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总说加班,我跟踪他,进了孤儿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14:23 1

摘要:儿子总说加班,我跟踪他,进了孤儿院。老陈又一次看向墙上的钟。时针已经指向晚上十点。儿子陈默还没回来。这已经是这个月第十八次加班了。老陈叹了口气,手里的遥控器按来按去。电视画面闪烁,却什么也看不进去。厨房里温着鸡汤。那是他熬了两个小时的。现在怕是又白费了。他拿起

儿子总说加班,我跟踪他,进了孤儿院。

老陈又一次看向墙上的钟。

时针已经指向晚上十点。

儿子陈默还没回来。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十八次加班了。

老陈叹了口气,手里的遥控器按来按去。

电视画面闪烁,却什么也看不进去。

厨房里温着鸡汤。

那是他熬了两个小时的。

现在怕是又白费了。

他拿起手机,拨通儿子的电话。

“爸,我还在加班,你先睡吧。”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

背景很安静,不像在办公室。

“又加班啊?”

老陈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静。

“嗯,项目急,没办法。”

陈默的声音有些疲惫。

“注意身体,鸡汤在锅里。”

“知道了,爸。”

电话挂断了。

老陈握着手机,久久没有放下。

这半年来,儿子加班的次数越来越多。

有时甚至周末也要去公司。

可上周老陈去给他送衣服。

发现公司那层楼晚上都是黑的。

保安说最近很少人加班。

老陈的心沉了下去。

第二天是周六。

儿子一早又说要出门。

“今天还加班?”

老陈装作不经意地问。

“有个客户要见。”

陈默低头穿鞋,没有看父亲。

老陈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儿子出门后,老陈在窗前等着。

看到儿子的车开出小区。

他立刻下楼,打了辆出租车。

“师傅,跟上前面那辆灰色轿车。”

司机看了他一眼,没多问。

老陈的手心在出汗。

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跟踪自己的儿子。

车子没有往市中心开。

反而驶向了城西的老城区。

那里的街道比较旧,房子也矮。

最后车停在了一栋旧楼前。

楼前的牌子上写着“阳光孤儿院”。

老陈愣住了。

他看着儿子下车,拎着一个袋子走进院里。

几个孩子欢笑着跑出来围住他。

儿子蹲下来,挨个摸摸他们的头。

那笑容是老陈很久没见过的。

那么自然,那么温暖。

老陈站在街角的树后,心里五味杂陈。

为什么儿子要撒谎?

为什么要偷偷来孤儿院?

老陈没有立即上前质问。

他在外面站了一个小时。

直到儿子出来,开车离开。

老陈这才慢慢走回家。

晚上儿子回来时,一切如常。

“加班辛苦吗?”

老陈盛着饭,状似随意地问。

“还好,就是有点累。”

陈默低头吃饭。

老张看着儿子消瘦的脸颊。

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第二天,老陈又去了那家孤儿院。

这次他走了进去。

院里很干净,但设施陈旧。

滑梯的漆都剥落了。

秋千的绳子也磨得发毛。

孩子们在院子里奔跑玩耍。

衣服都很朴素,但洗得干净。

一位中年女士迎上来。

“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我...随便看看。”

老陈有些局促。

“我是这里的院长,姓李。”

李院长微笑着。

“孩子们挺活泼啊。”

老陈环顾四周。

“是啊,虽然条件有限,

但孩子们都很懂事。”

李院长指了指教室。

“要不要参观一下?”

老陈点点头。

教室里的桌椅都很旧了。

墙皮有些地方已经脱落。

但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画。

“这里的孩子...”

老陈犹豫着开口。

“大部分是孤儿,

也有的是父母在外地打工,

暂时寄养在这里。”

李院长解释道。

老陈在心里叹了口气。

“你们这里...需要志愿者吗?”

老陈突然问。

李院长眼睛一亮。

“当然需要!

特别是周末,

人手总是不够。”

老陈回家想了整整一晚。

第二天,他告诉儿子要去老年大学。

实际上他又去了孤儿院。

这次他带了一箱水果。

李院长很高兴地接待了他。

“孩子们,这是陈爷爷。”

孩子们齐声问好。

老陈心里暖暖的。

他开始帮忙打扫院子。

修理坏掉的桌椅。

还给孩子们讲故事。

他特别留意有没有人提起儿子。

但没人说到“陈默”这个名字。

这让他很困惑。

直到第三天下午。

一个小女孩跑过来。

“爷爷,您认识小陈老师吗?”

