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说要去寺庙清修几天,我同意了,半个月后寺庙来电话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09 13:37 1

摘要:丈夫说要去寺庙清修几天,我同意了。半个月后,寺庙来电话了。接到电话的那天下午,我正在阳台上浇花。手机在客厅响个不停,我慢悠悠地走过去,手上还沾着水珠。屏幕上显示是个陌生号码,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请问是李伟的家属吗?”电话那头是个温和的男声。我愣了一下,李

丈夫说要去寺庙清修几天,我同意了。

半个月后,寺庙来电话了。

接到电话的那天下午,我正在阳台上浇花。

手机在客厅响个不停,我慢悠悠地走过去,

手上还沾着水珠。屏幕上显示是个陌生号码,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请问是李伟的家属吗?”

电话那头是个温和的男声。

我愣了一下,李伟是我丈夫的名字。

“是的,我是他妻子。”

“这里是归元寺,李伟居士在这里清修。”

对方顿了顿,“有些情况想跟您说一下。”

我的心突然揪紧了。

“他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您别担心,他身体没事。”

对方似乎在选择措辞,

“只是他提出想要长期出家,

希望寺里能收留他。”

花洒还握在手里,水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

我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窗外的阳光明晃晃的,

照得客厅瓷砖反着刺眼的光。

“这不可能,”我终于说,

“他只是去清修几天,说好半个月就回来的。”

我的声音在发抖,“您是不是搞错了?”

“具体情况还是希望您能来寺里一趟,”

对方语气依然平和,“有些事电话里说不清楚。”

挂断电话后,我在沙发上坐了很长时间。

地板上的水渍慢慢扩大,

像一幅莫名其妙的地图。

半个月前送他出门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那天早晨,李伟收拾了一个简单的背包。

他站在门口,神情有些疲惫。

“公司最近不太顺心,我想去寺庙住几天,

静静心。”他是这么说的。

我帮他整理了一下衣领。

“去吧,注意身体,记得按时吃饭。”

他肠胃一直不太好。

“半个月就回来。”他承诺道。

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是有一些征兆的。

那段时间他经常失眠,

深夜我醒来,总看见他在阳台抽烟。

问他怎么了,他只说工作压力大。

我们是大学同学,结婚十年了。

有个女儿,今年八岁,在寄宿学校上学。

他在一家外贸公司做部门经理,

我在中学教书。

典型的城市中产家庭,

有房贷,有车贷,

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

直到这个电话打来。

我拨通了李伟的手机,已经关机。

这半个月里我们通过两次电话,

每次他都说得很简单:

“这里很好,不用担心。”

然后匆匆挂断。

我以为他只是想专心清修,

现在想来,那可能是某种告别的前奏。

第二天我请了假,开车前往归元寺。

寺庙在邻市的一座山上,

导航显示需要三个小时车程。

一路上我心神不宁,

几次差点错过高速出口。

山路蜿蜒,两侧是茂密的竹林。

寺庙比我想象的要大,

灰瓦黄墙,掩映在绿树丛中。

停车场已经停了不少车,

看来香火很旺。

在客堂,我见到了昨天打电话的法师。

他四十多岁,戴着眼镜,

看起来更像一位学者。

他自我介绍叫明净法师,

是寺院的知客师。

“李伟居士现在住在居士楼,”

明净法师给我倒了一杯茶,

“他半个月前来的,

说是想短期清修。

但一周前,他来找我,

表示想要长期出家。”

我握着茶杯,手心出汗。

“法师,这不可能。

他有家庭,有工作,

怎么会突然想出家?

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明净法师轻轻摇头。

“李居士状态很平静,

他说这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我们寺规严格,

对于有家庭的居士要求出家,

必须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同意。”

“我不同意。”我立刻说,

“这太荒唐了。

我们的女儿才八岁,

他怎么能说放下就放下?”

“我理解您的心情。”

明净法师语气温和,

“也许您可以和他当面谈谈。

他现在应该在藏经楼帮忙整理书籍。”

在一位小沙弥的指引下,

我走向藏经楼。

寺庙很大,穿过几个庭院,

香火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诵经声从大殿传来,

低沉而悠远。

藏经楼在寺庙的最深处,

一栋两层木结构建筑。

推开门,看见李伟站在梯子上,

正从书架顶层取书。

他穿着灰色的居士服,

瘦了一些,但气色很好。

那种平静的神情是我很久没见过的。

“李伟。”我轻声叫他。

他转过身,看见我,

并没有太惊讶。

慢慢从梯子上下来,

双手合十向我行了个礼。

这个动作如此陌生,

我的心沉了下去。

“你来了。”他说。

我们坐在藏经楼外的石凳上。

午后的阳光透过竹叶,

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远处传来钟声,悠长而清澈。

“明净法师说你想出家,”

我直接切入主题,

“是真的吗?”

他点点头。“是的。”

“为什么?”我问,

“是我们之间出了问题吗?

还是工作上遇到了困难?

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解决,

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

他沉默了一会儿,

目光望向远处的山峦。

“还记得我们大学时讨论过的人生意义吗?

