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茶饮行业的内卷从糖度、小料卷到包装和联名,一批头部品牌却悄悄杀出一条新路:回归地方,到最质朴的食材和最深厚的文化里去“寻宝”。
当茶饮行业的内卷从糖度、小料卷到包装和联名,一批头部品牌却悄悄杀出一条新路:回归地方,到最质朴的食材和最深厚的文化里去“寻宝”。
从青岛“茶色满季”用蛤蜊高汤做茶底、十天狂揽近千万浏览的“黑暗料理”,到喜茶深入云南将木姜子、酸木瓜变成杯中的滇西风味;从霸王茶姬在广东玩转“红柑=送吉”的文化谐音梗,到奈雪、瑞幸纷纷将树番茄、栀子花、茉莉花烙上产地印记……
地域元素,已然成为2025年茶饮品牌打破同质化、制造新鲜感的超级引擎。这不仅是口味的猎奇,更是一场关于食材深度研发、文化IP叙事、供应链深耕、场景体验打造乃至健康养生融合的全面竞赛。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场“地方增量”争夺战中的五大核心路径。
01■
食材篇:
巧用本地特色,
做出独一无二的味道
餐饮品牌挖掘地方增量的首要路径,其实是对地域食材的深度解剖和创新应用,尤其是在 2025 年的餐饮市场中,不少餐饮头部品牌已开始挖掘地域食材,并涌现出了相关的创新案例。
在 3 月份,青岛本地的茶饮品牌 “茶色满季”,用蛤蜊熬制的高汤替代传统茶底,搭配清爽气泡水与柠檬香气推出了,既保留海鲜鲜甜、又去除腥味的蛤蜊奶茶,短短十天内就在全网获得了近千万的浏览量。
到了 4 月份,喜茶也将目光投向地方食材,盯上了云南的木姜子,将其与木瓜融合,同时加入爆汁的甜杨桃和经典绿茶,推出了酸甜浓郁、具有滇西风味的木姜子滇木瓜饮品。
与此同时,喜茶还研发出了木姜子风味的豌豆凉粉作为小料,在门店现场手工刨制后,搭配新鲜的桃果肉一同销售。
除了木姜子的挖掘外,还对其他地方食材进行了试水。
5月13日,“江边里・芝芝柑普”选用江门新会柑普茶作为特色茶底,在茶顶铺上芝芝云顶,再撒陈皮粉;
同月19日,首款芝士咸酪“藏茶”仅选用地方食材,如四川雅安藏茶与凉山黑苦荞;
6月12日,新品“奇香黄皮桃”选用岭南应季黄皮鲜果现榨而成,充满岭南风味。
6月奈雪的茶也在“地方食材”领域持续投入。如今年春日推出的“滇西树番茄双抗小红瓶”,以云南山野为灵感,精选滇西树番茄,搭配圣女果、云南蓝莓制成,一上市便荣登外卖平台TOP榜。
除茶饮品牌外,咖啡连锁品牌瑞幸也对“地方食材”青睐有加。如其今年力推的轻乳茶系列深度挖掘“地域元素”:
轻乳茶·鲜萃轻栀子:精选四川雅安、乐山高山绿茶茶坯,佐以大花栀子和二花栀子制成;
轻轻茉莉·轻乳茶:采用广西横州七窨双瓣茉莉花茶,辅以轻乳奶基底调制而成。
进入 8 月份之后,霸王茶姬也聚焦地方食材,以广东区域的柑橘原料为核心,融入红柑与奇南香,为庆祝广东市场开业三周年,推出了限定的红柑系列茶饮,包括 “赤金柑露”“浮光柑印” 两款产品。为了突出广式宋韵礼仪,杯身还印有 “三礼行茶”“贡茶闲集” 等非遗广式元素。
近些年,不少宁夏地方食材也被不少茶饮创业者给盯上了。
如“回乡客咪杞”创始人谢浩然是来银川24年的潮汕人,品牌通过二次熟化鲜榨枸杞原浆激发其风味与营养,再融入牛奶、鲜果等,推出枸杞奶茶、冰淇淋等多款特色饮品。
“杞大叔De茶牌”则聚焦银川本地鲜食玉米,以低温研磨工艺制成玉米浆,进而打造出玉米乳茶、鲜奶冰沙等产品,日营业额稳定在千元以上。
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茶饮品牌在挖掘地方食材时,是有一套完整逻辑的:
其一不仅关注食材的味觉特性,更深入挖掘了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霸王茶姬推出的广东限定 "红柑" 系列,将 "柑" 在粤语中谐音 "金" 与 "吉" 的文化寓意融入产品,契合广东 "送吉" 民俗。