老陈的心跳漏了一拍。

“小陈老师?”

“对啊,他每周都来教我们画画。

他说他是秘密来的,

不让我们告诉别人。”

小女孩天真地说。

老陈终于明白了。

但他还是想不通。

为什么儿子要隐瞒这件事?

这明明是好事啊。

那天晚上,老陈做了几个儿子爱吃的菜。

陈默回家时很惊讶。

“爸,今天什么日子?”

“没什么,看你最近瘦了。”

老陈给儿子夹菜。

父子俩安静地吃饭。

老陈几次想开口,都忍住了。

周末,儿子又说要“见客户”。

老陈照常去了孤儿院。

这次,他特意等到下午。

果然,儿子出现了。

陈默一进院子就被孩子们围住。

他熟练地分发画纸和彩笔。

然后开始教孩子们画画。

老陈躲在储藏室里。

透过门缝看着儿子。

陈默教得很耐心。

一个个地指导。

不时摸摸孩子的头。

那神情,让老陈想起儿子小时候。

也是这么温柔善良。

课间休息时,老陈听见儿子和院长的对话。

“小陈,你爸爸最近也常来帮忙呢。”

陈默愣住了。

“我爸爸?”

“对啊,陈老爷子,

说是退休了来打发时间。

人可好了,干活特别细心。”

院长的声音很愉快。

老陈看见儿子的脸色变了。

“他...什么时候来的?”

“就这几天开始的。

怎么,你不知道吗?”

院长的语气有些疑惑。

“啊,知道...当然知道。”

陈默勉强笑了笑。

老陈知道,儿子在撒谎。

接下来的课,陈默明显心不在焉。

老陈知道该现身了。

他推开储藏室的门,走了出去。

“爸?”

陈默手里的粉笔掉在地上。

孩子们好奇地看着他们。

“默啊,这就是你加的班?”

老陈平静地问。

陈默的脸一下子红了。

“爸,我...”

“回家说吧。”

老陈拍拍儿子的肩。

转身对孩子们笑了笑。

“爷爷和小陈老师有点事,

你们先自己画。”

回家的路上,父子俩一言不发。

老陈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

心里百感交集。

他等着儿子先开口。

但陈默只是专注地开车。

手指紧紧握着方向盘。

到家后,陈默直接进了自己房间。

老陈坐在客厅里等着。

十分钟后,陈默出来了。

手里拿着一个相册。

“爸,有件事我一直没告诉您。”

陈默的声音有些颤抖。

他翻开相册。

里面是些老照片。

有一个小男孩的独照。

也有和年轻夫妇的合影。

老陈不认识这些人。

“这是谁?”

老陈问道。

“这是我。”

陈默指着那个小男孩。

老陈愣住了。

“胡说,你小时候不长这样。”

“爸,我不是您的亲生儿子。”

陈默的声音很轻。

却像惊雷一样炸响在老陈耳边。

“你...你说什么?”

老陈觉得自己听错了。

“我是被领养的。

来自阳光孤儿院。”

陈默低下头。

老陈怔怔地看着儿子。

又看看照片上的小男孩。

确实,眉眼间有几分相似。

但他从未怀疑过。

三十年了,他一直以为...

“为什么现在才告诉我?”

老陈的声音干涩。

“我本来想永远不说。

但最近...孤儿院有困难。

我想帮忙,又怕您问起来。

所以只好撒谎。”

陈默愧疚地说。

老陈深吸一口气。

感觉胸口发闷。

“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上大学那年,整理东西时

发现了领养证明。

我问过妈妈,她承认了。

但让我别告诉您。”

陈默的声音越来越小。

老陈想起妻子临终前的话。

“好好照顾小默,他需要你。”

原来是这样。

他一直被蒙在鼓里。

“所以你去孤儿院...”

“我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就像当年有人帮助过我一样。”

陈默抬起头,眼里有泪光。

老陈沉默了。

他站起来,走向阳台。

夜风吹在脸上,凉凉的。

他想起三十年前。

妻子坚持要领养一个孩子。

说一个家不能没有孩子。

他当时还不太情愿。

可现在...