那时我们都认为,

活着应该追求一些真实的东西。”

“现在的生活不真实吗?”

我感到委屈,“我们有自己的家,

有可爱的女儿,有稳定的工作。

这难道不是大多数人追求的幸福吗?”

“那是社会的定义,不是我的。”

他轻声说,“这些年来,

我一直在扮演各种角色:

好员工、好丈夫、好父亲。

但在这些角色背后,

我找不到自己了。”

我看着他,突然觉得他很陌生。

这个和我同床共枕十年的人,

内心竟然藏着这样的想法。

“所以你要抛弃一切,

包括我和女儿?”

我的声音颤抖着。

“不是抛弃,是放下。”

他纠正道,“放下执着,

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自由?”我几乎要笑出来,

“那你考虑过我们的感受吗?

考虑过女儿需要父亲吗?”

他的眼神闪过一丝波动,

但很快恢复平静。

“我会用其他方式补偿你们。

房子、存款都可以留给你们,

我每个月还会寄抚养费。”

“这不是钱的问题!”

我提高声音,“这是一个家啊!

你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了?”

几个路过的僧人看向我们。

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跟我回家吧,”我放软语气,

“有什么问题我们慢慢解决。

如果你觉得压力大,

可以换一份工作。

如果你需要空间,

我可以给你时间独处。

但不要用这种方式逃避,好吗?”

他摇摇头。“这不是逃避,

是追寻。我需要找到生命的答案。”

“在寺庙里就能找到答案吗?”

“至少这里让我感到平静。”

他说,“在城市里,

每天面对的都是欲望和焦虑。

在这里,我可以真正地面对自己。”

我们谈了整整一个下午,

但他始终没有改变主意的意思。

最后我只好说:

“我不会同意你出家的。

无论如何,我都会阻止你。”

离开寺庙时,天色已晚。

明净法师送我到山门口。

“给彼此一些时间吧,”

他说,“真正的因缘不会轻易断掉。”

开车下山的路上,

我再也控制不住眼泪。

十年的婚姻,八岁的女儿,

共同建立的家庭,

在他眼里竟然如此轻易就可以放下。

回到家,空荡荡的房间让人窒息。

我打开手机,看到女儿的照片。

她下周就要从夏令营回来了,

我该怎么跟她解释爸爸不回家了?

第二天,我联系了李伟的哥哥和父母。

他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震惊不已。

婆婆在电话里就哭了起来:

“这孩子是怎么了?

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出家?”

大家商量后决定,

周末一起去寺庙劝他。

也许家人的集体劝说能让他回心转意。

那几天我度日如年。

学校正在放暑假,

我独自在家,

反复回想我们婚姻中的点点滴滴。

是不是我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信号?

是不是我太专注于工作,

没有注意到他的痛苦?

周末,李伟的哥哥和父母都来了。

我们一行四人再次前往归元寺。

这次明净法师直接带我们去了方丈室。

方丈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和尚,

眼神却清澈如孩童。

“诸位的心情我能理解,”

方丈听完我们的来意后说,

“但佛法讲究因缘。

若李居士与佛门有缘,

强留也是留不住的。”

“大师,”婆婆哭着说,

“我就这么一个儿子,

他还有家有小,

怎么能出家呢?”

方丈轻轻叹息。

“这样吧,让李居士跟你们回去住一段时间。

如果他还是坚持要出家,

那就说明因缘如此。”

这个提议让我们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李伟的房间,我们进行了艰难的谈判。

最终他同意跟我们回家住一个月。

如果一个月后他还是想出家,

我们就不能再阻拦。

回家的路上,车内气氛凝重。

李伟坐在后座,闭目养神,

仿佛已经超脱于世外。

公公不时从后视镜看他,

眼神里满是担忧和不解。

到家时已是傍晚。

李伟站在家门口,

犹豫了一下才进门。

他环顾这个生活了七年的家,

眼神陌生而疏离。

“你的东西都还在原来的地方,”

我说,“我什么都没动。”

他点点头,径直走向书房。

“我睡书房吧。”

婆婆想说什么,我摇摇头制止了。

能让他回来已经是第一步,

其他的慢慢来。

晚饭时,大家围坐在一起,

却没有人说话。

只有筷子碰触碗盘的声音。

这种沉默比争吵更让人难受。

“爸爸,”我终于打破沉默,

“妮妮下周就回来了,

你打算怎么跟她说?”

他拿着筷子的手停顿了一下。

“我会跟她解释的。”

“怎么解释?说你不想做她爸爸了?”

