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演男主就惊动半个演艺圈?网友这人缘不是一般的好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17:27 1

摘要:8500的热度像一把刚离火的炒勺,烫得整个平台都在抖——昌隆把锅铲抡成流量,抡成代言,抡成下一部男一号的合同,只用了一周。

8500的热度像一把刚离火的炒勺,烫得整个平台都在抖——昌隆把锅铲抡成流量,抡成代言,抡成下一部男一号的合同,只用了一周。

先把镜头拉回横店灶台前。

他左手长筷右手铁锅,油温一百八十度,蒜末下去“哗”一声,镜头跟着颤,监视器后面的导演直接喊“这条过”。

这不是替身,也不是剪辑,是他在中级厨师考场里真刀真枪考来的手艺。

剧组算过账:请一个专业厨师当手替,一天五千,还耽误光效走位;让昌隆自己上,他练了四十天,刀工、翻锅、火候全到位,省下的钱够多拍三天夜景。

观众不是傻子,镜头只要切到近景,手腕那一下轻抖,行家立刻看出是真会还是假会。

抖音五亿播放就是这么来的——大家看够了慢动作替身,突然冒出个演员自己炒,热度像热油遇水,炸开了。

有人把数据当热闹,有人把数据当存折。

昌隆的团队把存折看明白了:美食题材稀缺,30+男演员更稀缺,能把菜炒得好看的30+男演员稀缺里的稀缺。

于是代言顺着锅边溜进来:九阳要的是“专业感”,李锦记要的是“烟火气”,厨师服品牌要的是“上身帅”。

三个月三单,每单七位数,粉丝从八十万翻到三百二十万,一条微博带货转化率比某些流量小生还高。

品牌方不傻,他们算的是投产比:请一个顶流要三千万,未必能卖出三千万货;请昌隆,片酬加代言不到一千万,销量直接翻两倍,账一算,嘴角比AK还难压。

下一步棋更狠——《宴遇永安》直接把他送进北宋尚食局。

制作方是《尚食》原班,白鹿是第三次搭档,两人前两次一个虐一个哭,这次终于坐下来吃饭。

观众对“美食版史密斯夫妇”六个字没有抵抗力:一边斗法一边斗味,刀光剑影藏在案板下,收视率已经提前写进广告合同。

业内提前放风:单集售价破千万,平台连夜加预付款,就怕迟一步。

昌隆拿到剧本后没急着背台词,先跑去中国烹饪协会借古籍,把宋朝“洗手蟹”“签盘兔”复原个遍。

协会老师拍完视频发朋友圈:这演员要是改行,我们直接发技师证。

别人看到的是热搜,吴镇宇看到的是“戏魂”。

他在综艺里一句话:“昌隆眼里有灶火,火苗稳,角色就稳。

”翻译过来就是:手上有真本事,台词才不会飘。

中戏毕业十年,昌隆演了三十个配角,从太监到侍卫到男N号,工资卡一度只剩两位数。

最难那年,他在剧组后厨帮工,切葱丝被厨师长夸“刀工比场务强”,那一刻他抓到窍门:把演技炖进生活,把生活炒进角色。

后来《卿卿日常》五少主一出来,观众说“这王爷接地气”,其实那是他帮厨时观察到的老板气质:腰里别勺,嘴上骂娘,眼里带笑。

市场缺的不是帅哥,是可信的成年人。30+男演员要么还在古偶里装少年,要么在悬疑里扮阴沉,中间空出一大块“过日子”的男人没戏演。

昌隆把这块空白填上了:他会做饭,会逗媳妇,会摔锅也会补锅,脸上褶子刚好盛住烟火气。

制片方算过,同类型角色找一线,报价五千万还带档期风险;找昌隆,两千万以内搞定,还能顺带教剧组做菜,省下的钱给美术加十个灯,画面质感再提一档。

粉丝结构也妙:30-35岁女性占比六成,正是掌握厨房采购权的那批人。

她们白天在公司做PPT,晚上回家给孩子煮面,打开电视看见昌隆抡锅,像看见自家老公突然会做饭,代入感瞬间拉满。

品牌方最爱这种“高转化”人群:她们不盲目追星,但会为“实用”买单。

九阳新品破壁机上市,昌隆拍了一条三十秒短视频:不做广告,只演示豆浆细到挂勺,三天卖断货。

数据后台显示,下单ID七成以上是已婚女性,收货地址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精准得像用筛子筛过。

有人担心他会被“美食”框死,团队早把后路留好——《宴遇永安》里他不仅要炒菜,还要查案、政变、谈恋爱,刀勺只是武器,内核还是人。

剧本最后一页,角色被流放,带着一口铁锅上路,留给观众一句台词:“只要灶火不灭,人在哪儿都能活。

”这句话写在合同里:如果第二季开机,必须原班,必须昌隆。

平台提前把意向书签好,违约金高到吓人,就是怕他被别家挖走。

接下来六个月,他的行程被切成三块:两个月围读剧本,两个月进组训练,两个月拍摄。

中间还插了五个品牌直播,每场两小时,现场做菜,现场卖锅,佣金按销量阶梯分成。

团队给他算过,如果一切顺利,2024年底,个人收入能翻三倍,微博粉丝破五百万,商业价值冲进男艺人前三十。

别人挤破头争的“顶流”位置,他靠一把锅铲悄悄撬开。

可风险也摆在那儿:一旦下一部戏厨艺露怯,或者观众对美食题材疲劳,数据会立刻翻脸。

品牌合同里写得很硬:如果豆瓣评分低于6.5,代言费自动扣30%;如果收视率跌破0.5,第二年不再续约。

昌隆自己比谁都清楚,所以每天收工后,他让助理把当天拍的做菜镜头拷回来,一帧一帧看,手腕角度、火候颜色、甚至油烟飘的方向,全记在本子上,下次实拍再改。

别人收工去喝酒,他回酒店切胡萝卜,练到半夜两点,手背被油烫出三个水泡,第二天继续拍。

观众只记得热搜上的8500,没人看见他手背的新疤。

就像没人看见他十年前在剧组后厨洗坏的五双手套。

数据可以一夜爆红,锅铲却要一天天抡。

下一部戏能不能继续火,没人敢打保票,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只要灶火不灭,他就还有下一道菜,下一个角色,下一笔代言。

现在回到开头那把烫手的炒勺——你觉得它还能热多久?

来源:极速阳光3RngH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