。同时,军工行业有年底签署次年合同的惯例,11-12月是合同公告高发期,2025年已有国科军工等企业披露大额弹药采购合同,行业订单释放预期强烈。
3.3 战略方向:锚定新质生产力转型
公司制定“16M133”军品战略,明确“365N”产品谱系,重点突破智能巡飞弹等关键技术,全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在机构调研中,公司表示将加大传统产品的智能升级改造,拓展应用场景和领域,目前已有多型项目完成定型并获得订单,长期成长逻辑与行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
四、风险提示:估值泡沫与经营不确定性凸显
4.1 股价炒作过度,估值严重偏离基本面
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受重组概念驱动遭遇疯狂炒作,年初至8月累计涨幅超450%,其中6月18日至7月1日的10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达131.76%,远超同期国防军工行业指数9.25%和上证指数1.68%的涨幅。截至2025年11月17日,公司股价涨停报53.55元,近期股价波动剧烈,11月以来多次出现大幅涨跌 。
估值方面,截至2025年7月1日,公司市净率达10.66倍,显著高于国防军工行业加权平均5.01倍的水平,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明确指出“股价偏高”。资金面显示,2025年1-11月主力资金净流出达24.92亿元,其中10月30日单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27亿元,11月14日当周净流出2.45亿元,反映出资金获利了结意愿强烈。公司已多次发布风险提示,称“击鼓传花效应十分明显,交易风险极大”,不排除申请停牌核查的可能 。
4.2 盈利可持续性仍需验证
尽管第三季度实现单季扭亏,但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仍处于亏损状态,盈利稳定性尚未得到充分确认。军品审价机制可能对收入确认产生影响,2024年公司就曾因审价调整导致收入下滑,这一因素仍可能对未来业绩造成波动 。此外,公司研发投入规模较大,但科研项目转化为实际订单和业绩的效率,仍需长期跟踪观察。
4.3 现金流与运营风险不容忽视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是公司长期面临的压力,若未来无法持续改善,将对生产运营和项目推进形成制约 。同时,民品业务受基建、汽车等行业周期影响较大,市场需求波动可能带来业绩不确定性,而军品业务的订单交付节奏也可能受政策、采购计划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运营风险。
五、核心总结:理性看待预期与价值的匹配
长城军工的核心价值在于,作为弹药领域核心企业,受益于国防现代化和实战化训练带来的长期需求,军品主业稳固、技术储备深厚,三季度单季扭亏标志着经营拐点显现,重组预期也为中长期发展带来想象空间。
但需清醒认识到,当前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估值泡沫化特征明显,主力资金持续流出反映出市场情绪降温,短期波动风险极高。中长期来看,公司价值的兑现取决于三大关键:一是盈利能否持续改善,实现连续多季盈利;二是重组事项能否落地并真正带来资源注入;三是科研项目能否有效转化为订单,智能化转型取得实质进展。
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需重点关注业绩持续性、订单落地情况、重组进展及估值回归节奏,理性看待概念炒作与基本面的差距,警惕短期股价波动带来的风险。本文基于公开信息整理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
来源:无心是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