我的声音忍不住尖锐起来。

“慧文,”公公制止我,

“慢慢来,别着急。”

李伟放下筷子。

“我吃饱了。”

说完起身回了书房。

婆婆看着他的背影,眼泪又流了下来。

“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书房的门紧闭着,

里面没有一点声音。

我们之间隔着的不仅是一扇门,

还有一道看不见的鸿沟。

第二天是周一,

李伟一早就要回公司上班。

他换回衬衫西裤,

看起来和从前没什么两样。

但眼神里的疏离感依然存在。

我偷偷给他的同事小王发了信息,

请他们多留意李伟的状态。

小王很快回复:

“嫂子放心,我们会看着李经理的。”

中午,我做了李伟爱吃的糖醋排骨,

送到他公司。

前台说他在开会,

我把饭盒放在他办公桌上,

留了张纸条。

下午他发来短信:

“谢谢,以后不用特意送饭。”

礼貌而生疏。

这种客气比争吵更让人心寒。

从前我们也会吵架,

但吵完后总会有人先低头。

现在他连吵架的兴趣都没有了,

仿佛已经置身事外。

晚上他准时下班回家,

但吃完饭就又进了书房。

我借口送水果进去,

看见他在看书——

不是佛经,而是一本哲学书。

“在看什么?”我尽量让语气轻松。

“苏格拉底。”他合上书,

“他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我放下果盘。

“所以你审视了我们的人生,

认为不值得过下去?”

“我不是这个意思。”

他叹了口气,

“我只是在思考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思考,

而在于体验和感受。”

我说,“你沉浸在思考中,

却忽略了身边的真实情感。”

他看着我,眼神复杂。

“也许吧。但我需要这段时间。”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如此。

他按时上下班,完成家务,

甚至比以前更尽责。

但他仿佛把自己包裹在一个透明的罩子里,

我们看得见他,却触不到他。

周五晚上,我提议去看电影,

这是我们恋爱时常做的约会。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

电影院放映的是一部爱情片,

讲述一对夫妻经历危机后重归于好。

黑暗中,我偷偷观察他的侧脸。

屏幕的光影在他脸上闪烁,

他的表情始终平静。

电影散场后,我们沿着街道散步。

夏夜的凉风吹拂,

路边摊飘来烧烤的香味。

这一切都如此真实而温暖,

我不信他真的能放下。

“还记得我们刚结婚时,

经常这样散步吗?”我说,

“那时虽然没钱,但很快乐。”

他点点头,没有说话。

“我不相信你忘记了那些时光。”

我停下脚步,看着他,

“也不相信你真的能放下对女儿的爱。”

他的喉结动了动,

这是这些天来我第一次看到他情绪波动。

“给我点时间。”他最终只说了一句。

周六,我们去接女儿回家。

妮妮看到爸爸,开心地扑上来。

“爸爸!你想我了吗?”

李伟抱起女儿,

脸上终于露出了这些天来第一个真心的笑容。

“想了,每天都想。”

回家的路上,妮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讲述夏令营的趣事。

李伟认真听着,不时提问。

这一刻,他好像又变回了从前那个父亲。

但晚上,安顿女儿睡下后,

他又回到了书房。

我站在走廊上,

听见里面传来轻微的诵经声。

周日,我们带女儿去公园。

妮妮坐在李伟的肩膀上,

笑得特别开心。

我给他们拍了很多照片,

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幸福时光。

但回家的路上,

妮妮突然问:

“爸爸,你为什么睡在书房?

你是不是和妈妈吵架了?”

车内顿时安静下来。

我看向李伟,

想知道他会怎么回答。

“爸爸最近睡眠不好,”

他最终说,

“怕影响妈妈休息。”

这个回答既真实又虚假,

妮妮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晚上,我决定再试一次。

等女儿睡熟后,

我敲响了书房的门。

“我们谈谈好吗?”

他打开门,神情疲惫。

“谈什么?”

“谈谈我们的未来。”

我说,“如果你真的决定出家,

我不会再拦你。

但你要告诉我真实的原因。”

他沉默了很久,

久到我以为他不会回答了。

“我累了,慧文。”

他终于开口,

“不是身体上的累,

是心里的累。

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

为了房贷、车贷、孩子的学费奔波。

我在公司里勾心斗角,

回到家还要强颜欢笑。

这种生活让我窒息。”

“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我问,“我们可以一起改变的。”

“怎么改变?”他苦笑,

“换工作?换房子?

这些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我需要的是内心的平静。”

“在寺庙里就能找到平静吗?”

“至少那里没有这么多牵挂和烦恼。”

“没有牵挂就是平静吗?”

我反问,“那不过是逃避而已。

真正的平静应该在心中寻找,

而不是通过抛弃一切来获得。”

他看着我,眼神里有什么东西在动摇。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

是学校打来的,

说明天有紧急会议要提前到校。

我只好结束谈话,

准备明天的材料。

深夜,我处理完工作,

发现书房的灯还亮着。

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门,

看见李伟坐在桌前,

面前摊开一本相册。

那是我们蜜月旅行时拍的照片,

照片上的我们笑得那么灿烂。

他听见动静,慌忙合上相册。

“还没睡?”他问。

“马上就去。”我说,

心中却燃起一丝希望。

他还在回忆过去的美好,

说明并非完全放下了。

新的一周开始了。

李伟请了年假,

说想在家多陪陪女儿。

这让我感到欣慰。

也许家庭的温暖能让他回心转意。

周二下午,我提前下班回家,

看见父女俩在客厅搭积木。

妮妮专心地建造她的城堡,

李伟在一旁帮忙,

眼神温柔。

这种温馨的场景让我眼眶发热。

我悄悄退到厨房准备晚餐,

不忍打扰他们。

晚饭后,妮妮要求爸爸讲故事。

李伟没有像往常那样推辞,

而是耐心地讲了一个又一个。

直到女儿睡着,

他才轻轻关上儿童房的门。

“今天辛苦你了。”我说。

他摇摇头。“不辛苦,

其实我很享受和妮妮在一起的时光。”

我们站在阳台上,

看着城市的夜景。

万家灯火如星辰般闪烁,

每一盏灯后面都是一个家庭的故事。

“慧文,”他突然说,

“如果我留下来,

你能接受一个不完全的丈夫吗?”

