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五华区围绕提高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多样性和吸引力,持续在培训内容及方式创新上下功夫,通过把“旧课堂”升级为“新场景”,推动党员教育从“要我学”向“我要学”动态转变,持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效。
近年来,五华区围绕提高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多样性和吸引力,持续在培训内容及方式创新上下功夫,通过把“旧课堂”升级为“新场景”,推动党员教育从“要我学”向“我要学”动态转变,持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效。
构建“新媒体课堂”
围绕党员“缺什么就拍什么”“喜好什么就安排什么”的工作理念,拍制《翠湖走“红”指南》《我想当“网红”》等党员喜闻乐见的视频片,以小切口、新视角用好城市基层党建先进经验开展教学培训,制作一批形式新颖、短小精湛、有教育意义的“微党课”,激发党员学习主动性。《三合营的“甜蜜经济”》《“新”语“新”愿》《承联大精神 担教育使命》等6部微视频作品被央级媒体采用,累计播放量破1000万。运用《五华印记》《中共五华地方史》等权威史料,策划制作“红色印记·声动五华”系列“有声党课”14集,组织全区各领域党员代表参与录制,通过诵读讲述调动党员参与党员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声党课发布以来播放量累计5000余次。
打造“情景党课”
依托南侨机工历史文化纪念馆、云南纺织艺术馆、云南活字印刷博物馆等老遗迹、老厂房开设“实景课堂”,将党员教育课堂搬到现场,让现场变课堂、历史变教材、讲解变互动,传承爱国革命精神。围绕讲好“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聂耳和国歌”以及普通党员的先锋故事,在南强街88号院、马家大院打造“先锋庭院剧场”,编排创作《我的闻先生》《平凡》《初心》等情景话剧、音乐党课,常态化开展现场教学课程。探索人工智能在党员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场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部分红色资源场景数字化修复还原,为党员提供更新颖、更便利、更丰富的学习途径。
开发“案例课堂”
探索典型案例收集、开发、使用方式,围绕省委、市委组织部制定的案例选题清单,认真组织开展案例征集、评审、入库等工作,储备区级典型案例10个,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扩大培训质效。近年来,五华区《以“五融”党建赋能商业街区高质量发展》《老旧小区换新颜“虹心闪闪”暖民心》等2个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通过实地案例教学累计培训各级党员40余批。《增加社区党组织“两个功能”,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四花同开谱写 民族交融新篇章》等多个案例入选《全省各州(市)党员教育培训案例汇编》。《探索“三三三”工作法 助推基层治理提“治”效》等4个案例被《党建新时空》栏目采用播出,党员教育的案例更加丰富。同时,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迈开步子走出去,赴官渡、西山、呈贡等地观摩学习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推出“互动课堂”
联合区委宣传部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暨“党课开讲啦”主题宣讲活动,20个优秀作品打破单一语言讲授模式,通过朗诵、歌曲、情景剧等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生动艺术表达。宣讲员们立足自身工作实践与生活经历,将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基层治理、民族团结等宏大主题,转化为有温度、接地气的“五华故事”与“百姓话语”,让党课从“要我学”的被动接受,转变为“我来讲”的主动参与,有效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热情与互动积极性,让党员群众愿意听、弄得懂、记得牢。其中,《青春新向党 建功新时代》《教育强国的云南答卷》等优秀宣讲作品,以真挚情感与生动叙事,唱响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成为理论宣讲的生动范例。
来源:秀拥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