“爸,对不起。”

陈默站在他身后。

老陈转过身,看着儿子。

这个他养育了三十年的孩子。

虽然不是亲生,却比亲生还亲。

“明天我跟你一起去孤儿院。”

老陈终于开口。

陈默愣住了。

“您不生气?”

“生气,但不是因为这个。”

老陈叹了口气。

“我生气的是你不信任我。”

那天晚上,父子俩聊到很晚。

老陈知道了孤儿院面临的困难。

房东要涨租金,否则就要收回房子。

孩子们可能要分散到其他福利机构。

陈默想帮忙,但能力有限。

所以最近经常去陪孩子们。

第二天,老陈起了个大早。

做了丰盛的早餐。

父子俩吃完,一起出门。

这次不是跟踪,而是同行。

阳光孤儿院的牌子在晨光中发亮。

李院长看见他们一起来,有些惊讶。

但很快明白了。

“陈老爷子,原来您是小陈的父亲。”

老陈点点头。

“院长,能带我看看这里吗?

所有的角落。”

李院长带着他们参观。

老陈看得很仔细。

孩子们的宿舍,教室,食堂。

墙角的裂缝,漏水的屋顶。

老旧的取暖设备。

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需要多少资金才能改善这里?”

老陈问。

李院长说了个数目。

不小,但也不是天文数字。

老陈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回家的路上,老陈一直沉默。

陈默也不敢说话。

晚饭时,老陈突然开口。

“我打算把老家的房子卖了。”

陈默愣住了。

“爸,那是我爷爷奶奶留下的...”

“我知道。

但人比房子重要。”

老陈平静地说。

一个月后,老陈的账户上多了一笔钱。

他直接转给了孤儿院。

李院长打来电话时,声音哽咽。

“陈老爷子,这...这太多了。”

“拿着吧,给孩子们换个好环境。”

老陈说。

周末,父子俩一起去孤儿院。

孩子们围着他们叫“陈爷爷”“小陈老师”。

老陈看着儿子教孩子们画画。

突然觉得,这样也很好。

晚上,陈默做了一桌子菜。

还买了一瓶酒。

“爸,谢谢您。”

陈默敬了父亲一杯。

老陈抿了一口酒。

“有件事我一直想问。”

“您说。”

“你...恨我们吗?

没有告诉你真相。”

陈默放下酒杯。

“刚开始有点难过。

但想想这三十年,

您和妈妈给我的爱,

我就恨不起来了。”

陈默真诚地说。

老陈的眼睛湿润了。

从那以后,老陈去孤儿院更勤了。

他教孩子们下棋,写字。

陈默教画画,辅导功课。

院长说他们是“父子兵”。

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他们。

有一天,老陈在整理儿子的房间。

发现了一本旧日记。

他本来不想看。

但日记本里掉出一张照片。

是他和妻子抱着小时候的陈默。

背面有一行字:

“谢谢你们选择了我。”

老陈捧着照片,泪流满面。

这时陈默回来了。

看见父亲手里的日记本,他笑了。

“爸,偷看别人日记啊?”

老陈抹抹眼泪。

“写得不错。”

父子俩相视而笑。

又一个周末,阳光很好。

老陈和陈默一起去孤儿院。

新装修的教室明亮整洁。

孩子们的笑声更加欢快。

老陈坐在院子里,看着儿子和孩子们玩耍。

突然觉得,生活就是这样。

有意外,有隐瞒,但最终都会走向理解。

“爷爷,您笑什么呀?”

一个小女孩跑过来问。

老陈摸摸她的头。

“爷爷在笑啊,

有些秘密,说出来反而更好。”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傍晚,父子俩一起回家。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爸,下周我休假,

带您去旅游吧?”

陈默说。

“好啊,去哪?”

