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抗衰老研究已进入细胞层面的全新时代。传统抗衰方法主要针对外在表现,而干细胞技术则直击衰老的细胞根源,为人类健康长寿带来全新可能。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抗衰老研究已进入细胞层面的全新时代。传统抗衰方法主要针对外在表现,而干细胞技术则直击衰老的细胞根源,为人类健康长寿带来全新可能。
干细胞,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MSCs),凭借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成为抗衰领域的明星。它们不仅能修复受损组织,还能调节免疫系统,减少慢性炎症,甚至延长端粒长度,全方位对抗衰老的生物学基础。
衰老的本质与
干细胞的对抗机制
细胞衰老是人体老化的根本原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干细胞数量急剧减少,剩余的干细胞功能也逐渐衰退,导致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各器官功能减退。
间充质干细胞在抗衰老领域备受关注,它们存在于骨髓、脐带、脂肪等多种组织中。这些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对抗衰老:
它们分化为特定类型细胞,替换衰老或受损细胞,从而恢复组织功能。
通过分泌抗炎因子,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少慢性炎症反应。
清除自由基,增强宿主抗氧化防御能力,减轻氧化损伤。
通过端粒酶活性延长端粒,延缓细胞衰老进程。
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独特的“归巢”能力,能够定向迁移到受损和炎症部位,进行精准修复。这种智能定位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抗衰老治疗工具。
▲细胞凋亡与细胞修复平衡
前沿突破
最新科研成果一览
早衰症治疗的重大突破
2025年6月,韩国仁荷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团队在《Children》期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他们使用健康供体骨髓提取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一名12岁早衰症患者。
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从12.8m/s降至9.2m/s(正常范围为6-10m/s),表明动脉僵硬度显著改善。
更令人惊喜的是,患者的腰椎骨密度明显提升(Z-score从-3.2升至-2.5),身高年增长速度从0.5厘米增至1.8厘米,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
▲(A)骨矿物质密度变化和 (B)瘦体质量骨密度
这项研究首次通过临床数据证实,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早衰症患者的动脉老化和骨骼退化问题,为全球约500名早衰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老年衰弱症的曙光
2024年4月,上海东方医院江华教授团队发布了一项针对老年衰弱症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注册号NCT04314011)共纳入30名老年衰弱患者。
治疗方案采用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患者每月接受一次静脉输注,共两次,每次剂量为1×10⁶个细胞/kg2。
研究结果显示: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躯体健康评分(PCS)和个人感知生活能力评分(EQ-VAS)持续改善机体功能增强: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和4米步行测试结果明显改善炎症减轻:TNF-α和IL-17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安全性方面表现优异,仅一名患者报告轻微头晕,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这一研究为老年衰弱症的治疗开辟了新天地。
免疫系统的“返老还童”
斯坦福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联合团队在2024年3月的《Nature》期刊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研究。他们发现,免疫系统衰老的关键在于造血干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抗体疗法,通过靶向清除老年小鼠体内的髓系偏向造血干细胞(my-HSC),使老年免疫系统重新回到年轻状态。
治疗后,老年小鼠的淋巴细胞生成增加,炎症标志物减少,对病毒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显著提高。这一发现为人类免疫系统年轻化提供了新思路。
科学抗衰的黄金时代
干细胞抗衰已从理论迈向临床验证,其核心价值在于:
多效性:单次干预即可同步改善血管、骨骼、神经等多系统功能;安全性:间充质干细胞低免疫原性,临床研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如上海东方医院老年衰弱症试验);可持续性:抗体疗法单次注射效果持续数月,干细胞移植后疗效稳定。干细胞技术正从“修复衰老”走向“重塑年轻”,未来或可通过定期输注“生物保健剂”,将衰老从自然规律转化为可管理的生命过程。
参考资料:
[1]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exosomes: A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aging.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3.3
[2] 上海东方医院江华团队(2024):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老年衰弱的I/II期随机对照试验(注册号NCT04314011)
[3]斯坦福大学 & NIH(2024,《Nature》):《Depleting myeloid-biased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rejuvenates aged immunity》
[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5,《Nature Chemical Biology》):《Acetylation profiling by Iseq-Kac reveals insights into HSC aging and lineage decision》
[5]《Cell Reports Medicine》(2025)
来源:国卫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