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太空旅行会加速人体造血干细胞的衰老进程,这对于未来深空探险是一项重大挑战。研究人员指出,如何保护我们的干细胞免受宇宙辐射影响,将成为长途太空任务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太空旅行会加速人体造血干细胞的衰老进程,这对于未来深空探险是一项重大挑战。研究人员指出,如何保护我们的干细胞免受宇宙辐射影响,将成为长途太空任务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
人体中的造血干细胞(HSC)好比工厂管理者,只有在平静休息时才工作得最好。当遇到感染或损伤等压力时,这些“经理”便会迅速行动,大量生成免疫细胞来保护机体。但长期过度的压力会耗损他们的功能,使其衰老更快、效率下降。
想象这些“经理”被送往太空。在近地轨道(LEO)环境中,失重与辐射激增,生物规律全然不同。 NASA的“双胞胎研究”显示,宇航员在太空近一年后,端粒长度发生变化,染色体出现倒位及不稳定现象,炎性因子也被上调。此前研究已证实微重力影响免疫系统,但对构建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HSPC)如何受影响尚未有明确答案。
为此,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桑福德干细胞研究所与NASA、Space Tango公司合作,共同建立了“综合空间干细胞轨道研究中心(ISSCOR)”。研究团队通过SpaceX四次向国际空间站(ISS)的补给任务,跟踪研究了HSPC在轨前、在轨期间及返回地球后的变化。
科学家们专门设计了骨髓“纳米生物反应器”,并用AI智能摄像头在CubeLabs实验模块中实时监控干细胞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生长状态。结果发现,从太空返回的干细胞出现了明显老化迹象:它们新生健康细胞的能力下降,更易受到DNA损伤,染色体端粒也发生断裂。这些变化都指向加速的衰老过程,仿佛原本年轻的细胞被送上太空,回来后却变得年老体衰。
研究所主任、医学教授Catriona Jamieson,将太空称作“对人体极限的终极压力测试”。她强调,最新发现表明微重力和宇宙辐射都是加速干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Jamieson表示:“理解这些变化不仅有助于我们保护长期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也有助于模拟人类衰老和癌症等疾病的发展。这对迈向新纪元的商业太空旅行和近地轨道研究来说至关重要。”
继NASA“双胞胎研究”和空间组学医学图谱组项目之后,这项全新的实验揭示了太空引发细胞分子老化的详细机制。只需32至45天的太空飞行,HSPC便表现出早衰迹象:细胞过度活跃、能量消耗迅速,失去了休眠再生的能力,新生健康细胞生成受阻,同时因DNA断裂、端粒开裂及线粒体压力等分子损伤纷纷堆积,通常沉默的基因序列也被激活,导致细胞稳定性进一步下降。
这些变化在地球上属于典型的衰老表现,可能削弱免疫防御、增加疾病风险,表明太空环境很可能加速生物体的“生物钟”。
造成太空环境中干细胞老化的关键因素是高辐射诱发的“基因毒性压力”。相关飞行期间,NASA记录的辐射剂量为7.6至10.7毫戈(mGy),相当于一次常规CT扫描的剂量。虽然听起来并不高,但即便是少量宇宙辐射配合太空的多重压力,也会在细胞层面造成严重影响。
令人欣慰的是,当被太空环境损伤的细胞返回地球、置于“年轻而健康”的环境后,其中部分损伤出现了恢复迹象。这提示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即使老化细胞也可能得到修复,仿佛宇航员返回地球后经历了一次“细胞水疗”。
此次发现提示亟须采取措施,保护干细胞不受太空环境的侵害,同时要寻找生物“预警灯”——及早发现压力诱发衰老的生物标志物,避免其失控发展。
研究团队接下来将继续在国际空间站展开更多任务,并计划开展针对宇航员自身的实时分子变化监测研究,探索药物或基因技术,为抵御太空压力、保障人类健康提供新途径。
本研究论文已发表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原文出处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官网。
来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