老陈问。

“您定。”

陈默笑着。

老陈想了想。

“就去你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看看吧。”

陈默愣了一下,随即点头。

“好。”

车子驶向远方。

载着父子俩,和他们的新开始。老陈看着儿子的侧脸。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脸上。

这个自己养育了三十年的孩子。

虽然不是亲生,却比亲生还亲。

他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其实,我早就该告诉你的。”

老陈突然说。

陈默转过头,有些疑惑。

“告诉你,你对我有多重要。”

老陈的声音有些哽咽。

陈默的眼圈也红了。

“爸,我知道。”

回到家,老陈翻出老相册。

那里有陈默从小到大的照片。

第一张是领养那天拍的。

小小的陈默怯生生地看着镜头。

老陈和妻子一左一右搂着他。

那时候,他们都还年轻。

“你看,你那时候多小。”

老陈指着照片说。

陈默凑过来看。

“我都记不得这张照片了。”

“那时候你才三岁。”

老陈回忆着。

“刚来的时候,你总做噩梦。”

“每天晚上都要妈妈陪着睡。”

陈默静静地听着。

这些往事,他很少听父亲提起。

“后来呢?”

他问。

“后来啊,你就慢慢开朗了。

开始叫我爸爸了。

第一次听你叫爸爸,

我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

老陈继续翻着相册。

小学毕业,中学,大学。

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成长。

“你妈妈临走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老陈的声音低沉下来。

“她让我一定要照顾好你。”

陈默握住父亲的手。

“您做得很好,爸。”

第二天,老陈起得很早。

他在厨房忙活着。

做了陈默最爱吃的葱油饼。

还煮了小米粥。

陈默闻着香味醒来。

“爸,今天怎么这么丰盛?”

“吃饱了好干活。”

老陈笑眯眯地说。

饭后,父子俩一起出门。

今天要去孤儿院大扫除。

新装修的地方需要彻底清洁。

李院长早就等在门口。

“陈老爷子,小陈,你们来得真早。”

她脸上洋溢着笑容。

“孩子们都盼着你们呢。”

院子里,孩子们已经排好队。

见到他们,齐声问好。

“陈爷爷早上好!

小陈老师早上好!”

老陈心里暖暖的。

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真好。

大家开始分工合作。

老陈负责修理桌椅。

陈默带着大点的孩子擦玻璃。

小点的孩子帮忙递工具。

院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中午,老陈下厨给大家做饭。

做了拿手的红烧肉和西红柿炒蛋。

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

“陈爷爷做的饭真好吃!”

一个小男孩边吃边说。

老陈笑得合不拢嘴。

饭后,老陈给孩子们讲故事。

讲的是陈默小时候的事。

“小陈老师小时候可调皮了。

有一次爬树掏鸟窝,

结果下不来了。

急得直哭。”

孩子们听得哈哈大笑。

陈默在一旁不好意思地挠头。

下午,陈默教孩子们画画。

今天的主题是“我的家”。

孩子们画得都很认真。

有个小女孩画了三个人。

两个大人牵着一个小孩子。

“这是陈爷爷,小陈老师,还有我。”

她天真地说。

老陈和陈默对视一眼。

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感动。

傍晚,父子俩准备回家。

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别。

“陈爷爷明天还来吗?”

“小陈老师下次什么时候来?”

老陈摸摸孩子们的头。

“爷爷明天还来。

给你们带好吃的。”

陈默也承诺周末一定来。

回家的路上,陈默一直很沉默。

老陈察觉到了。

“怎么了?有心事?”

陈默犹豫了一下。

“爸,我想常驻孤儿院帮忙。

李院长年纪大了,

很多事力不从心。”

老陈点点头。

“你想做什么就去做。

爸支持你。”

一周后,陈默正式向公司提出辞职。

他决定全职在孤儿院工作。

老陈很支持这个决定。

还特意取了存款给儿子。

“算是你的创业资金。”

老陈说。

陈默感动得说不出话。

新的工作让陈默很忙碌。

但他很快乐。

老陈每天去帮忙。

有时带着自己做的点心。

有时带着新买的图书。

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他。

有一天,老陈在整理仓库。

发现了一个旧木箱。

打开一看,里面是些老照片。

都是孤儿院以前的照片。

他一张张地翻看。

突然,他的手停住了。

那是一张泛黄的合影。

年轻的李院长站在中间。

周围是一群孩子。

老陈注意到其中一个男孩。

眉眼间很像陈默。

他拿着照片去找李院长。

“这张照片啊...”

李院长戴上老花镜。

“这是二十多年前拍的了。

这些孩子现在都长大啦。”

她指着那个像陈默的男孩。

“这是小默的亲生父亲。”

老陈愣住了。

“您说什么?”

