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系列解读③ | 地灾监测预警全链条闭环管理,喊醒叫应受威胁对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7 13:32 1

摘要:受强降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四川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频发,对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此,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始终将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作为我省预防地质灾害的“先手棋”“关键一招”。

受强降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四川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频发,对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此,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始终将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作为我省预防地质灾害的“先手棋”“关键一招”。

在《条例》中细化明确了

监测预警系统和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以及政府、部门、单位、个人

在监测预警全链条管理

方面的职责和义务

建立全省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和监测网络

省级

建立全省统一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完善本地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立地质灾害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并充分应用大数据、遥感遥测、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共享和预警发布等全过程智能化管理,提升监测预警精准度和实效性。

明确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监测责任

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县(市、区)人民政府

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为基础的群测群防体系,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和驻守支撑专业队伍,明确工作职责。

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行政、交通运输、铁路、能源等有关主管部门

应当按照职责对地质灾害险情进行动态监测。

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应当参与和协助监测工作。

明确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

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

工程建设单位、管理维护单位或者责任单位应当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明确等级预报、短临预警制作发布规定和要求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

➤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门会同气象部门会商研判,根据汛期每日预报结果向预报区域适时发布。

➤ 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成灾范围、风险等级、应对措施提示等。

地质灾害风险短临预警

➤ 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降雨、地质等情况向短临预警区域实时发布。

➤ 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

明确

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编造、传播地质灾害虚假信息,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

加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体系建设

规定对威胁人口密集区域和重要基础设施

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要加密部署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等专业监测设备,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现险情、发出预警。

明确政府投资建设

的地质灾害监测设施设备

由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单位进行管理维护。

其他单位投资建设的地质灾害监测设施设备,由该单位管理维护。

强化预警信息传递和响应闭环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做好预警信息在本行业本系统传播工作。

地质灾害易发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应当加强预警信息接收和传播,指导村(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在建工程工地营地等因地制宜利用电话、手机短信、应急广播、鸣锣吹哨、逐户通知等方式,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受威胁人员。

要求在建工地营地

要落实专门人员负责预警信息接收和传递工作,广播、电视、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等无偿播发预报预警信息。

县级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对本行政区内的预警响应核实验证;相关企事业单位对本系统的预警响应核实验证。

省、市有关部门加强本行业领域预警响应核实验证抽查。

收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后

要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

启动预警响应

企业

应当按照规定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安全生产费用,并将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经费纳入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并规范管理,确保人员及时转移到位。

来源:成都规划自然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