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易中天斜嘴笑了笑,烟卷儿在指间转了个圈:“你读的《三国志》《三国演义》不少,但还是没懂——职场里的‘三国’,从来不是表面的‘封官’那么简单。”旁边的俞敏洪赶紧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镜片后的眼睛里掠过一丝复杂,像是被戳中了什么。
2023年深秋的一档文化节目录制现场,暖黄的灯光打在易中天的脸上,他夹着烟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盯着董宇辉的眼睛抛出问题:
“刘备称帝后,有没有想过杀诸葛亮?宇辉正端着茶杯,闻言抬头,方脸露出几分诧异:“没可能啊,都给封了丞相,权力都交出去了,杀他干什么?”
易中天斜嘴笑了笑,烟卷儿在指间转了个圈:“你读的《三国志》《三国演义》不少,但还是没懂——职场里的‘三国’,从来不是表面的‘封官’那么简单。”旁边的俞敏洪赶紧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镜片后的眼睛里掠过一丝复杂,像是被戳中了什么。
易中天放下烟,身体往前倾了倾:“你以为刘备封诸葛亮丞相,是因为信任?错了,是因为‘有用’。诸葛亮能帮他定三分天下,能帮他管后勤,能帮他安抚人心——这些都是刘备需要的。可如果有一天,诸葛亮的权力威胁到了刘备的皇位,你说他会不会动手?”
董宇辉愣了愣,刚要开口,易中天又问:“当年关羽死了,刘备要伐吴,诸葛亮劝他,他听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关羽是他的‘自己人’,而诸葛亮,说到底是‘外人’。刘备称帝后,诸葛亮的权力越来越大,你说他会不会怕?”
董宇辉低头摩挲着茶杯,声音轻了些:“可诸葛亮鞠躬尽瘁,没造反啊。”易中天笑了:“我不是说诸葛亮会造反,我是说,**职场里没有绝对的‘信任’,只有绝对的‘制衡’**。诸葛亮为什么能善终?不是因为刘备仁慈,是因为他懂‘收敛’——
他主动请辞丞相,推荐蒋琬、费祎接班,甚至在《出师表》里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都是在给刘备‘吃定心丸’。”俞敏洪这时插了一句,语气里带着点调侃:“老易,你这是在教小董‘厚黑学’啊。”
易中天摆了摆手:“不是厚黑,是‘清醒’。三国里的英雄,没有一个是‘傻白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清醒’,是清醒;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是清醒——他斩的不是马谡,是‘军纪’,是‘自己的权威’。”
话题聊到曹操,易中天的眼睛亮了。他掰着手指头数:“曹操小时候有多‘不老实’?跟袁绍一起偷人家的新娘子,跟叔父耍心眼儿装中风,连他爹都管不住他。可就是这种‘不老实’,让他后来成了‘一代奸雄’。”
“你想啊,”易中天接着说,“如果曹操是个‘老实孩子’,他会不会‘挟天子以令诸侯’?肯定不会,他会乖乖听汉献帝的话,做个忠臣。可那样的话,他早就被袁绍、袁术吃了,哪有后来的曹魏?”
说到这儿,他突然提高声音:“现在人总说‘老实’是褒义词,可我告诉你,‘老实’在很多时候,就是‘没想法’‘没魄力’‘没创造力’。你去相亲,媒人说‘这孩子忠厚老实’,潜台词是什么?是‘他没本事,不会闯祸’。
可三国里的英雄,有一个是‘忠厚老实’的吗?刘备?他摔孩子的时候,可比谁都‘不老实’;孙权?他杀关羽的时候,可比谁都‘狠’。”董宇辉听得入神,突然问:“那‘不老实’是不是就是‘耍心机’?”
易中天摇头:“不是。‘不老实’是‘不按常理出牌’,是‘有自己的想法’,是‘敢闯敢试’。比如曹操的‘唯才是举’,打破了东汉以来的‘门第观念’,这老实’;诸葛亮的‘空城计’,用虚张声势吓退司马懿,这也是‘不老实’。真正的‘不老实’,是‘清醒的变通’,不是‘恶意的算计’。”
易中天的“历史观”:从“品三国”到“醒世人”,他为什么能火20年?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易中天的“走红史”。1981年,他从武汉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毕业,留校任教,主攻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干就是20年。
2005年,央视《百家讲坛》找他主讲“品三国”,他用“可爱的奸雄”形容曹操,用“最牛职业经理人”形容诸葛亮,用“乱世里的聪明人”形容司马懿,一下子火了。
有人质疑他“为钱上节目”,说“读书人要安贫乐道”。易中天当场反问:“谁说乐道一定要贫穷?如果一个社会,创造知识、创造文化的人是穷兮兮的,那这个社会合理吗?我上节目,是为喜欢历史,不是为了钱——但如果能赚钱,为什么不赚?”
他的“品三国”为什么能火?因为他把“冷冰冰的历史”变成了“活的人性”。比如他说“曹操哭郭嘉,不是因为怀念,是因为没人帮他出主意了”;说“诸葛亮北伐,不是为了‘兴复汉室’,是为了‘维持蜀汉的团结’”;
说“关羽败走麦城,不是因为‘骄傲’,是因为‘没听懂诸葛亮的‘联吴抗曹’”。这些“接地气”的解读,让观众突然发现:原来历史不是课本里的“年代、事件、意义”,是“人”的故事,是“人性”的故事。
就像他说的:“过去的事,。曹操的‘不老实’,诸葛亮的‘制衡’,刘备的‘用人’,都是现在的人需要学的。”
节目录制结束,易中天拍了拍董宇辉的肩膀,说:“小董,你是个好苗子,但要记住——三国里的英雄,没有一个是‘老实’的。你要想在职场里走得远,就得懂‘三国里的清醒’。”
董宇辉望着他的背影,突然懂了。后来他在采访里说:“易老师的问题,我后来想了很久。他不是在讲刘备和诸葛亮,是在讲职场里的‘人性’。比如我之前以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能被认可,但其实,还要懂‘制衡’,懂‘沟通’,懂‘让别人放心’。”
比如他提到,自己在东方甄选的时候,一开始只想着“卖货”,后来才明白,“还要懂团队,懂用户,懂‘怎么让大家一起往前走’”。这像极了诸葛亮的“丞相之道”——不是“独揽大权”,是“协调各方”。
2024年春天,董宇辉在直播间里聊起这段经历,手里拿着一本《易中天品三国》:“易老师说,‘历史是面镜子,照的是现在的人’。比如刘备的‘丞相’,诸葛亮的‘制衡’,曹操的‘不老实’,都是现在的人需要学的。”
镜头外,易中天坐在沙发上,看着董宇辉的直播,嘴角露出笑意。他夹着烟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像是在自己对话:“你看,这就是历史的意义——它不是过去的事,是现在的事,是未来的事。”
节目里的问题,早已不是问题;三国里的故事,早已不是故事。那些“不老实”的英雄,那些“清醒的制衡”,那些“人性的密码”,都变成了“醒世恒言”,吹过了2000年的风,吹到了现在,吹到了每一个“职场菜鸟”的耳边。
就像易中天说的:“三国里的英雄,没有一个是‘老实’的。你要想做英雄,就得先学会‘不老实’——不是耍心机,是‘清醒的变通’。”
灯光熄灭,直播间里的董宇辉还在讲,而易中天的烟卷儿,还在指间燃着,像一盏“醒世灯”,照得历史的路,越来越亮。
来源:青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