“这孩子叫刘明。

是小默的亲生父亲。

当年在工地出事走了。

他妻子后来改嫁,

把小默送到了这里。”

李院长叹息着。

老陈久久说不出话。

他从未想过会以这种方式。

了解到儿子的身世。

“那孩子...知道吗?”

他问。

李院长摇摇头。

“我没告诉过他。

觉得没必要。”

晚上,老陈失眠了。

他想着那张照片。

想着那个和小默很像的年轻人。

如果他还活着,

看到儿子现在这样优秀。

该有多欣慰。

第二天,老陈把照片给了陈默。

“这是你亲生父亲。”

他平静地说。

陈默接过照片,手在发抖。

他仔细端详着照片上的人。

“原来我长得像他。”

陈默轻声说。

“李院长说,他是个好人。

在工地干活供你爷爷奶奶。

后来为了多挣点钱,

主动要求加班。

结果出了事故。”

老陈缓缓道来。

陈默的眼泪滴在照片上。

“爸,谢谢您告诉我这些。”

陈默擦干眼泪。

“您永远是我爸爸。”

老陈拍拍儿子的肩。

“去看看他吧。

我陪你一起去。”

周末,父子俩去了郊外的墓地。

按照李院长给的地址。

他们找到了那个简单的墓碑。

“刘明之墓”。

陈默把鲜花放在墓前。

老陈站在稍远的地方。

让儿子独自待一会儿。

陈默在墓前站了很久。

低声说着什么。

老陈听不清,但能理解。

这是儿子在和生父对话。

在告诉他自己过得很好。

回家的路上,陈默很安静。

老陈也没有打扰他。

直到快到家时,陈默突然开口。

“爸,我想为工地工人做点什么。”

老陈看向儿子。

“很多工人都像他一样。

为了家庭拼命工作。

我想为他们子女提供些帮助。”

老陈欣慰地笑了。

“好主意。

我们可以和孤儿院合作。

为这些孩子提供课后辅导。”

父子俩越说越兴奋。

开始规划具体的方案。

一个月后,“阳光课后驿站”成立了。

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服务。

陈默负责管理。

老陈则是后勤主管。

他们租下了孤儿院旁边的院子。

每天放学后,这里都充满欢声笑语。

消息传开后,来了很多志愿者。

有大学生,有退休教师。

还有企业主动提供资助。

老陈和陈默忙得不可开交。

但看着孩子们的笑脸。

觉得一切都值得。

有一天,一位中年妇女来到驿站。

她看着陈默,眼神复杂。

“你是...小默吗?”

她犹豫地问。

陈默点点头。

“我是,请问您是?”

妇女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

“我是你妈妈。”

老陈刚好从里屋出来。

听到这句话,愣住了。

陈默也呆在原地。

妇女从包里掏出一张照片。

是年轻时的她和一个小男孩。

“这是你三岁的时候。

妈妈对不起你...”

陈默接过照片。

手微微发抖。

老陈走上前。

“进屋说吧。”

他平静地说。

屋里,妇女讲述着往事。

她叫王素芬。

当年丈夫去世后。

她一个人无力抚养孩子。

只好送到孤儿院。

后来改嫁到外地。

这些年来一直心怀愧疚。

“我一直在找你。

前阵子听说这里有个驿站。

负责人姓陈,来自阳光孤儿院。

我就想着来看看...

没想到真的是你。”

王素芬泣不成声。

陈默沉默了很久。

老陈心里七上八下。

他不知道儿子会作何反应。

“我现在过得很好。”

陈默终于开口。

“这位是我爸爸。

他把我养育成人。”

王素芬看向老陈。

眼中满是感激。

“谢谢您...

谢谢您把他养得这么好。”

老陈摆摆手。

“这是我应该做的。”

气氛有些尴尬。

老陈借口泡茶,离开了房间。

等他端着茶回来时。

看见陈默和王素芬都在擦眼泪。

但神情轻松了许多。

“爸,妈妈想在这里住几天。”

陈默说。

老陈点点头。

“好啊,家里有客房。”

王素芬在驿站附近住了下来。

她经常来帮忙。

给孩子们做饭,洗衣服。

渐渐地,孩子们都叫她王奶奶。

她也很享受这份温馨。

老陈观察着她。

发现她是个朴实善良的人。

当年的选择实属无奈。

他慢慢理解了。

一个月后,王素芬要回去了。

她的现任丈夫生病需要照顾。

临走前,她拉着老陈的手。

“陈大哥,谢谢您。

小默有您这样的父亲,是他的福气。”

