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有抵抗,而到了英法联军打广州时人民却不抵抗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7 08:30 1

摘要:“三元里还能打,广州城却直接躺?”——1841年5月,何玉成一声锣响,103乡锄头扁担齐飞;16年后,英法联军再登陆,珠江两岸却静得连狗都不叫。差别到底在哪?一句话:第一次大家以为只是“赶走红毛”,第二次已经看清“朝廷、士绅、洋人”三家合伙做局,老百姓再傻也不

“三元里还能打,广州城却直接躺?”——1841年5月,何玉成一声锣响,103乡锄头扁担齐飞;16年后,英法联军再登陆,珠江两岸却静得连狗都不叫。差别到底在哪?一句话:第一次大家以为只是“赶走红毛”,第二次已经看清“朝廷、士绅、洋人”三家合伙做局,老百姓再傻也不当炮灰。

当年三元里能闹大,靠的不是“爱国”,是“仇富”——洋商压价买丝,县衙偏袒“鬼佬”,村民憋了十年,正好借“禁鸦片”掀桌子。士绅们一看,民心可用,赶紧写檄文、出粮饷,把抗英包装成“保乡梓”,实则给自己刷威望。可到了1857年,剧本变了:巴夏礼带一队兵进广州,不拆衙门,只把巡抚柏贵当傀儡,关税、码头、当铺照旧开张,连妓馆都发牌照。士绅们一算账,抗英=丢饭碗,干脆转身当“顾问”,领着洋枪队去收厘金,比朝廷还来钱。

更戳心的是太平天国。1853年南京陷落,咸丰帝把七成军饷砸向“长毛”,广东绿营连旧式鸟铳都凑不齐。村民问:帮朝廷守城,回头谁保我家人?洋枪一枪900米,抬杠抬命?得了吧,还不如学几句“good morning”给洋行搬货,一天挣的够买半亩田。于是珠三角出现魔幻画面:三元里后代在香港码头当搬运,傍晚回村吹煤油灯,教孩子读“ABCD”,第二天再帮英军扛炮弹——十六年前打鬼子的,十六年后帮鬼子的,其实是同一批人,只是换了个活法。

说到底,不是广东人变软,是“国家”两个字先烂了。朝廷卖关税、士绅卖码头、洋人卖军火,三家分账均匀,只剩老百姓卖力气。今天骂“晚清无骨气”的,真该看看当年广州城头:龙旗、米字旗、三色旗并排挂,活像现在的某些招商推介会——领导、外商、乡贤轮番致辞,台下群众鼓掌完赶紧打卡下班,谁还拼命?历史轮回,不过如此。

网友热评:@珠江咸水草:三元里那帮后代现在还在广州,早改姓“李”了,天河开公司,说起祖上抗英自己都笑,“当时为了争码头嘛,哪来那么多大义”。@老东山:我阿公讲,1857年英法进城,最开心是十三行买办,连夜剪辫子换西装,第二天带路去烧粤海关,银子捞得比朝廷快多了。@顺德鱼生:别老怪百姓不抵抗,你先看看朝廷把税收到哪去了,南京城下打太平军,广州城头挂白旗,换你你也不冲。

来源:博学的远山WyuPa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