其二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分析地域食材的风味特性,进行针对性的产品研发。如喜茶做出严苛规定,只选用单颗克重在 140g 以上、呈现光滑椭圆形状,且青色果皮面积不超过全部果皮面积 20% 的酸木瓜果实。
其三品牌将地域食材从传统应用场景中解放出来,拓展到新的茶饮品类中。例如,郑州的眷茶臻选将河南特有香料荆芥融入柠檬茶,创造出独特的风味体验,打破传统食材的使用边界。
其四、品牌通过跨界融合与功能化开发激活地方食材潜力。喜茶“新川椒滇红”将四川青花椒、云南荜茇与滇红茶结合,顶部撒辣椒丝提升辛辣层次;奈雪“滇西树番茄双抗小红瓶”以云南山野树番茄搭配蓝莓,主打抗氧化功能。
其五、结合轻柔茶底与超级植物打造健康化产品。瑞幸轻乳茶系列选用广西横州七窨茉莉花茶,搭配轻乳基底降低热量;茶百道“超级蔬食”系列以小麦草、羽衣甘蓝鲜榨,突出膳食纤维与天然叶绿素的健康属性。
02■
故事篇:
给品牌讲个本地好故事,
和顾客更亲近
茶饮品牌挖掘地方增量的第二个核心路径,其实就是文化 IP 的在地化叙事与情感链接。
核心在于将地方文化视作 IP 进行打造,例如茶话弄就将长安文化视作核心 IP,把中国茶饮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特色的茶饮产品。
当然,长安 IP 并非简单的符号堆砌,而是通过产品命名、产品研发与场景营造,将长安文化、民俗与现代茶饮消费习惯进行深度绑定。
命名上,以唐诗、长安典故为灵感,推出了“桂花银眉绽”“摇红浮生半日闲”“金古系列” 等极具记忆点的产品;
场景上,则以唐风为核心,构建沉浸式消费空间,比如西安赛格长安庭院门店,采用青石、青瓦、白墙、木质桌椅等元素,以错落有致的设计呈现,角落还会点缀奇石、修筑小景,营造出清雅惬意的唐茶文化氛围。
研发上,品牌深耕长安本地特色,选用泾阳茯茶、湖北宜昌黄茶等传统名茶,通过现代工艺创新演绎。
出海上,以“举世界茶,敬龙传人”为理念,推出“世界茶”系列,选用南非国宝茶“博斯茶”(好望雪)、厄瓜多尔生可可豆等全球优质茶叶,与长安文化元素结合。
霸王茶姬在 IP 叙事上,则以文化破题,不再局限于口味创新与视觉区域定制,而是深入民俗文化层面,寻求语言与情感共识,将醒狮、干栏等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情感媒介。
比如霸王茶姬推出的广东区域限定红柑茶饮系列,不仅在口感上贴合地域特色,在民俗符号挖掘上也下足了功夫。
包装上,推出“醒狮采青”“干杯贺喜” 等主题视觉,通过提炼醒狮、干栏等广府文化符号,让品牌深度融入广州消费者人生中的喜庆时刻;
命名上,借助“柑” 在广音中与 “金” 谐音,且柑橘在传统象征中代表吉祥好运的特性,将其融入产品命名;
传播上,其广州天德广场店的 3D 大屏持续播放 “醒狮跃杯” 动态视觉,吸引市民驻足;线下更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五城同步开展醒狮花车巡游,打造集市趣包装、门店装置,并推出醒狮互动传单环节。
与此同时,眷茶臻选以“东方香料鲜奶茶” 为定位,在今年陆续打造了郑州国贸 360 唐三彩主题店、唐山唐三彩主题店、海汇中心非遗竹编主题店等地域文化主题店,成为年轻人打卡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还有放哈以兰州民俗小吃文化为基底,将甜醅子、软儿梨、灰豆子等西北传统食材融入茶饮;基于此定位,品牌深入挖掘地域食材,放哈团队走遍甘肃调研,将灰豆子、冻梨、杏皮等特色物产融入产品矩阵。
为具象化地方民俗文化,品牌在命名体系与门店设计上创新发力。
放哈以兰州方言“放哈”(意为“放下”)命名,将甜醅子、软儿梨等西北物产与“烦事先放哈”的豁达生活哲学结合。
而武汉的爷爷不泡茶,以老武汉汉香片茶为支点,延伸出了“东方香茶”的概念,一度成为武汉高人气茶饮品牌。
为进一步强化品牌和武汉的“地方iP”,它还对武汉食材进行了深度挖掘。
咸宁桂花系列以咸宁特级金桂为原料,搭配桂花金黄色,突出“桂”的特色;
恩施玉露系列取名自湖北名茶“恩施玉露”,拼配其他绿茶底,外观配以淡紫色,体现地方特色;
