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香港演艺界连日来传出不少噩耗,老戏骨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了大家,想来观众也都十分痛心,其中大家熟知的许绍雄离世的时候,更是让整个港圈炸开了锅。
香港演艺界连日来传出不少噩耗,老戏骨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了大家,想来观众也都十分痛心,其中大家熟知的许绍雄离世的时候,更是让整个港圈炸开了锅。
近日,有消息指出,TVB的资深老戏骨凌汉也永远的离开了观众,与其在大台共事多年的老艺人陈勉良则是证实了这个让人伤心的消息。
89岁,200多部戏,名字却没人记得住。
这就是凌汉。
他死在2023年9月,消息拖到10月才漏出来,没有热搜,没有追悼会,连病因家人都没说。
TVB的艺人名单里,他的名字早就被挤到附录,可一到深夜重播,那张看更脸一出现,观众立刻反应过来:哦,原来是他。
凌汉最早是邵氏编剧,写武侠写腻了,自己跑去跑龙套。
第一天开工,导演让他演守门人,一句台词没有,他站了八小时,收工领六十块。
别人嫌累,他上瘾,第二天五点又回厂。
三十年里,他演过和尚、老板、管家、死尸,加起来两百多次,工资条上却从没出现过主角价。
圈内人回忆,他随身带小本子,把每场戏的走位画成图,怕挡到主角镜头,主动蹲低半步,这份自觉让副导演省了不少事。
他最常被认出的角色是看更。
唐伯虎点秋香里,他敲更锣,镜头三秒;射雕里,他守襄阳城门,被郭靖一把推开;白发魔女传里,他报夜巡,转眼就被杀。
观众记不住角色名,只记得那张黑瘦的脸,于是给他起了个外号:TVB御用看更。
这称呼听着像玩笑,其实是饭碗。
有制片人直言,只要剧本出现看更,第一个就想到凌汉,因为他准时、便宜、一条过,省下的预算能给主角多加一份盒饭。
晚年他搬到屯门小房,一个人住,电视只有三个台。
朋友劝他申请综援,他摇头,说还能走就能演。
2022年,TVB开拍怀旧剧,副导演打电话问能不能来三天,他高兴得连夜熨好制服,结果到现场发现只剩背景板角色,他照演不误,收工后把剧组剩下的面包打包带回家。
那天他发了最后一次朋友圈:有工开,有饭吃,知足。
他走的那天,邻居闻到异味报警,救护车上没一个记者。
家人按他意愿,把骨灰撒进大海,没立碑,没发讣告。
陈勉良在群里说了一声,大家才反应过来,原来那个总在厂门口笑着递烟的老头已经不在了。
罗乐林留言:他教过我,龙套也要演得让主角放心。
许绍雄拍了张旧合照,配文只有四个字:老伙计,走好。
很多人以为TVB的黄金时代靠主角撑,其实靠的是像凌汉这样的底砖。
他们占最便宜的档期,演最不起眼的角色,一旦缺席,镜头就穿帮。
现在剧组用电脑合成群众,省钱省事,可画面再高清,也少了一份真人味。
凌汉的离世把这块遮羞布彻底掀开:观众只记得明星,却不记得陪跑三十年的老脸。
有人算过,他一辈子台词加起来不到两千字,片酬总额买不起深圳一间厕所。
可没有他,周星驰的梗接不住,黄蓉的俏皮也缺了背景。
主角可以靠一部戏封神,龙套必须靠两百部戏才能换一句原来是他。
这份不对等,就是行业的真相。
凌汉没留下遗产,只留下一堆录像带。
家人想捐给电影资料馆,馆方回复仓库已满,只收影帝级藏品。
最后那些带子被扔进回收桶,化成纸浆,再做成新剧本,没人知道下一部戏里会不会出现新的看更,也没人关心。
看客习惯把怀旧挂在嘴边,真轮到掏钱支持,又转头去追流量。
老戏骨一个接一个消失,屏幕越来越亮,角色却越来越薄。
凌汉的谢幕提醒一件事:如果连最普通的脸都记不住,所谓的港剧情怀不过是自我感动。
下次深夜重播,如果那张看更脸再出现,别急着滑走,停三秒,就三秒,算是给那位89岁还在蹲低半步的老人一点回礼。
他不需要热搜,只需要被看见。
被看见了,他三十年的六十块才算没白花。
来源:辰东小晨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