“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可能无法再像从前那样,

全身心投入家庭和工作中。

我需要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间,”

我说,“这很正常。”

“不,我指的是更多。”

他斟酌着用词,

“比如每年去寺庙住一段时间,

每天有固定的修行时间。

这样的生活,你能接受吗?”

我思考了很久。

这显然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但比起彻底失去他,

这已经是妥协。

“如果你能保证大部分时间在家,

做一个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

我可以接受。”我说。

他点点头。“谢谢。”

那天晚上,他没有回书房,

而是回到了我们的卧室。

虽然我们只是并肩躺着,

没有更多的交流,

但这已经是一个进步。

第二天,李伟提出想带我们去郊游。

我们开车去了郊区的一个湖边,

妮妮在草地上奔跑,

我们跟在后面。

阳光很好,风很轻柔,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正轨。

但下午回家时,

李伟接到一个电话。

他走到远处接听,

回来后神色有些凝重。

“是寺庙打来的吗?”我问。

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明净法师问我考虑得怎么样了。”

我的心又提了起来。

“你怎么说?”

“我说还需要一些时间。”

这个回答模棱两可,

我不知道该欣慰还是担忧。

晚上,妮妮睡下后,

李伟主动找我谈话。

“我想回寺庙住几天,”

他说,“不是要出家,

只是需要一些时间独处和思考。

我保证会回来。”

“要去多久?”

“一周。回来后,

我会做出最终决定“我不同意。”我立刻说,

“这一个月之约还没到期,

你应该在家好好思考。”

“在家的环境里,

我无法真正静下心来。”

他的语气很平静,

但态度坚决。

“就一周,我答应你,

一周后一定回来。”

我看着他坚定的眼神,

知道再反对也无济于事。

“好吧,”我最终妥协,

“但你要说话算数。”

“我保证。”他说。

第二天一早,

李伟收拾了几件简单的衣物。

妮妮还在睡梦中,

他轻轻吻了女儿的额头。

“帮我照顾好她。”他说。

我点点头,喉咙发紧。

送他到门口,

看着他上车离开。

这一次的心情比上次更复杂。

至少他这次是自愿回来的,

而且承诺会再回来。

但我的心依然悬在半空。

这一周过得特别慢。

我每天照常上班、下班,

接送妮妮上下学。

但心里总惦记着李伟。

他会不会改变主意?

会不会就此留在寺庙?

周四那天,

妮妮发烧了。

我请了假在家照顾她。

夜里体温升到三十九度,

我急忙带她去医院急诊。

在医院排队时,

妮妮迷迷糊糊地问:

“爸爸呢?”

“爸爸出差了,

很快就回来。”

我摸着她的头安慰道。

那一刻,我感到特别无助。

如果李伟在就好了。

凌晨三点,

我们才从医院回家。

妮妮吃了药睡下了,

我却毫无睡意。

拿起手机想给李伟打电话,

又怕打扰他清修。

最终只发了条短信:

“妮妮发烧了,已去医院,

现在退了。一切安好,勿念。”

没想到几分钟后,

他直接打来了电话。

“妮妮怎么样了?”

他的声音带着急切。

“已经退烧了,

医生说只是普通感冒。”

我如实相告。

“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怕影响你清修。”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

“我明天一早就回去。”

“不用,你约定的时间还没到。”

“女儿生病了,

我还有什么心情清修。”

他的语气不容置疑。

第二天早上八点,

李伟就赶了回来。

风尘仆仆,眼里布满血丝。

“妮妮呢?”他一进门就问。

“还在睡。”

他轻轻走进女儿房间,

坐在床边守着她。

我站在门口,

看着他的背影,

心里五味杂陈。

妮妮醒来看到爸爸,

惊喜地叫起来。

“爸爸!你回来了!”

“嗯,爸爸回来了。”

他摸着女儿的头,

眼神温柔。

那天李伟一直陪着妮妮,

给她讲故事,喂她吃药。

父女俩的笑声回荡在家里,

让我恍惚觉得,

一切都没有改变。

晚上,安顿妮妮睡下后,

我们终于有机会单独谈话。

“谢谢你回来。”我说。

“她是我女儿,

这是我应该做的。”

他的回答很自然,

没有之前的疏离感。

“在寺庙的这一周,

你想清楚了吗?”

我小心翼翼地问。

他叹了口气。

“想清楚了一些事,

但还有一些困惑。”

“愿意和我分享吗?”