孝感米酒系列结合孝感米酒和果香鲜奶茶,创造出清爽又浓郁的特色饮品。
这种文化 IP 在地化叙事的效果十分显著:
其一,能让品牌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有效提升品牌辨识度;
其二,可强化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链接,进而提升品牌忠诚度;
其三,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与场景,往往更易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自发传播,比如茶颜甄选的唐三彩主题店,就凭借鲜明的文化特色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
03■
供应链篇:
深耕本地供应链,
保证好原料和好味道
茶饮品牌挖掘地方增量的第三个核心路径是供应链的地域化深耕与效率提升。
在茶饮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供应链的地域化深耕与效率提升成为品牌构建差异化壁垒。
一方面,通过产地直采和标准化管理,品牌能够确保原料的新鲜度和品质稳定性,提升产品的口感和品质。
另一方面,地域化供应链布局能够提高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减少因市场波动或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所以,在 2025 年的茶饮市场中,品牌通过以下策略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布局,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策略。
首先,茶饮品牌通过深入原料产地,与农户、合作社建立长期合作,甚至自建种植基地,确保核心原料的稳定供应与品质可控。
喜茶在云南石屏建立羽衣甘蓝定制基地,采用微生物制剂替代化学农药,实现800项农残零检出,并通过订单农业模式锁定优质产能。
奈雪的茶在内蒙古、云南等地布局黑苦荞、酸木瓜等特色原料种植区,针对不同区域气候条件优化种植标准(如酸木瓜需单颗重量达140g以上),确保原料符合加工要求。
蜜雪冰城在全球35个国家建立采购网络,覆盖茶叶、水果、乳制品等核心原料,并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综合成本(如奶粉采购成本低于行业均值10%。
眷茶臻选创始人惠海丰将主要精力投入东南亚市场,从搭建海外供应链、门店选址,到考察荆芥种植基地,他带着一杯河南风味的现制茶饮勇闯东南亚。
其次,品牌通过自建或合作加工厂,将地方特色食材转化为标准化产品,减少中间环节损耗。
如放哈在甘肃建立西北特色食材加工中心,将甜醅子、灰豆子等传统小吃工业化生产,日均产能达5吨,支撑西北百余家门店需求。
再如方思泡茶在陕西富硒茶核心产区整合5000亩茶园,联合当地茶农实施标准化种植,并引入智能分拣设备提升加工效率。
最后,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供应链的标准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如喜茶针对酸木瓜的成熟度,划分不同色号制作水果专属色卡,便于门店统一进行标准化的辨认。
同时,为了确保酸木瓜到店时的状态,喜茶还为运输中的每一颗酸木瓜套上 "防震保护袋",在保温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呵护果肉、防止压伤。
04■
体验篇:
把门店打造成打卡地,
喝茶也是种体验
当然,茶饮品牌挖掘地方增量的第四个核心路径,其实就是门店场景的沉浸式体验与文化表达。为何这么说?
