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同一天,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杨某媛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法院确认肖某瑫的行为不构成性骚扰,为这起持续两年多的纠纷画上了法律句号。
2025年9月20日,武汉大学发布通报:撤销对肖某瑫的记过处分。这一刻,这位背负了两年“性骚扰”罪名的年轻人终于等来了清白。
就在同一天,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杨某媛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法院确认肖某瑫的行为不构成性骚扰,为这起持续两年多的纠纷画上了法律句号。
时间回溯到2023年7月,武汉大学女生杨某媛在图书馆自习时,认为对面男生肖某瑫的行为是对自己的“性骚扰”,并拍摄了五段视频作为证据。
她当场要求肖某瑫书写道歉信,并于同年10月在网络公开发文指控,引发舆论风暴。在汹涌舆情压力下,武汉大学在接报仅48小时后就对肖某瑫作出了记过处分决定。
肖某瑫则始终坚持自己是清白的。据其母亲介绍,肖某瑫患有严重的特应性皮炎,那天只是湿疹复发隔着衣服抓痒。她甚至还公开了儿子多年的就诊记录和购药证明来佐证这一说法。
经过漫长等待,2025年7月25日,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杨某媛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院审理认为,肖某瑫的动作存在“抓痒的高度可能”,且事发场所开放、双方无交流,无法证明存在性暗示或性挑慕行为,不能认定构成性骚扰。
杨某媛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但2025年9月17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驳回了她的上诉。法院强调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
随着司法程序的结束,武汉大学于9月20日宣布撤销对肖某瑫的记过处分。学校表示这一决定是“本着充分尊重司法判决的原则”。
校方通报显示,为调查此事专门组织了专家组,其中包括3名校外专家和2名校内专家,组长由校外专家担任。专家组审阅了91套各类材料,访谈了21名相关人员。
武汉大学还公布了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党委学生工作部时任部长李某、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某、经济与管理学院时任副书记谢某维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杨某媛的导师郭某飞被暂停研究生招生资格两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分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副院长刘某青被予以诫勉谈话。
与此同时,杨某媛的硕士学位论文也陷入争议漩涡。网友指出其论文中存在大量问题,包括虚构《离婚法》(中国并无该法)和编造数据等问题。
武汉大学专门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调查复核。第一阶段动用了17位校内专家分为5个小组;第二阶段又组建了5人专家组(校外专家3人,校内专家2人)。
复核结果发现论文存在百余处不规范问题,主要集中在表述、引用、格式、翻译、分析等方面。但专家组认为“未发现抄袭、主观造假、篡改数据和编造结论等学术不端行为”。
校方据此决定维持授予杨某媛硕士学位的决议。通报还特别澄清:“杨某媛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学位论文”为不实信息。
尽管法律和校规层面已经有了明确结论,但两位当事人的处境却天差地别。
肖某瑫在两年多时间里承受了巨大压力。他被确诊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被精神病院建议收治入院。他的家人也遭到网络暴力困扰。
杨某媛似乎已准备继续前行。据报道,她曾在社交平台表示正在努力“回归正常生活”,目前正准备申请海外深造。
武汉大学在通报中特别澄清:肖某瑫“正常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学业并未中断”。但这份官方声明难以完全反映两年处分期带来的心理和学术影响。
在这场风波中,网络传播了各种不实信息。武汉大学专门在通报中澄清了多项谣言。
“武汉大学某校友发起校友联名信要求撤销处分、追责学术造假”、“杨某媛舅舅系武汉大学某中科院院士”、“面试时郭姓考官是杨某媛父亲的学生”等传言均被证实为虚假信息。
校方还特别澄清,肖某瑫遭遇网暴致使其“爷爷去世”、“外公成植物人”的说法也不属实。这些谣言的传播凸显了网络舆论在敏感事件中的非理性倾向。
“图书馆事件”暴露了高校治理中的多个短板。武汉大学承诺将“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强化学生教育引导,压实导师职责,完善学术治理体系。
这起事件展示了舆论压力如何影响校园管理。武汉大学最初在舆情压力下快速作出处分决定,直到两年后司法判决明确才撤销处分。
杨某媛论文问题则反映了学术质量管控的漏洞。学校承认导师未严格把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也未严格审核。这些问题最终导致论文带着百余处不规范问题获得通过。
二审判决后,杨某媛在社交媒体表示正在努力“回归正常生活”。
而肖某瑫虽然恢复了保研资格,但两年多的精神创伤和学术损失尚未得到切实补偿。
武汉大学换了新书记,发布了问责通报,但这场风波留下的教训远不止于一纸名单。
信息来源:
“武大图书馆事件”最新进展 武汉中院:驳回杨某媛上诉维持原判
2025-09-20 09:35·央视新闻
武汉大学通报图书馆事件调查复核情况,有关人员和单位被问责
2025-09-20 09:59·中国网湖北
来源:大国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