我在他对面坐下。

“我发现在寺庙里,

我同样会牵挂你们。

那种完全的放下,

我似乎做不到。”

他的语气有些迷茫。

“这说明你心里还有我们,

还有这个家。”

我轻声说。

“可是这种牵挂让我痛苦。”

他双手掩面,

“在寺庙时想你们,

回到家又觉得窒息。

我好像处在两难之间,

找不到平衡点。”

看着他痛苦的样子,

我的心也揪紧了。

也许我一直太急于让他恢复原样,

没有真正理解他的挣扎。

“那我们一起来找这个平衡点,

好吗?”我提议。

他抬起头,眼神复杂。

“怎么找?”

“比如,你可以有自己修行的空间,

但不要完全离开家。

每周去寺庙参加一次禅修,

或者每天在家打坐一小时。

只要不影响家庭责任,

我可以支持你。”

他思考了很久。

“你真的能接受这样的生活?”

“比起完全失去你,

我愿意尝试。”

我说出了心里话。

我们又谈了很久,

直到深夜。

这是半个月来,

第一次真正深入的交流。

我了解到他内心的挣扎,

他也明白了我的恐惧。

最终他同意再给婚姻一次机会,

但要以新的方式相处。

周末,李伟的哥哥和父母来看望。

看到李伟在家照顾生病的妮妮,

大家都松了口气。

“想通了就好,”婆婆拉着我的手,

“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我苦笑不语。

只有我知道,

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但至少我们找到了一个方向。

周日晚,李伟主动提出下厨。

这是他半个月来第一次下厨。

他做了几个拿手菜,

都是我和妮妮爱吃的。

饭桌上,气氛轻松了许多。

妮妮的病也好了,

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爸爸,你以后还出差吗?”

她突然问。

李伟看了我一眼。

“还会出差,但不会去很久。”

这个回答很巧妙,

既没有欺骗女儿,

也没有完全承诺。

我明白,他还是在给自己留余地。

晚饭后,我们一家三口去散步。

妮妮一手拉着我,一手拉着爸爸,

蹦蹦跳跳地走在中间。

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看起来就像普通的一家三口。

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改变了。

李伟不再像从前那样,

全身心投入家庭。

他需要独处的时间,

需要修行的空间。

周一,李伟回公司上班。

我继续暑假在家的日子。

下午接妮妮放学时,

老师告诉我一个消息:

下周五有家长开放日,

希望父母都能参加。

回家后我跟李伟提起这件事。

“下周五是吧?我会去的。”

他爽快地答应了。

这让我有些意外。

从前他总会以工作忙为借口,

很少参加学校的活动。

“你真的能请假?”

“嗯,我已经跟领导谈过了,

以后会减少加班,

多陪陪家人。”

他平静地说。

这个转变让我欣喜,

但也有些不安。

他是不是在勉强自己?

周五的家长开放日很成功。

李伟耐心地陪妮妮做手工,

参加亲子游戏。

我看到女儿脸上幸福的笑容,

心里暖暖的。

活动结束后,

妮妮拉着爸爸的手不肯放。

“爸爸,你以后常来好不好?”

“好。”李伟笑着答应。

回家的路上,

妮妮在车后座睡着了。

等红灯时,李伟突然说:

“谢谢你没有放弃我。”

我愣了一下。

“我差点就放弃了。”

“我知道。”

他轻声说,

“在寺庙的那几天,

我其实一直在想你们。

特别是收到妮妮生病的消息时,

我才明白,

完全的放下是不可能的。”

“那你还想出家吗?”

我鼓起勇气问。

他沉默了一会儿。

“想,但不会。

至少现在不会。

我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法。”

“什么方法?”

“把修行融入日常生活。

明净法师说,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

而在心里。”

这个答案让我松了口气。

至少他愿意尝试。

周末,李伟提议去书店。

他买了几本佛教入门书籍,

也给我选了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

“也许你该了解一下,

我在追寻什么。”他说。

我开始阅读那本书,

试图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同时,我也在调整自己的心态,

给他更多的空间。

他每天早晚各打坐半小时,

我从不打扰。

每周五晚上去寺庙参加共修,

我负责照顾妮妮。

这种新的相处模式,

让我们都感到轻松。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

李伟没有再提出家的事。

他的气质变得沉静了许多,

不再像从前那样焦虑。

我们之间的交流也更深了,

不再是柴米油盐的琐碎。

有时会讨论生命的意义,

讨论如何活得更有价值。

八月的一个周末,

我们带妮妮去海边。

看着女儿在沙滩上奔跑,

李伟轻声说:

“也许幸福不在远方,

就在当下。”

我握住他的手,

第一次感到他真的回来了。

虽然是以另一种方式。

九月初,妮妮开学了。

我们的生活重回正轨。

李伟依然每周去寺庙,

但时间缩短为半天。

他开始在公司组织禅修小组,

帮助同事缓解压力。

这种分享让他很快乐。

有一天,他带回一个消息:

明净法师要来本市讲课。

“你想去听吗?”他问我。

我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讲座在周末举行。

我本来担心会听不懂,

但明净法师讲得很生动。

他说痛苦源于执着,

放下不是放弃,

而是以更智慧的方式面对。

这些话让我若有所思。

讲座结束后,

明净法师特意来找我们。

“看到你们一起来,真好。”