简单来讲,如今的门店已不再是单纯售卖奶茶的场所,而是逐渐成为游客与本地人打卡留念的情感记忆点—— 一方面能吸引游客拍照打卡,自带流量属性;另一方面可通过文化绑定本地人,培养忠实客群。
门店不仅是品牌的“脸面”,更是实实在在的 “印钞机”:
短期来看,能凭借颜值与特色吸引游客,直接提升销量;
长期而言,则可通过文化认同留住本地人,让品牌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
因此,近些年不少茶饮品牌在门店场景设计上颇下功夫。
比如霸王茶姬就在广州、深圳开设了醒狮甄选店,店内设置集市趣装置,还同步开展醒狮花车巡游,消费者可参与醒狮互动传单环节,将单纯的饮品购买转化为一场文化体验仪式。
再看茶百道,5 月其在成都宽窄巷子开出名为 “探川觅饮” 的茶饮门店。这家 460 平方米的复合大店共两层且设有院落:
一楼为中央吧台与手作厨房,负责手工调制饮品、冰淇淋、奶茶;
二楼是“上房揭瓦” 露台打卡区,可俯瞰宽窄巷子灰瓦成片的屋顶景观,营造出松弛的休闲氛围。
装修上,楼顶多用竹编装饰,墙面融入木雕元素及川剧等四川非遗元素;
产品覆盖现调奶茶、手工冰淇淋、特调茶酒,经营上主打“日咖夜酒” 手作模式,傍晚六点后亮灯切换为 “光影剧场” 酒吧模式。
五一开业后,门店人气爆棚,上座率居高不下。
喜茶也有类似布局,其广州永庆坊店主入口保留骑楼建筑特色,门头采用古朴素色,两侧黄铜浮雕牌匾尽显传统建筑对称美学;店内融入三雕一彩一绣、青石砖、铜板浮雕、满洲窗、趟栊门等岭南元素,水吧区域则以木纹理与天然石材营造传统茶楼氛围。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不少茶饮品牌进入地域市场时,都会通过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门店场景,成为当地消费者的新打卡地。
比如今年 7 月份,去茶山在苏州仁恒仓街开设的江苏首店,设计以苏州园林春景画卷为灵感,店内陈列满竹丝编制的太湖石、汉白玉构件与丛竹,最大程度还原了苏州园林的雅致意境。据悉,该店开业仅半小时,点单小程序便显示已有 276 单待制作,成为去茶山在江苏市场落地的亮眼表现。
还有位于郑州国贸 360 广场的眷茶臻选 “唐三彩幻境” 主题店,唐代榫卯结构的外立面颇为吸睛,门把手形似玄奘的锡杖;店内,通天柱、旋转长廊和唐塔柱等装潢,仿若窑火淬炼后的青绿、赭黄、钴蓝等釉色,与 “唐三彩・金芒玉露” 茶饮中芒果等食材呈现的三彩流动色相映,恰似盛唐时光入盏。
而这些地域特色门店,在选址与文化表达上有着显著的共性。
文化场景层面,均以当地传统文化为基础,深度融入地域特色元素:比如喜茶永庆坊店融入岭南骑楼、满洲窗、三雕一彩一绣等元素;茶百道“探川觅饮” 店以川剧、蜀绣、竹编等四川非遗作为核心装饰;去茶山佛山首店则借助非遗茶具营造独特氛围。
选址层面,门店多布局在城市地标或旅游景区:茶百道“探川觅饮” 店位于成都宽窄巷子,每日游客络绎不绝;蜜雪冰城旗舰店选址郑州东站,交通枢纽的高人流为其带来超高曝光;喜茶永庆坊店毗邻广州历史街区,游客逛完景点顺路喝杯奶茶,自然形成打卡动线。
05■
养生篇:
结合本地养生智慧,
做出健康新茶饮
挖掘地方增量的第五个核心策略,就是健康化、功能化与地域元素的融合。
基于这一方向,不少茶饮品牌已瞄准这一赛道,深入挖掘不同地域的养生逻辑,将本土食材、传统养生理念与现代茶饮形态结合,开发出兼具健康属性与地域辨识度的产品。
比如爷爷不泡茶,就深入挖掘了咸宁桂花、孝感米酒、武汉茉莉等湖北地方元素,打造出东方香茶系列;古茗则结合云南特色食材桃胶,与本地应季水果融合,上新桃胶系列产品,主打美容养颜、滋补养生的功效,凭借精准的功能定位深受女性消费者青睐。
