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江油市优质医疗覆盖全域 健康服务惠及全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10:44 1

摘要:江油,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里,素有“华夏诗城”之美誉,幅员面积2719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辖23个乡镇、1个街道和1个省级高新园区,全国百强县位列第85位。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自“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试

2025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试验县建设进行时⑩

江油,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里,素有“华夏诗城”之美誉,幅员面积2719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辖23个乡镇、1个街道和1个省级高新园区,全国百强县位列第85位。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自“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试验县”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江油市充分立足自身医疗资源优势,积极深化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跨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工作机制,压茬推动“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试验县”建设并成功入选首批“孵化县”,在此基础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加快建设高品质健康江油,不断擦亮“优质医疗覆盖全域·健康服务惠及全民”的民生底色。

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效破解乡村群众就医难题

勇担全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医疗资源配置机制”试点责任,大胆探索推进“医疗资源富集的人口大县(市)医共体‘江油模式’”建设,县域内就诊率长期保持在92%以上,让群众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由愿景变为现实。

一是体系重构,推动形成城乡医疗一体化格局。以市人民医院为依托,统筹县域内34家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一个医共体,成立江油市总医院,形成“三院区四中心二十七个分院”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新设医共体服务中心并匹配30个编制200万元经费,实行集中办公、扁平化管理,具体承接医共体“八统一”任务落实,2024年监测达紧密型标准,走在全省第一方阵。

二是重组资源,促进城乡医疗机构同质化发展。由总医院牵头,统筹成员单位按业务及公卫补助等收入的0.5%~1%比例归集事业发展资金540万元,统筹用于就医环境改造、重点学科建设等。以3家市属三甲医院牵头组建三大健康管理片区,构建分层分级分类帮扶机制,同步落实“四个下沉”,下派中高级职称人员93人驻点乡镇“传帮带”,指导共建特色专科16个,基层170余人进修结业返岗。同质化推动“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建设投用,率先建成全省首个覆盖100%乡镇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检验项目、效率、质量同步提升,可满足县域内99%的临床检验需求,投用以来已为群众节省检验费用886万余元。

三是能力重塑,夯实城乡居民健康全方位保障。持续推进《健康江油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龙头引领、学科赋能、错位发展”等医疗强基工程,3家三甲综合医院临床服务及急诊急救“双五大中心”、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规范化建成。24家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100%达标,9家达国家推荐标准,4个医疗次中心成功创评“基层二级”医院,329个村站全部纳入乡村一体化和医保定点管理,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以“万步有约”赛事活动为抓手培塑健康管理新风尚

连续10年组织开展“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全市100余家单位、超18000余人次持续参与,让群众热衷有氧运动成为新的健康习惯、常态长效。2024年,精彩主办全国第九届大赛,首次发布《江油倡议》,将科学健走与体重管理深度融合,探索慢病防控新模式,推动健康中国行动落地。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1.47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0.12%,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8.6%,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政府引领+社会联动”,共筑健康管理新生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紧密结合,市政府在政策制定、资源整合上发挥主导作用,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及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全民关注体重管理、共筑健康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市级领导和部门、乡镇(街道)负责人带头参赛,形成“政府-单位-个人”三级联动作示范的良好局面。

二是“团队监督+科技赋能”,推动科学健走新实践。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团队”监督与激励效应,深度融合“大健康+团队+科技”模式,精准记录健走参赛者每日数据,坚持开展团队健走竞赛,并通过大赛网络系统累积积分,有力促进参赛者养成“日行万步、科学健走”良好健康生活习惯。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35.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2%。

三是“线上线下+文化赋能”,探索融合创新新路径。开展健步“云游”李白故里线上活动,浏览量突破150万人次,点击量达100万余次;创新策划“李白游踪地文化旅游联盟·万步有约挑战赛”,8个联盟城市踊跃参加,城市文化声名远播;官方发布《“万步有约,健康体重”江油倡议》,联合全国650余个县区倡导并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将健走活动与地方文旅资源融合叠加,探索形成“健康+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新模式,2024年全市文旅收入同比增长11%。

聚焦“事心双解”,创新社会心理服务新模式

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作为深化平安江油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性工程,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全域推进,深化“事心双解”矛盾化解模式,探索构建具有江油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筑牢全民心理健康防线。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高效协同机制。组建卫生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专项工作组,确立“市政府统一领导、政法委和卫健双牵头、多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心服务工作推进机制。印发《全面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优化搭建“线索发现-信息推送-联席会商-分类处置-跟踪回访”工作模式和闭环流程,确保各类心理服务需求和风险隐患及时响应并有效化解。今年以来,排查矛盾纠纷共5600件,动态评估当事人心理状况,通过红、黄、蓝三色分级处理调解成功5553件,成功率达99.16%。

二是织密服务网络,夯实基层服务基础。依托市精神病医院着力建设精神卫生中心,并立足社会综合治理机制体系,整合各方资源一体打造市级技术指导中心、乡镇(街道)服务站、村(社区)及重点场所服务室(点)三级实体服务平台,镇、村社区服务站点持续扩面,心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单元和重点人群身边。司法、教体、卫健、公安、妇联等部门根据行业特点,为特殊人群制定专业化的日常筛查及疏导方案,动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群众所盼所愿更加可及可感。

三是筑强人才支撑,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纵深推进精神卫生人才招引和培养工作,并通过与西南科技大学“心老师”团队、知名心理学者韦志中“渡老师”团队建立合作关系等举措,不断提升精神卫生专科和专业服务能力。4家县级医疗机构开设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全市精神专科执业医师达6.3人/10万人,提前达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依托专科医院技术、人才优势,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负责公共突发事件响应和干预服务,为全市应急处突工作提供有力的健康支撑。系统整合精神科、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社会工作、教育等领域专业人才,组建市级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库,广泛参与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等心理健康服务千余人次,让重点人群更感慰藉、更有依靠。

来源:四川卫生健康宣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