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飞碟”已就位!全球首创亮相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07:49 1

摘要:展馆里挤得热闹,光是和低空有关的企业就有两百多家,东西从原材料到整机、从控制系统到应用场景,基本都摆了出来。走一圈能看到一个相对完整的“低空产业链”——可以直接把这些设备想成对低空世界的一次大扫荡,谁能用得上、谁想用,都能在这儿找到答案。

第27届高交会的低空经济展区上,几台看着像UFO的机器成了最引人注目的东西

展馆里挤得热闹,光是和低空有关的企业就有两百多家,东西从原材料到整机、从控制系统到应用场景,基本都摆了出来。走一圈能看到一个相对完整的“低空产业链”——可以直接把这些设备想成对低空世界的一次大扫荡,谁能用得上、谁想用,都能在这儿找到答案。

馆子正中央停着一架白色的飞行器,人群围得像看明星。那是第二代ZG-ONE鹊飞,负责推介的代高瑞在旁边一边给人讲参数一边指着机身。说法很直白:顶上是十二个轴、十二个桨,动力足够,设计上也尽量把噪音往下压。目标飞行高度定在两三百米,续航大概30公里,正在走适航证的流程。别看它体型不算大,机身带了整机降落伞,出了事还能像返回舱那样慢慢落下,这点是他们一直在强调的安全配置。听上去有点像把航天器的安全思路搬进了低空观光和通勤里。

旁边有好几款也主打观光市场。英武智能展出的S-ZERO是开放式座舱,视野干净利落;深圳智飞那款更像飞碟,球形透明座舱能做到接近360度的全景视野。智飞的介绍里反复提到把螺旋桨罩起来,既是美观也是为了安全,避免乘客或地面被螺旋桨误伤。他们还把机器设计成在水面也能有浮力,紧急迫降时不会马上沉下去,这成了卖点之一。展会里能明显感觉到,观光只是一个入口,厂商更想把这种飞行器用到巡游、短途通勤、城市观光等多种场景里。

把范围往外再推一步,低空应用已经铺到了巡查、应急救援、物资投放等方向。现场能看到不少跑在城市管理、公安、水务和环保线上的无人机样机,已经在实际场景里“跑过腿”。南京航天国器带来的GQ-580是一种无人直升机,针对高原和山地救援做了强化,能运送救援物资、当作通信中继。它曾经在海拔4300多米的西藏羊八井执行过任务,这类机器更注重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和可靠性。

再往研发端走,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的深思实验室展台上放着几件“小而关键”的东西。张继高(实验室主任助理)指着一台不起眼的小无人机说,这是一款为未来火星任务配套的短程侦察机,目标是在火星表面做短距离探查。旁边还有两台“压箱底”的模型:一个是高机动的涵道式灵活无人机,另一个是能在大风大浪里也能起飞的船载无人机。实验室拿出来的还有一个挺有看头的测试设备——号称能模拟复杂低空气动环境的三维多物理场耦合风洞,能模拟像17级飓风、城市峡谷风、热岛效应、下击暴流这样的极端风场。现在这个风洞主要用来测试无人机,张继高还说年底会在龙华开建更大的风洞,届时也能把载人低空器也拉进去做系统性的验证。

安全是大家都绕不开的话题。展区里能见到从机械救生到电子防护的各种手段。普威视带来的“天穹镭卫”能在短时间内用激光对500米到5公里范围内的无人机实施毁伤,强调的是速度和直接性。理工全盛展示的察打诱一体化设备看起来像个金属罩子,实质用的是无线电压制:先探测目标,再干扰它的导航,让入侵的无人机因失去信号自动返航,不用把它击落,能避免碎片落地引发二次伤害。两种思路一冷一猛,各有场景适配,展厅里能看到不同团队在讨论它们的利弊。

这届展会的布置也能看出产业分工越来越细。有人做eVTOL的整机,有人专门做电机、桨叶、减震结构,有人做定位和控制系统,还有团队在做场景化应用的落地方案。走在过道上,你会听到工程师在讨论风洞里测到的气流数据,也会听到营销在和客户约时间谈适航证申报的进度表。展区里既有一点科幻感,也有很现实的接地气味道——把未来的想象一步步变成可量产、可上证、可运营的产品,这条路比想象中更复杂也更耐心。

有游客站在那些透明座舱面前拍照,有专业观众盯着参数表看,有媒体在纪录台词和现场反应。这些样机和设备在接下来几天还会继续对公众和专业观众开放,厂商们也会趁着这波人气继续推广和对接试点机会。

来源:正大光明菠萝cCgrHB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