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害?为什么献血无偿用血却有偿?涨知识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1 17:33 1

摘要:她叫李阿姨,57岁,退休后一直喜欢参与公益。有一天,她在菜市场碰到志愿者宣传无偿献血,热情地递给她一张宣传单。她犹豫着:“献血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害?”旁边的老同学插话:“听说医生自己都不献血,真有益健康他们不就天天献了?”李阿姨愈发踌躇。更让她不解的是,明明大家

她叫李阿姨,57岁,退休后一直喜欢参与公益。有一天,她在菜市场碰到志愿者宣传无偿献血,热情地递给她一张宣传单。她犹豫着:“献血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害?”旁边的老同学插话:“听说医生自己都不献血,真有益健康他们不就天天献了?”李阿姨愈发踌躇。更让她不解的是,明明大家都是无偿献的血,可医院却要收费,用血为什么不能免费?志愿者笑着说:“你们的问题,其实不少人都问过——献血害不害身体、用血为啥还要花钱,这背后大有学问。”

现实中,这两个问题是不少人走出献血车时的最后疑虑:献血真的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吗?无偿献血的血液,为何患者用血时还要收费?如果你或家人也曾有过类似疑惑,今天就一次彻底解开谜团。答案,可能与你想象的完全不同。

首先明确答案:适量献血对绝大多数健康成年人的身体无害,反而有不少意想不到的益处。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版无偿献血指南,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全身总血量的5%-10%大多数人在24小时内即可基本恢复血容量,而血红蛋白水平和各项生理指标,在两周~一个月左右即可回到原始水平

研究数据显示,每次献血后,体内红细胞和血液相关指标会受到短暂影响,但不会改变免疫力,也不会造成贫血或营养流失。

国家严格控制献血频率:一般男性每年2次,女性每年1次,每次间隔不少于6个月,充分保障身体恢复。

献血还可间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国外多项对比研究显示,定期献血者的铁储备趋于合理,有助于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调查显示,有献血习惯的人肝功能异常、血脂异常的风险均低于不献血者

当然,如有重大慢性疾病、贫血、营养不良等人群,并不适合献血;偶有晕针或献血当天身体不适,也可能出现头晕、虚弱、一过性低血压等短暂反应,一般休息片刻即可缓解。

也许你和李阿姨一样有疑问:“既然大家都是无偿献血,为什么病人用血却要花钱?”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对“血液成本”和“用血安全”的误解

首先,我国全面禁止卖血和有偿献血,只鼓励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这既是公共卫生安全的底线,也是国际公认最高安全标准。但“无偿”仅仅指献血者不收取报酬,并不代表血液获取、检测、贮存、运输等环节都是“零成本”。

血液采集需要一次性无菌采血袋、专业设备,严格的血液初筛化验,确保杜绝艾滋、肝炎等传播风险。

采集后血液还需分离成多种成分(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全程冷链运输,各项成本极高。

根据卫生部门核算,一袋200毫升全血的检验和运输成本约需200元人民币,更不包含高昂的人力与设备消耗。

用血者支付的“血液费用”,其实属于血液采供服务成本,而“血费”本身并不是“买血钱”,而是支付医院血站用于血液检测、物流、贮存、分配等成本。

国家已出台补偿政策,无偿献血者在本人或直系亲属需要用血时享有免费或按献血量等额优待,为无偿献血者及家庭提供暖心保障。普通患者在“用血”时支付的费用,实质上是服务和管理成本,而非对“血液本身”的买卖。

如果你打算参与献血,应该怎样科学、安全地为生命接力?请注意以下建议:

献血前一天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清淡,不要空腹前往

体检合格后,按指导献血;建议首次可选择200-300毫升,逐步适应

献血后按压止血,静坐15-20分钟后再离开;当天避免剧烈活动,多补充水分和蛋白质。

如有头晕不适,及时休息或寻求工作人员帮助,一般无需恐慌。

持续关注自身健康,半年内不超过规定频次,感冒或月经期间暂停。

保留献血证,未来本人或家人有用血需求可凭证享受优待政策。

总的来说,科学献血不仅不会损害健康,反而能促进身体器官更新与健康;而用血收费也并非对“血液”本身的商业化买卖,而是对全过程安全与管理的合理补贴。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天津市血液中心

3. 大同爱心献血网

4. “为啥提倡无偿献血,医院却‘有偿卖血’?”

5. “献血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害?为什么献血无偿用血却有偿?”

来源:吴所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