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校排名“重新洗牌”,农林大意外跻身第五,集美第七不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06:22 1

摘要:福建的大学在全国高校版图中处在什么位置,这是一个可以凭借数据和院校故事来作答的问题。把目光聚焦到最近的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上,更能直观地呈现出福建当下高等教育的局面以及存在的问题。

福建的大学在全国高校版图中处在什么位置,这是一个可以凭借数据和院校故事来作答的问题。把目光聚焦到最近的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上,更能直观地呈现出福建当下高等教育的局面以及存在的问题。

闽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省地面约为12.4万平方公里,海域约13.6万平方公里。到2023年常住人口接近4183万人,2024年全省生产总值报出57761.02亿元人民币,可以发现经济和区位都不差,按理说经济好且是沿海省份应该能够吸引很多教育资源吧?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以ABC榜为例来看一下福建省共有多少公办本科大学上榜,共23所公办本科大学进入榜单,在全国范围内并不算多,更为明显的是省内只有两所高校进入了全国总榜前一百名。

这两所大学分别是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其中厦门大学在全国排名第23位,是福建省唯一一所“985”高校。厦门大学创建于1921年,是由华侨创办的,在国内比较早招收研究生的一所院校。校区分为思明、漳州、翔安以及马来西亚分校四地。学科设置由6个学部、34个学院、17个研究院构成,本科专业数量达104个。学校的历史背景和国际联系都是其能够取得良好排名的原因之一。

福州大学位于全国第69名,成立时间是1958年,是由福建省和教育部共建的高校。它是福建唯一的“纯211”,有27个学院,开91个本科专业。强势学科有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由于它的学科布局以及办学条件,所以它在省内排名第二。

省内排名第三是福建师范大学,全国排第102位。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在1907年创建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现在学校由省里和教育部共建,属于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主要做教师培养以及教育学科研究工作。第四名华侨大学,它在全国排名第124位,在泉州地区,建校时间是1960年,它是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也是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之一,之前主要是面向海外华侨还有留学生招生,目前港澳台侨跟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大概8300人左右,有三个校区,并且开设了68个本科专业。

福建农林大学排在省内第五,全国总榜第131名。它由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省政府三方共建。这所省属重点大学以农林学科为特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从福建协和大学农科以及福建省立农学院发展而来,1952年的院系调整时把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的农学院纳入其中,到了2000年经合并才形成如今的局面。

福建医科大学在省内第六,全国第167名。第七是集美大学,在厦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陈嘉庚先生于1918年创办的厦门集美学村的一系列学校。1994年五所高校合并成为现在的集美大学。2018年入选省级“双一流”建设高校。有20个学院、77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超过三万。校外声誉一般般,但地方影响力很大。

省内第八是福建中医药大学,在福州,第九位是闽江学院也在福州。第十名则是福建理工大学,也是在福州。第11到15分别是闽江师范大学(漳州、厦门理工大学(厦门、泉州师范学院(泉州、三明学院(三明)和龙岩学院(龙岩,榜单上还有莆田学院、福建警察学院、福建商学院、宁德师范学院以及武夷学院等公办本科院校。

从地理分布福建高校主要集中在福州、厦门和泉州这些城市,这样的分布跟地方经济和交通情况有关,泉州和厦门都挺多海外联系的,这会影响高校办学方向,像集美大学和华侨大学就有很明显的历史传统和海外关系,成为福建高校里的特色资源,华侨大学招很多港澳台侨生和外国留学生,集美大学有陈嘉庚办教育的历史背景,这种历史在招生、国际交流和学科建设上都有好处。

把数量和质量放一起看,会发现个事情,高校多并不等于重点高校多。福建院校总量不算少,但国家级重点高校指标不多,省内985只有1所,纯211也是1所,在前100里也就两所,这直接影响招揽高分考生、顶尖人才的能力。高层次高校稀少,会导致一些优秀生源外流到其他省份的头部大学,而人往哪里去又会影响到科研投入、科创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聚集程度,从而影响到区域未来的竞争力。

学校数量的问题不是资源问题,学校的学科优势、历史、国际关系、办学规模、所在地区的产业配套都会影响吸引力。厦门大学的历史和国际化办学,福州大学的共建体制和学科布局,都是它们在榜单上靠前的原因。福建农林大学的专业特色以及与行业部门共建的关系,让其能够实现学科与地方需求的对接。集美大学在当地文化教育史上的地位,带来的就是稳定的地方生源和特色的办学路径。

从省级发展角度看,若想提升高等教育层级,就得投入系统性资源并制定配套政策,这并非单纯增加高校数量所能解决的。科研平台创建、重点学科扶持、师资引进及人才培养机制均需长期规划,在此期间还要处理好与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此类合作可给予高校实际应用场景,并且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

对于普通学生和家长而言,选择高校时看重的并不仅仅是当下的排名,专业匹配、师资力量、实习就业渠道以及学校所处区域及其发展余地等也是考量因素。对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则要思考如何用有限资源形成集聚效应,把资源集中在培养一批有竞争力的学科群上,或者在优势学科上打造标志性平台,或许比简单的扩招更有效。

福建当下教育状况显示出一个明确方向,若想在全国范围内吸引更多的高分考生和顶尖人才,就务必在高水平大学创建方面做更深的布局,在短时间内能够依靠现有的特色院校优势,把学科的优势扩大化,在中期到长期的时间里,则要在科研资金投入、平台搭建以及人才政策等方面形成合力,才有可能改变高层次高校数量短缺所造成的限制。

教育跟地方经济的关系要把握好,高校给地方提供人才和科研力量,企业、城市得把这些东西吸收进来,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区域经济和高校发展要是互相促进才行,现在这个榜单就是反映当下各个地方的教育能力分布情况,可以提醒地方和高校哪些方面需要投入精力,也能给考生和家庭选学校的时候当个参考。

你怎么看这份榜单里的福建表现,是觉得省内两所头部高校带动力更强一些好,还是认为整体高校层次还要再提高才行,欢迎写下你的想法。

来源:职场ta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