老陈送她到车站。

“有空常来。”

回家的路上,老陈想着这些事。

人生真是奇妙。

半年前,他还在为儿子的“加班”发愁。

现在,却多了这么多亲人。

驿站越来越红火。

还上了本地报纸。

更多人知道了他们的故事。

捐款和志愿者源源不断。

陈默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他把驿站管理得井井有条。

老陈则是大家的“陈爷爷”。

孩子们都喜欢围着他转。

一天晚上,父子俩在院子里乘凉。

“爸,您后悔吗?”

陈默突然问。

“后悔什么?”

“后悔领养我。”

老陈笑了。

“这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夜空中的星星很亮。

就像很多年前。

他第一次把小小的陈默抱回家。

那时的他,还不知道。

这个孩子会给他的人生。

带来这么多的温暖与意义。

“下个月是你生日。”

老陈说。

“想要什么礼物?”

陈默想了想。

“我想和您照张全家福。”

老陈点点头。

“好,把王阿姨也请来。”

生日那天,驿站特别热闹。

孩子们准备了节目。

志愿者们做了大蛋糕。

王素芬也特意赶来了。

照相时,她有些犹豫。

“我也一起照吗?”

陈默拉住她的手。

“当然,您是我妈妈。”

照片上,三个人都在笑。

老陈站在中间。

陈默和王素芬站在两边。

背后是驿站的牌匾。

和孩子们的笑脸。

这张照片被挂在驿站大厅。

每个来的人都能看到。

照片下面有一行字:

“爱,让陌生人成为家人。”

老陈现在每天都很忙碌。

但他从没这么快乐过。

有时他还会想起。

那个跟踪儿子的夜晚。

想起当时的困惑与担忧。

现在一切都明了了。

生活总是会给善良的人。

最好的安排。

他看着在院子里忙碌的儿子。

阳光洒在陈默身上。

那么温暖,那么明亮。

老陈微笑着,继续手里的活。

今天要给孩子们包饺子。

这是个大家庭的聚会。老陈把最后一个饺子捏好。

整整齐齐地摆在盘子里。

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

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陈默正在挂彩旗。

明天是驿站成立半年的日子。

要办个小庆祝会。

王素芬在厨房调馅料。

她现在是驿站的常驻志愿者。

“爸,您歇会儿吧。”

陈默见老陈一直站着。

“不累,包饺子舒服。”

老陈笑着。

手上的动作没停。

这半年来,驿站变化很大。

又租下了隔壁的院子。

现在能容纳更多孩子。

还开设了美术和音乐课。

陈默很有管理才能。

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爷爷,看我画的画!”

一个小女孩跑过来。

举着一幅水彩画。

画上是老陈教孩子们写字的场景。

“画得真好。”

老陈摸摸她的头。

心里暖暖的。

开饭时间到了。

孩子们排队洗手。

乖乖坐在桌子前。

今天吃饺子,还有几个小菜。

老陈特意做了糖醋排骨。

是陈默最爱吃的。

“真香啊!”

孩子们叽叽喳喳。

“慢慢吃,别烫着。”

王素芬挨个叮嘱。

她现在已经很自然地。

融入到这个大家庭里。

饭后,陈默宣布好消息。

“明天有电视台来采访。”

孩子们兴奋地欢呼。

老陈却有些紧张。

“采访什么呀?”

“采访我们的驿站。

让更多人知道这里。”

陈默解释道。

第二天,电视台真的来了。

记者是个年轻姑娘。

她先采访了李院长。

又采访了几个孩子。

最后找到老陈。

“陈爷爷,您为什么

要做这些事呢?”

记者问。

老陈想了想。

“人老了,就想做点

有意义的事。”

他说得朴实。

记者却听出了深意。

陈默的采访很精彩。

他讲述了驿站的理念。

“我们不仅要照顾孩子,

更要给他们一个家。”

记者很感动。

表示要做一个专题报道。

采访结束后,老陈累了。

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

陈默给他端来茶水。

“爸,喝点水。”

老陈接过杯子。

看着儿子关切的眼神。

“时间过得真快。”

老陈感慨。

“您说什么?”

