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乾 散文||守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0:49 1

摘要:“守土”二字,从来不是厚重史书里冰冷的铅字,而是千万人掌心攥热的责任,是落在不同肩头却同样滚烫的担当。它藏在边关的风雪里,浸在田垄的汗水里,熔在钢铁的火炉里,也亮在教室的灯光里——人人皆有一方“土” ,人人皆是守土人。

守 土

作 者:张正乾

守 土

“守土”二字,从来不是厚重史书里冰冷的铅字,而是千万人掌心攥热的责任,是落在不同肩头却同样滚烫的担当。它藏在边关的风雪里,浸在田垄的汗水里,熔在钢铁的火炉里,也亮在教室的灯光里——人人皆有一方“土” ,人人皆是守土人。

军人的“土” ,是国境线上那道看不见的界碑。他们踏过积雪没膝的哨所,走过荒无人烟的戈壁,把身影嵌在晨曦微露的界河旁,把目光凝在暮色沉沉的群山巅。风里裹着沙砾打在脸上,他们不躲;夜里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冻僵手脚,他们不撤。不是不懂牵挂,只是肩上的钢枪比家书更重;不是不怕危险,只是身后的万家灯火比生命更亲。守的是寸土,护的是万里山河无恙,是让每个国人醒来都能看见,国旗在熟悉的土地上猎猎飘扬。

农民的“土”,是脚下那片能长出希望的田野。春分时节,他们弯腰把种子埋进翻松的泥土,指缝里沾着新泥的潮气;盛夏午后,他们顶着烈日在田间除草,汗珠砸在禾苗上碎成八瓣;秋收时分,他们握着沉甸甸的稻穗,皱纹里都盛满金黄的喜悦。他们不与时光争快慢,只跟土地讲虔诚,知道每一寸荒田都能在手里焕发生机,每一粒粮食都能撑起人间烟火。守的是寸耕,播的是四季温饱,是让饭桌上的每一碗米饭,都带着土地最踏实的香。

工人的“土”,是车间里那台轰鸣的机床,是手中那把磨亮的扳手。钢花在高温下绽放,他们盯着通红的钢材,不敢有半分差池;零件在流水线上传递,他们反复核对尺寸,容不得一丝误差。他们把力气揉进钢铁里,把心思刻进产品里,知道自己锻打的不只是一块钢板、一个齿轮,更是时代向前的“硬脊梁”——是盖高楼的钢筋,是造高铁的轴承,是托举“神舟”飞天的火箭箭体,是支撑大飞机“C919”翱翔的铝合金构件,也是托起远洋巨轮劈波斩浪的船舶曲轴。从车间里的精密零件,到发射架上的航天部件,从飞机机翼的薄壁蒙皮,到轮船龙骨的厚重锻件,每一次捶打都凝聚着专注,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使命。他们让国家的工业骨架,挺得更直、站得更稳;让航天梦的征途,走得更宽、更远;让“中国制造”的翅膀,飞得更高、更强。守的是寸锻,铸的是国之重器,是让每一次机器的运转、每一次火箭的升空、每一次飞机的起降、每一次轮船的远航,都成为国力生长的铿锵节拍。

教师的“土”,是教室里那方三尺讲台,是案头那摞摊开的课本。晨光未亮,他们已经在备课本上圈点勾画;暮色降临,他们还在给学生讲解难题。他们把复杂的知识拆成易懂的故事,把做人的道理藏进课堂的细节,看见学生眼里亮起求知的光,比什么都满足;听到学生毕业后传来的好消息,比什么都欣慰。他们不图名利,只愿做“点灯人”,把万千少年的前路照亮,让知识的火种在一代又一代人手里传递。守的是寸授,育的是未来的栋梁,是让每一颗年轻的心,都能长出逐梦的力量。

还有医生守着生命的“土” ,在手术台前与死神赛跑,用听诊器搭建起生命的安全网;消防员守着平安的“土” ,在火海里逆行,用防护服裹住他人的安康;科研人员守着创新的“土” ,在实验室里攻坚克难,为国家拓开新的发展赛场;环卫工人守着整洁的“土” ,在凌晨的街巷清扫,把城乡扮成清爽的模样;基层干部守着民生的“土” ,扎根一线听民声,把百姓的忧心事变成放心事……

这世间从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一个个普通人,把“守土尽责”四个字刻进心里,扛在肩上。他们守的不是各自孤立的“一方土” ,而是共同的家国、共同的未来。正是这千万双手共同守护,千万颗心一起担当,才让我们的山河更稳,人间更暖,时代的脚步,走得更坚实、更昂扬。

作者简介:张正乾,男,汉族,1958年12月26日生,陕西扶风人,1976年 12 月 25 日入伍。曾任西安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999年5月任新疆伊犁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大校军衔,2014年12月退休。荣立三等功三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 PPA 职业摄影师协会中国分会会员,新疆伊犁州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

出版《光影拾零》摄影作品集。有多首诗作发表于新华社、《陕西诗词》《陕西农村报》《文化艺术报》《伊犁河》《金秋》《西北建设》等媒体和报刊。2023 年 7 月 7 日《城市经济导报》副刊专版发表诗作80余首。近200首诗入编沈阳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诗歌卷)《当代散文诗歌精品选》、哈尔滨出版社《当代十八人诗歌选》、光明日报出版社《精选诗词集》、中国华侨出版社《墨染书香》和四川民族出版社《稻穗飘香》等书。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个人诗歌散文集《静思录》。

来源:环球经典原创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