他微笑着说。

“谢谢法师这段时间的指导。”

我真诚地说。

“不用谢我,

这是你们自己的缘分。”

他看着李伟,

“在家修行同样可以精进,

重要的是发心。”

李伟合十行礼。

“我明白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都沉默了。

直到快到家时,李伟才开口:

“对不起,让你担心了这么久。”

我的眼泪突然涌了上来。

这声迟来的道歉,

让我释怀了许多。

“都过去了。”我说。

十月的某个周末,

我们一起去爬山。

在山顶,李伟指着远处的归元寺。

“那里曾经是我的避风港,

但现在我明白了,

真正的避风港在这里。”

他指着自己的心口。

妮妮蹦蹦跳跳地跑过来,

“爸爸妈妈,你们在说什么?”

“在说我们一家人要永远在一起。”

李伟抱起女儿,

在我额头上轻轻一吻。

这个久违的亲昵举动,

让我红了眼眶。

下山时,我们手牵着手。

夕阳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

我们还会遇到各种挑战。

但至少现在,我们在一起。

而且是以更真实的方式在一起。

李伟不再伪装快乐,

我也不再强求完美。

我们接纳了彼此的不完美,

也接纳了生活的不确定。

这种接纳,或许就是成长。

晚上,我给李伟看了这篇记录。

他看完后沉默了很久。

“谢谢你记下这一切。”

“为什么要记下来?”

我问。

“为了不忘却,

也为了告诉那些同样迷茫的人,

危机中可以找到转机。”

他握着我的手,

“我爱你,以更真实的方式。”

“我也爱你。”

我靠在他肩上,

感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

妮妮在睡梦中咂咂嘴,

仿佛在做着甜美的梦。

这一刻,就是幸福。我轻轻点头,泪水无声滑落。

这声迟来的道歉,

让我这些日子的委屈终于释怀。

“都过去了。”我轻声说。

十月的第一个周末,

我们带着妮妮去郊外爬山。

秋高气爽,山路两边的枫叶正红。

妮妮像只快乐的小鸟,

在我们前面蹦蹦跳跳。

爬到半山腰时,

李伟指着远处山间的寺庙。

黄色的墙壁在绿树中若隐若现。

“那就是归元寺。”他说。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

心里涌起复杂的情感。

那个地方差点夺走我的丈夫,

却也让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那里曾经是我的避风港,”

李伟继续说,

“但现在我明白了,

真正的避风港在这里。”

他指着自己的心口。

妮妮跑回来拉住我们的手。

“爸爸妈妈,你们在说什么呀?”

“在说我们一家人要永远在一起。”

李伟抱起女儿,

在我额头上轻轻一吻。

这个久违的亲昵举动,

让我顿时红了眼眶。

妮妮开心地拍手:

“爸爸妈妈亲亲啦!”

下山时,我们手牵着手。

夕阳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

我们还会遇到各种挑战。

但至少现在,我们在一起。

而且是以更真实的方式在一起。

李伟不再伪装快乐,

我也不再强求完美。

我们接纳了彼此的不完美,

也接纳了生活的不确定。

这种接纳,或许就是成长。

周一早上,我醒来时,

发现李伟已经在阳台打坐。

晨光透过窗帘洒在他身上,

勾勒出安静的轮廓。

我没有打扰他,

悄悄去厨房准备早餐。

半小时后,他结束打坐,

来到厨房帮忙。

“早上想喝粥还是吃面?”我问。

“粥吧,养胃。”他微笑着说。

这种日常的对话,

曾经是那么理所当然,

现在却让我倍感珍惜。

失去过才懂得拥有的可贵。

送妮妮上学的路上,

她叽叽喳喳说着学校的趣事。

李伟耐心地听着,

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这种平凡的幸福,

让我心里暖暖的。

在校门口,妮妮搂着我们的脖子,

一人亲了一下。

“爸爸妈妈再见!”

她蹦蹦跳跳地跑进校园。

我们相视一笑,

并肩往停车场走去。

“今天下班我去接妮妮吧,”李伟说,

“你好好休息一下。”

我点点头,心里有些感动。

他开始主动分担家务,

不再把这些当作负担。

晚上我下班回家,

看见父女俩在书房里。

妮妮在写作业,

李伟在旁边看书。

温暖的灯光笼罩着他们,

构成一幅温馨的画面。

“妈妈!”妮妮看见我,

举着作业本跑过来,

“爸爸教我写作文,

老师说要写《我的爸爸》。”

我接过作业本,

看见上面工整的字迹:

“我的爸爸很特别,

他教会我静下心来。

我们一起打坐的时候,

我觉得很平静...”

我的眼眶湿润了。

曾经让我恐惧的改变,

现在却成了女儿笔下的美好。

李伟走过来,

轻轻握住我的手。

“晚饭想吃什么?

