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扫码验真”四个字刚在手机上闪完,哈尔滨的赵阿姨就瘫坐在沙发上——她刚给“黑龙江数字经济大学”转过去两万八千元“预留学位费”,录取通知书上的二维码扫出来却是一片空白。
“扫码验真”四个字刚在手机上闪完,哈尔滨的赵阿姨就瘫坐在沙发上——她刚给“黑龙江数字经济大学”转过去两万八千元“预留学位费”,录取通知书上的二维码扫出来却是一片空白。
这一刻,距离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最新野鸡大学黑名单只隔了三天,骗子动作比公告更快。
为什么骗子总能抢先一步?
原因藏在三个细节里。
第一,他们今年换了境外服务器,网站打开速度和正规高校几乎一样,普通人看不出差别。
第二,他们学会了伪造“教育部学历预审备案号”,一串数字贴在招生简章上,家长以为就是官方认证。
第三,他们把广告投进了短视频平台,按年龄定向推送给四十五岁以上的用户,赵阿姨刷到的视频里,所谓的“招生老师”穿着西装站在哈工大校门口,背景里还有学生在拍毕业照,看起来跟真的一样。
黑龙江省教育厅6月公布的两所新野鸡大学,“黑龙江经济技术学院”和“东北科技管理大学”,用的也是同一套打法。
教育厅通报显示,这两家机构在短视频平台买了三百多条广告,每条广告下面都挂着“包就业”“低分上名校”的承诺。
立案查处的三起案件里,涉案金额最高的一单达到十七万元,是一位牡丹江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低分进哈工大”掏的钱。
骗子升级,官方也在升级。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今年加了“扫码验真”功能,扫描录取通知书上的二维码,页面会直接跳转到学校官方介绍,如果扫不出来,立刻就能判定是假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今年启动了“优质生源保护计划”,和网信部门建了快速举报通道,已经打掉五个冒用哈工大名义的山寨网站。
黑龙江大学和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新办的中俄联合人工智能学院,今年第一次招生,所有录取通知书的防伪二维码都绑定了学生身份证号,扫一次就失效,防止二次复印。
野鸡大学的新套路里,最迷惑人的是“仿冒双一流高校联合办学”。2024年曝光的“黑龙江数字经济大学”就是典型,他们租了哈尔滨商业大学旁边的一栋写字间,门口挂上“数字经济产学研基地”的牌子,招生老师带家长参观时说“这是哈商大的新校区”。
实际上,这栋楼是商业写字楼,一个月租金八千块,骗子签了三短租约,骗完一波就换地方。
防骗建议也升级了。
今年黑龙江省实行录取通知书“一书一码”制度,所有正规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都有防伪二维码和烫金校徽,用“龙江招生”微信小程序一扫就能验真。
教育部官方“高校招生”APP今年新版上线,可以实时查询学校资质,输入学校名称就能看到办学层次、主管部门、招生代码。
最重要的一点,正规高校的学费必须打进对公账户,账户名称和学校公章完全一致,如果招生老师要求转给个人账户,百分百是骗子。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今年新增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招生简章里明确写了“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招生”,所有报名都在教育部系统里完成。
黑龙江省高职扩招计划新增的“冰雪装备制造”专业群,招生办老师直接在当地电视台做了三期节目,现场演示怎么在“阳光高考”平台查学校代码,怎么识别录取通知书真伪。
赵阿姨报警后,警方通过转账记录锁定了收款账户,开户地在广东茂名,账户持有人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专门帮诈骗团伙收钱,每笔提成百分之五。
警方冻结账户时,里面还有三十多万没转走,都是家长交的“学位费”。
赵阿姨的钱只追回来一半,另一半已经被转到了境外。
野鸡大学和正规高校之间,隔着的不只是二维码,还有信息差。
骗子利用的是家长“怕错过机会”的心理,官方反制靠的是技术升级和信息公开。2024年的新战场在短视频平台,谁能先一步把真信息送到家长眼前,谁就能减少一次被骗。
录取通知书上的二维码扫不出来,你还会坚持相信“低分上名校”吗?
来源:欢快小鱼oBqf9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