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男排以第30名的成绩结束了世锦赛征程,这个结果说实话并不让人意外,但真正让球迷愤怒的是——球队在场上竟然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毫无斗志可言。作为主帅的海宁,必须为这样的惨淡结局负全责!
中国男排以第30名的成绩结束了世锦赛征程,这个结果说实话并不让人意外,但真正让球迷愤怒的是——球队在场上竟然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毫无斗志可言。作为主帅的海宁,必须为这样的惨淡结局负全责!
本来咱们男排在小组中就是排名最低的,结果还背上了想赢怕输的包袱。对比之前世联赛的表现,这次明显蔫了一大截。输球不可怕,可怕的是连拼劲都输没了。
这次世锦赛,中国男排的表现可谓是一塌糊涂。不仅一场未胜,更是有多场比赛被对手完全压制,连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比赛中队员们表情茫然,配合生疏,失误频频,完全看不出是一支经过长期集训的职业队伍。
有球迷调侃道:“看中国男排比赛需要很大勇气,不是怕输,是怕他们输得太难看了。”这话虽然扎心,但却道出了无数球迷的心声。我们不是不能接受失败,但不能接受这样毫无血性的失败。
洋帅海宁自接手中国男排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他带来了新的训练方法和战术理念,但却似乎始终未能真正了解中国球员的特点和心理。
从这次世锦赛来看,海宁在临场指挥和阵容调整上都存在明显问题。在面对强队时拿不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在处于劣势时又无法调动队员的斗志。最重要的是,他似乎始终未能解决球队心态脆弱的老毛病。
有业内人士指出,海宁的训练方式可能过于欧化,不符合中国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不仅没带来技术进步,反而让球员们身心俱疲,大赛中状态全无。
“本来就是小组里面排名最低的,还背上想赢怕输的包袱。”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中国男排最大的问题从来不是技术,而是心理。
在世联赛时,队员们没有包袱,敢打敢拼,反而打出了一些精彩比赛。到了世锦赛这种大赛,一旦背上想赢怕输的包袱,就立刻变得畏手畏脚,技术动作变形,战术执行不到位,最终导致惨败。
这暴露出海宁在心理调节方面的无能。一名优秀的主教练不仅要懂战术,更要懂得如何调节队员的心态,如何在逆境中激发球队的斗志。很显然,海宁在这方面是不及格的。
将世锦赛的表现与之前的世联赛对比,就更加明显了。同样的队伍,不同的精神面貌,结果天差地别。
在世联赛中,中国男排虽然也输球,但至少打出了自己的特点,展现了拼搏精神。队员们场上互相鼓励,每分必争,即使落后也绝不放弃。这种精神恰恰是本次世锦赛中最缺乏的。
海宁没能将世联赛中的良好状态延续到世锦赛,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教练的职责之一就是让球队保持稳定的竞技状态,特别是在大赛中能够发挥出应有水平。很显然,海宁没有做到这一点。
比赛结束后,球迷们的愤怒之情可以想见。社交媒体上,指责海宁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海宁下课”成了众多球迷的共同心声。有球迷直言:“我们不需要一个连队员心态都调节不好的洋帅。”还有球迷表示:“中国男排需要的是真正了解中国球员的本土教练,而不是纸上谈洋的洋和尚。”
当然,也有少数声音为海宁辩护,认为他接手时间尚短,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他。但绝大多数球迷认为,作为主帅,必须为球队的表现负责,特别是当球队连最基本的拼搏精神都丢失时。
中国男排的问题绝非换一个教练就能解决。从深层次看,我们的排球人才培养体系、联赛水平、青训系统都存在诸多问题。
但是,这不能成为海宁开脱的理由。作为一名职业教练,应该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球队的潜力,而不是找客观原因。很明显,海宁没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中国男排总是心态失衡?为什么大赛中总是发挥失常?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任教练,老问题依然存在?
世锦赛惨败后,中国男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明年的奥运会资格赛又是一大考验,以目前的状态,出线前景堪忧。
排协现在面临艰难抉择:是继续信任海宁,还是果断换帅寻求改变?如果换帅,又该选择什么样的教练?是继续请洋帅还是回归本土教练?
不管怎样,改变势在必行。我们希望中国男排能够从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振作起来。球迷们不会放弃对中国男排的支持,但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有血性、有斗志、每球必争的队伍,而不是现在这样毫无生气的团队。
中国男排,请记住:输球可以,但不能输掉精神!请找回你们的斗志,重新赢得球迷的尊重!
来源:不懂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