“我说,时间过得真快。

一转眼,你都这么大了。”

陈默笑了。

“在您眼里,我永远都是孩子。”

傍晚,王素芬要回去了。

她的丈夫身体好些了。

但还需要人照顾。

老陈和陈默送她到车站。

“下个月我再来看你们。”

王素芬说。

眼里有不舍。

回家的路上,父子俩慢慢走。

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

“爸,您觉得妈妈怎么样?”

陈默突然问。

老陈愣了一下。

“她是个好人。”

陈默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晚上老陈睡不着。

想起陈默的问题。

想起王素芬这些日子的表现。

她总是偷偷看他。

眼神里有说不清的东西。

老陈不是不明白。

只是还没想好。

第二天,老陈去驿站特别早。

没想到王素芬已经在门口。

“陈大哥,你怎么来了?”

两人同时问出口。

都笑了。

“我坐早班车来的。

家里没事了,想来帮忙。”

王素芬解释。

老陈点点头。

开门让她进去。

孩子们陆续来了。

驿站又热闹起来。

老陈在修一把坏掉的椅子。

王素芬在旁边帮忙递工具。

两人配合得很默契。

“陈大哥,有件事...”

王素芬欲言又止。

“你说。”

老陈头也没抬。

“我想搬来城里住。

我丈夫...他上个月走了。”

老陈的手停住了。

“节哀。”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其实我们感情早就淡了。

这些年都是凑合过。

现在孩子们都成家了。

我想为自己活一次。”

王素芬轻声说。

老陈继续修椅子。

心里却在翻腾。

他明白王素芬的意思。

但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中午休息时,陈默来了。

看到母亲在,他很惊讶。

“妈,您怎么来了?”

“我...我来帮忙。”

王素芬有些局促。

陈默看看父亲。

似乎明白了什么。

“爸,我正好有事找您。”

陈默把老陈叫到一边。

“妈昨天给我打电话了。

她说想搬来城里。”

老陈点点头。

“你怎么想?”

“我尊重你们的决定。”

陈默说。

晚上,三个人一起吃饭。

气氛有些微妙。

最后还是王素芬先开口。

“我想在附近租个房子。

平时可以来驿站帮忙。

你们觉得呢?”

陈默看向父亲。

老陈沉默了一会儿。

“家里有空房间。

你要是不嫌弃...”

老陈话没说完。

但意思很明显。

王素芬的眼圈红了。

“这...这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

你是我妈。”

陈默笑着说。

就这样,王素芬搬了进来。

她住客房,老陈住主卧。

陈默还是住自己的房间。

三个人像一家人一样生活。

早上一起去驿站。

晚上一起回家。

邻居们很好奇。

但看到他们其乐融融。

也都表示理解。

甚至有人开玩笑。

说他们是“晚年成家”。

老陈听了只是笑笑。

日子一天天过去。

驿站的名气越来越大。

有一天,来了个特殊的孩子。

他叫小辉,父亲是建筑工人。

母亲跟人跑了。

孩子很内向,从不说话。

老陈特别关心小辉。

每天陪他写字,画画。

但小辉还是不说话。

医生说这是心理创伤。

需要时间和耐心。

王素芬也很上心。

给小辉做他爱吃的菜。

织毛衣,买新鞋。

但小辉还是老样子。

这让大家都很难过。

直到有一天,下大雨。

孩子们都在教室里玩。

小辉一个人站在门口。

望着外面的雨发呆。

老陈走过去。

“想爸爸了?”

老陈轻声问。

小辉没反应。

但老陈看见他眼里有泪。

“爷爷给你讲个故事吧。”

老陈在门槛上坐下。

“从前有个小男孩。

他爸爸也是建筑工人。

很辛苦,但很爱他。

后来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

小男孩很想他。

但他知道,爸爸希望他坚强。”

小辉慢慢转过头。

看着老陈。

“那个小男孩...后来呢?”