我来做。”

“随便,你做的我都喜欢。”

我微笑着说。

他下厨时,

我靠在厨房门边看着他。

切菜的动作依然熟练,

但神情比以前从容许多。

不再是那个被生活追赶的疲惫身影。

晚饭后,我们一起去散步。

深秋的夜晚已有凉意,

李伟把外套披在我肩上。

这个细心的举动,

让我想起恋爱时的时光。

“公司最近怎么样?”我问。

“还好,我把禅修小组扩大了,

现在有十几个同事参加。”

他的语气带着成就感,

“大家都很喜欢这种放松的方式。”

“真好。”我由衷地说。

走到小公园的长椅旁,

我们坐下来休息。

夜空中的星星很亮,

远处传来孩子的嬉笑声。

“慧文,”李伟突然说,

“我想报名参加一个佛学班,

每周三晚上上课,

你觉得可以吗?”

我犹豫了一下。

周三晚上我要值班晚自习,

本来是他接妮妮的日子。

“能不能换个时间?”我问。

“这是归元寺办的班,

只有周三晚上。”

他顿了顿,

“如果你觉得不方便,

那就算了。”

看着他失望的眼神,

我心里挣扎着。

最后我说:

“你去吧,我来调整值班时间。”

他惊喜地看着我:

“真的可以吗?”

“嗯,既然对你有帮助,

我应该支持你。”

他紧紧握住我的手,

“谢谢你。”

回家的路上,

我们商量了具体的安排。

我找同事调了值班时间,

他保证九点前一定回家。

这种相互妥协的过程,

让我们都学会了包容。

周三晚上,李伟去上佛学课。

我带着妮妮在家做手工。

八点半,妮妮开始打哈欠。

“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很快就回来了。”

我安抚着她,

心里也有些忐忑。

八点五十分,

门外传来钥匙声。

李伟准时回来了。

“爸爸!”妮妮扑上去。

他抱起女儿,

脸上带着学习后的满足。

“今天学了什么?”我问。

“讲了《心经》里的‘色即是空’,

很有意思。”

他兴致勃勃地分享,

眼神闪着光。

看他这么开心,

我觉得自己的让步很值得。

睡前,李伟在书房整理笔记。

我给他送了杯热牛奶。

“不要太晚睡。”

他拉住我,

“陪我坐一会儿好吗?”

我在他身边坐下。

书桌上摊着笔记本,

上面工整地记着听课内容。

“你看这里,”他指着一行字,

“法师说,修行不是要离开生活,

而是更好地生活。”

我点点头:

“这话很有道理。”

“所以我越来越觉得,

现在的选择是对的。”

他合上笔记本,

“在家修行,

一样可以提升自己。”

那晚我们聊到很晚,

他给我讲课堂上的内容,

我分享学校里的趣事。

久违的深入交流,

让我们的心靠得更近。

周末,李伟提议去拜访明净法师。

法师正好来本市参加一个活动。

我们在茶馆见到了他。

“看到你们一起来,真好。”

法师微笑着说。

“谢谢法师这段时间的指导。”

我真诚地说。

“不用谢我,

这是你们自己的缘分。”

他看着李伟,

“在家修行同样可以精进,

重要的是发心。”

李伟合十行礼:

“我明白了。”

法师转向我:

“李太太也很不容易,

能够理解和支持,

这是很大的善缘。”

我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我也有很多不足。”

“人都是在修行中成长的。”

法师温和地说,

“夫妻之间互相成就,

就是最好的修行。”

这番话让我深思。

也许这场危机,

正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契机。

临走时,法师送我们一串念珠。

“这是开过光的,

保佑你们家庭和睦。”

我接过念珠,

心里充满感激。

回家的路上,

李伟一直沉默着。

等红灯时,他突然说:

“对不起,

让你担心了这么久。”

我的眼泪突然涌了上来。

这声迟来的道歉,

让我这些日子的委屈终于释怀。

“都过去了。”我说。

十一月初,天气转冷。

李伟开始每天早上熬粥。

他说天冷喝粥暖胃,

对妮妮的成长也好。

这个习惯他一直坚持着,

即使我让他多睡会儿,

他也总是准时起床。

“这是我应该做的。”他说。

有一天我起早了,

看见他在厨房忙碌的身影。

灶台上的小火慢炖着粥,

他站在旁边默诵早课。

晨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给他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

我没有打扰他,

悄悄退回卧室。

心里涌起久违的安宁。

妮妮的期中考试到了。

李伟主动提出辅导她复习。

每天晚上,

书房里都会传来父女俩的讨论声。

“爸爸,这道题怎么做?”

“来,爸爸教你...”

这样的对话让我欣慰。

从前的李伟总是加班到很晚,

很少有时间陪女儿学习。

现在他把更多时间留给家庭,

工作反而安排得井井有条。

期中成绩出来那天,

妮妮兴高采烈地举着试卷回家。

“爸爸!我数学考了满分!”

李伟抱起女儿转了个圈:

“真棒!想要什么奖励?”

“我想去游乐园!”