喜茶以潮汕经典的甘草水果为灵感,选用汕头饶平的南姜,搭配甘草粉、陈皮粉、话梅制成南姜梅粉,再与红芭乐果肉、茶汤融合,推出“南姜甘草芭乐冰”。该产品不仅带有潮汕地域风味,还强调促进消化、缓解疲劳的功效,契合当下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茶颜悦色也在今年推出以辣椒为特色的茶饮,核心搭配为“辣椒脆 + 奶油顶 + 桂子油红茶”,名称定为 “辣不怕”,将湖南特色辣椒元素融入饮品,既呼应了湖南人嗜辣的地域文化,又主打驱寒除湿、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形成独特的产品记忆点。
除此之外,聚焦西北市场的茶饮品牌,会依托黄土高原“药食同源” 的养生传统,将宁夏枸杞、兰州百合、新疆红枣等本土滋养食材融入茶饮:用宁夏头茬枸杞熬汤搭配梨肉制成 “枸杞梨香茶”,主打 “润肺生津”;把兰州甜百合打成泥加入鲜奶推出 “百合奶绿”,传递 “清心润燥” 理念,赋予产品西北 “温润养身” 的标签。
南方地区亦有特色探索:岭南品牌借鉴“老火靓汤” 的思路,用土茯苓、五指毛桃等祛湿药材搭配乌龙茶底,推出 “五指毛桃祛湿茶”,强调 “适配岭南潮湿气候”;江南品牌挖掘 “草木养生” 文化,以西湖莲子、苏州芡实、安徽菊花等开发 “莲子芡实奶茶”“杭白菊清润茶”,主打 “清热健脾不上火”,贴合当地气候特点,兼具清雅口感与 “应季养生” 特色。
从这些案例中,可进一步梳理出三类具体落地路径:
其一,将传统药食同源理念与地方食材结合,开发养生功效型产品。
如“杞大叔 De 茶”:由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打造,2025 年 5 月 20 日在宁夏枸杞博物馆开业。
该品牌将红枸杞原浆、黑枸杞原浆及枸杞茶融入茶饮,创新推出多种产品,如香水柠檬枸杞茶 “杞柠双刃”、桑椹黑枸杞茶 “双耀琼浆”、枸杞茉莉鲜奶茶 “云酪双生” 等,既保留枸杞营养,又降低传统枸杞饮品的 “药味感”,受到年轻消费者喜爱。
其二,通过科学研发添加特定功能成分,提升地方茶饮的健康价值。
像喜茶推出的“绿妍纤体瓶”,以羽衣甘蓝为核心原料,主打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含量,单月销量达 350 万杯;
茶百道、奈雪的茶、沪上阿姨等品牌也接连推出维 C 蔬果茶、燃脂甜椒饮、霸气奇异果青盈茶等系列,依托地方特色蔬菜的高维 C、高纤维特性,打造 “健康补给站” 类产品,精准对接消费者的减脂、补维需求。
其三,挖掘地方特色养生素材,赋予产品场景化健康功能。
如茶百道以东方草本植物搭配鲜果,推出“鲜紫苏多肉葡萄”。紫苏在中国自古就被认为有 “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脾胃” 等功效,是药食同源的典型食材。
该饮品将紫苏与葡萄相结合,五天内全国销量达 180 万杯,成为行业现象级爆品。
小结:
茶饮的这场“地方争夺战”,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好喝与否。从深山果园到城市地标,从古老民俗到现代实验室,品牌们正在五个维度上同步深耕,构建起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这背后是一个清晰的信号:茶饮的下半场,不再是全国统一的配方大战,而是一场基于地域特色的“深度定制”竞赛。谁更能读懂一方风土,谁更能黏住一方人心,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增量蓝海。
未来的赢家,一定是那些能将“他乡”成功转化为“吾乡”的品牌。
来源:幸福柑桔r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