小辉小声问。

这是他来驿站后第一次说话。

老陈的心颤了一下。

“后来啊,他长大了。

成了很优秀的人。

帮助了很多像他一样的孩子。”

老陈摸摸小辉的头。

“你想爸爸的时候,

就来看看爷爷。

爷爷陪你。”

从那天起,小辉慢慢开朗起来。

虽然话还是不多。

但开始和其他孩子玩了。

老陈特别欣慰。

王素芬说这是爱的力量。

转眼到了冬天。

第一场雪落下的时候。

驿站里特别热闹。

孩子们在院子里打雪仗。

老陈和王素芬在屋里包饺子。

陈默在贴春联。

“要过年了。”

王素芬说。

“是啊,又一年。”

老陈回应。

两人相视一笑。

这些日子的相处。

让他们越来越默契。

年夜饭很丰盛。

驿站的所有人一起过年。

孩子们表演节目。

志愿者们各显身手。

老陈觉得,这就是幸福。

饭后,陈默宣布了一个决定。

“我和几个志愿者商量。

想开一个职业技能培训班。

帮助孩子们的父母。”

老陈很支持这个想法。

王素芬也表示要帮忙。

新年过后,培训班成立了。

第一课是电工基础。

来了十几个学员。

都是附近的农民工。

王素芬负责后勤。

老陈帮忙管理。

小辉的父亲也来了。

他特意来感谢老陈。

“陈叔,谢谢您照顾小辉。

他现在开朗多了。”

这个黝黑的汉子。

眼里有泪光。

“应该的。

孩子需要关爱。”

老陈说。

他看着教室里认真学习的人们。

心里充满希望。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驿站院子里的花都开了。

老陈在院子里种了些菜。

孩子们每天浇水。

长得特别好。

有一天,陈默带回来一个姑娘。

“爸,妈,这是小芳。

我的...朋友。”

姑娘腼腆地打招呼。

老陈和王素芬都很高兴。

小芳也是志愿者。

在驿站教音乐课。

她和陈默志同道合。

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王素芬悄悄问儿子。

“还没想好。

先处一段时间。”

陈默不好意思地说。

老陈却开始偷偷准备。

他把存折找出来。

想着给儿子买婚房。

虽然钱不多,但是心意。

小辉现在完全变了样。

爱说爱笑,成绩也好。

他父亲在培训班学成后。

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特意来感谢老陈。

“陈叔,多亏了您。

我们爷俩的生活好多了。”

老陈笑着摇头。

“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夏天的时候,驿站扩建了。

又租下了一栋楼。

现在有图书馆,电脑室。

还建了个小医务室。

陈默的事业越做越大。

但他从不骄傲。

老陈现在主要负责后勤。

王素芬管伙食。

两人配合得越来越好。

有时都不用说话。

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要什么。

邻居们都说他们像夫妻。

但老陈和王素芬都没提这事。

就这样相处着,也挺好。

七夕那天,陈默和小芳去约会了。

家里就剩老陈和王素芬。

两人在院子里乘凉。

谁都没说话。

“素芬啊...”

老陈终于开口。

“嗯?”

王素芬转过头。

“咱们...去领个证吧。”

老陈说得很轻。

但王素芬听清了。

她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

“你想好了?”

“想好了。

这些日子,多亏有你。”

老陈握住她的手。

粗糙的手,温暖的手。

没有隆重的婚礼。

只是去民政局领了证。

请驿站的大家吃了顿饭。

孩子们给他们献花。

说是送给新郎新娘。

陈默特别高兴。

“爸,妈,祝福你们。”

小芳也甜甜地叫爸妈。

老陈觉得,人生圆满了。

秋天来了,叶子黄了。

老陈在院子里扫落叶。

王素芬在厨房熬汤。

陈默和小芳在规划未来。

说要开更多的驿站。

小辉现在上初中了。

周末还来驿站帮忙。

他说长大了要像陈默一样。

帮助更多的人。

有时候,老陈还会想起。

那个跟踪儿子的夜晚。

想起当时的困惑与不安。

现在一切都明了了。

生活总是这样。

给你意外的转折。

但只要你心怀善意。

最终都会走向温暖。

他抬头看看天。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

院子里的孩子们在玩耍。

王素芬在窗口对他微笑。

陈默和小芳在讨论着什么。

这就是他的家。

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但充满了爱与温暖。

“爷爷,来和我们玩!”

小辉在叫他。

老陈放下扫帚。

加入孩子们的游戏。

这一刻,他很幸福。

而且知道,这份幸福。

会一直延续下去。

来源:大气雪碧Mb1Fbq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