“好,周末就去。”

看着父女俩开心的样子,

我按下快门,

记录下这幸福的瞬间。

周末我们如约去了游乐园。

妮妮坐在旋转木马上,

向我们挥手。

李伟搂着我的肩膀,

我们相视而笑。

“很久没看到她这么开心了。”他说。

“你也很久没这么开心了。”我回应。

他点点头:

“是啊,以前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要更努力赚钱,

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现在明白了,

最好的生活就是当下的生活。”

从过山车上下来,

妮妮小脸通红:

“爸爸妈妈,我们下次还来好不好?”

“好,只要妮妮开心,

我们就常来。”李伟说。

在游乐园的餐厅吃午饭时,

我们邻桌坐着一对年轻夫妻。

女的正在抱怨丈夫只顾工作,

男的低头不语。

看到这个场景,

我和李伟会心一笑。

曾经的我们也是这样,

好在现在已经走出来了。

回家的路上,妮妮累得睡着了。

李伟从后视镜看着女儿,

轻声说:

“谢谢你没有放弃这个家。”

“也谢谢你愿意回来。”我说。

十二月底,公司年会。

李伟邀请我一起去参加。

这是这么多年来的第一次。

从前他总是说年会无聊,

不如在家休息。

我特意买了件新裙子,

他穿上久违的西装。

在镜子前系领带时,

他笑着说:

“好久没穿这么正式了,

有点不习惯。”

“很帅。”我帮他整理衣领。

年会上,

李伟的同事纷纷来打招呼。

“李经理最近气色真好!”

“嫂子今天真漂亮!”

小王偷偷告诉我:

“李经理现在可受欢迎了,

他带的禅修小组,

帮很多同事缓解了压力。”

我听了很欣慰。

找到自己价值的李伟,

整个人都在发光。

抽奖环节,

我们幸运地抽到二等奖。

是一台扫地机器人。

妮妮知道后很开心:

“以后妈妈就不用那么辛苦啦!”

新年钟声敲响时,

我们站在阳台上看烟花。

妮妮已经睡了,

屋里很安静。

“新的一年,有什么愿望?”我问。

“希望家人平安健康,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李伟说着,

把我的手握在掌心。

烟花在夜空中绽放,

映亮他的脸庞。

我看见他眼里的平静与满足,

那是我很久没见过的神情。

“你的愿望呢?”他问。

“我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我靠在他肩上,

“我们一家人在一起,

这就够了。”

除夕那天,

我们一起去超市采购年货。

妮妮推着小车,

往车里放各种零食。

李伟耐心地给她讲解,

哪些是健康食品,

哪些要少吃。

这种平凡的热闹,

让我感到特别踏实。

回家的路上,

天空飘起小雪。

妮妮兴奋地伸手接雪花:

“爸爸妈妈,下雪啦!”

我们相视一笑,

不约而同地想起恋爱时,

也是在这样的雪天里牵手散步。

时光流转,

幸好身边的人还是你。

年夜饭我们决定在家吃。

李伟下厨做了几个拿手菜,

我负责包饺子。

妮妮像只快乐的小蝴蝶,

在厨房里跑来跑去。

“妈妈,我要学包饺子!”

“好,妈妈教你。”

李伟看着我们,

眼里满是温柔:

“这样的日子,真好。”

吃饭时,

我们互相敬酒。

妮妮举起果汁:

“祝爸爸妈妈永远幸福!”

“祝妮妮健康成长!”我们说。

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

电视里播放着春节晚会,

屋里暖意融融。

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

简单,真实,温暖。

正月初三,

我们去看望李伟的父母。

婆婆拉着我的手说:

“看到你们现在这样,

我就放心了。”

公公拍拍李伟的肩膀:

“儿子,你成熟了。”

回家的路上,

李伟感慨地说:

“以前总觉得自己很失败,

不能让父母骄傲。

现在明白了,

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孝顺。”

我握紧他的手:

“你一直都是他们的骄傲。”

元宵节那天,

我们带妮妮去看花灯。

公园里人山人海,

各式各样的灯笼美不胜收。

在一个许愿灯前,

妮妮认真写下愿望:

“希望永远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看着女儿虔诚的表情,

我的眼眶湿润了。

李伟搂住我的肩膀:

“我们会的。”

放完许愿灯,

我们一起去猜灯谜。

李伟猜中了好几个,

赢得一堆小奖品。

妮妮开心地拍手:

“爸爸好厉害!”

回家的路上,

妮妮累得趴在李伟肩上睡着了。

他小心地调整姿势,

让女儿睡得更舒服。

这个细微的动作,

让我看到他的改变。

从前的他也很爱女儿,

但总是少了几分耐心。

现在的他,

更能静下心来感受这些瞬间。

晚上,我给李伟看了这篇记录。

他看完后沉默了很久。

“谢谢你记下这一切。”

“为什么要记下来?”我问。

“为了不忘却,

也为了告诉那些同样迷茫的人,

危机中可以找到转机。”

他握着我的手,

“我爱你,以更真实的方式。”

“我也爱你。”

我靠在他肩上,

感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

妮妮在睡梦中咂咂嘴,

仿佛在做着甜美的梦。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

温柔地笼罩着这个家。

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

也许还会有风雨,

还会有考验。

但只要我们一起面对,

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这一刻,就是幸福。

真实,平凡,却弥足珍贵。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