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乒一定能包揽”的惯性思维,被一张刚出炉的积分榜打断了。单打项目,中国依旧牢牢占据头部,可到了混双栏,除林诗栋/蒯曼外空空如也。榜单把问题摆在眼前:如果不立即补分,最受欢迎的“莎头组合”将缺席年底在红磡举行的总决赛。
“国乒一定能包揽”的惯性思维,被一张刚出炉的积分榜打断了。单打项目,中国依旧牢牢占据头部,可到了混双栏,除林诗栋/蒯曼外空空如也。榜单把问题摆在眼前:如果不立即补分,最受欢迎的“莎头组合”将缺席年底在红磡举行的总决赛。
乒联的晋级方式并不复杂——单打取前16、混双取前7,外加一张东道主外卡。难的是每对组合的参赛策略。混双全年只有八站WTT能挣积分,冠军2000分、亚军1400分,站站含金量高却日程紧。莎头今年为了冲奥运单打,几乎放弃所有WTT混双,积分停在零,这才留下隐患。
教练组的应急方案是让他们参加九月底的中国大满贯,那是本赛季最后一站设混双的顶级赛事。如果夺冠,两千分直接送进前七;如果失手,就只能靠协会去和主办方求外卡。主动权显而易见。
看似只是一项报名,背后却牵动整个队伍的调度。王楚钦届时要打男单、男双、混双三线作战,五天之内最多要登场十四场。孙颖莎也要兼顾女单、混双,体能分配成了决定胜负的第一道关口。教练组已为此做了测试:每天两次高强度对抗、再加夜间身体机能监测,目的就是摸清极限。
林诗栋/蒯曼的强势崛起,让国乒意识到“备份方案”并非口号。他们连拿新加坡、中国、美国三站大满贯,累积6000分,高居世界第一。用球风快、上手早、线路刁来形容再贴切也把其他队的研究重点从莎头分走了一部分。对中国队而言,这是好事,双保险越稳越好。
可对赛场外的利益方,焦点依旧是莎头。商业价值、收视率、门票销售,全都捆在那对冠军CP身上。乒联官方直播部门内部统计,莎头比赛时,国内平均观看人数比其他混双场高出38%;品牌方主动询价也几乎集中在他们出场的时段。简单说,无莎头,红磡门票不可能卖到现价。
再把视角切给对手。巴西的雨果/布鲁娜目前排第七,一旦莎头夺冠,他们立刻掉出总决赛资格区。雨果在个人社媒上已经明着关注中国大满贯赛程,“我需要有人帮我挡住那两位”。连对手都明白规则的残酷——别人成绩上来,自己只能出局。
莎头真要赢,也没那么轻松。林诗栋/蒯曼同样会参赛,国乒内部就可能在半决赛碰头。法国的莱布伦兄弟档、韩国的张禹珍/田志希今年专练发接发冲击,一局里头三板争完就撤半步拉开弧圈,专克混双快节奏。练兵期看似平平,一旦赛点前置,哪对组合都藏不住短板。
为什么国乒愿意冒险让主力多线作战?答案和奥运年直接挂钩。奥运团体赛实行五场四胜制,混双打头阵,一旦0:1落后,全队被动。国乒想要的不是一对超级组合,而是至少两对能够互换的高水平搭档。莎头必须跑完积分,林/蒯必须稳住排名,两条腿走路才能在巴黎赛场底气十足。
这场博弈延伸到训练基地。王楚钦最近的混双陪练换成了擅长正手位抢冲的男二队小将,模拟莱布伦;孙颖莎则与直拍女反手弧圈选手合练,为的就是习惯韩国组合的旋转模式。外界不易察觉的细节,正在每天重复。
可以预见,中国大满贯混双签表出来那一刻,全世界都盯着同一件事:莎头能否一路踩线拿分。如果成功,12月的红磡就会出现两面五星红旗在同一半区的局面;如果翻车,国乒混双只剩林/蒯,风险骤增。
退一步看,即使莎头无缘香港,他们仍是世乒赛冠军、巴黎奥运重点人选,但对球迷、对赛事商业回报、对队内多线备战,缺席都会留下遗憾。国乒惯于“零失误”,这次却要靠一场比赛去堵漏洞,也算给外界一个久违的悬念。
如今距离中国大满贯不足两个月,队伍进入最后冲刺。熟悉莎头的人知道,他们通常在压力最大时爆发出最佳状态。从成都世乒赛到德班世乒赛,大场面从未让他们手软。这一次,赌注只是“积分”两个字,却牵动整个赛季的布局。
如果一切如愿,红磡圣诞前夜,我们可能看到国乒两对组合分列上下半区,彼此隔网笑着报拳礼。那一幕不仅是粉丝狂欢,也是中国队混双储备完成升级的标志:主力、后备,全员到齐。输了呢?至少问题在巴黎前暴露,还有时间去补救。竞技体育从来就是如此,惊险也是魅力的一部分。
来源:乐观的山雀9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