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翻车!品牌“爹味儿”沟通崩塌,年轻人受够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17:22 1

摘要:最近的西贝事件让不少品牌狠狠吃了一记“教训”,引发了关于品牌与消费者沟通方式的大讨论,品牌高高在上的“我懂你”姿态,早已过时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平等而真诚的交流,那么品牌要如何转变思维,从“爹味儿”走向“朋友式沟通”?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功夫鱼

最近的西贝事件让不少品牌狠狠吃了一记“教训”,引发了关于品牌与消费者沟通方式的大讨论,品牌高高在上的“我懂你”姿态,早已过时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平等而真诚的交流,那么品牌要如何转变思维,从“爹味儿”走向“朋友式沟通”?

其实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公关事故,背后有更深的原因,很多品牌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好像是高高在上的“天神”,站在山顶看着一群小小的消费者。

比如西贝那种“我懂你,你不懂我”的感觉,配上一句“顾客虐我千百遍”的豪气,简直是现代版的“爹味儿”典型,这种“爹味儿”你懂的,就是那种“我比你牛逼”的调调,真是让人反胃。

说实话这不是个别现象,整个行业都在犯同样的错误,多少品牌嘴上说“我懂你”,但你一看就知道他们根本没搞清楚年轻人到底想要啥;有些品牌天天拿“传承”“匠心”当宝,结果忽视了消费者的真实感受;还有那些品牌为了显得“高大上”,硬是堆砌一堆让人听不懂的专业术语,结果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远,隔着好几座大山,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搞得人心都散了。

不过西贝事件后,至少有一些餐饮品牌开始反思,纷纷开启了后厨直播、晒炒菜过程,这不光是为了装酷,更多是终于意识到“你那种‘爹味儿’的沟通方式,早就过时了”。

现在的消费者可不想当“小孩”,他们想要的是平等交流、真诚互动,你要懂得他们的心思可比你想象的复杂多了。

那问题来了品牌和消费者,能不能“友好互动”一下,其实根本问题在于——品牌和消费者之间长期存在的“不平等沟通”关系,你说一个品牌长期处在信息的“制高点”,消费者只能从被筛选过的信息中拼凑真相,能不觉得“这也太不对等”吗?

于是品牌就开始以“我懂你”自居,一股脑地灌输给消费者“你们不懂预制菜”,结果人家根本没想听。

科特勒说得好,现在的营销已经进入了“人文主义中心”的3.0时代,意思就是,品牌得围绕“人”做文章,得做到价值透明,别再搞信息封锁骗不了谁了。

更可怕的是这种不平等的沟通可能变得过于极端,品牌开始变成“讨好型人格”,就像那些网红品牌,什么热点流行什么完全不考虑自己的特色,表面上一片热闹,实际上一个月后就销声匿迹,彻底被遗忘在网络的角落。

因为这些品牌根本不懂消费者真正的需求,他们只看见了消费者的行为,却没抓住背后的动机,这就像你在打游戏时,总是盯着眼前的怪物打却忘了看地图,最后一局掉进了大坑。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避免成为“爹”或“被爹”?答案很简单和消费者做朋友,品牌要有个“朋友式”的沟通方式,和消费者平等对话,别再用“我懂你”的姿态来教育他们真的很尴尬。

朋友间的对话,最重要的就是平等和真诚,你不需要说话像在讲课,拿出自己的本色,用真实的声音和消费者聊聊天,分享一下品牌的故事,搞点互动这样才能拉近距离。

比如通过社交媒体,品牌可以用“人话”聊八卦、发点搞笑内容,和用户建立情感连接,只要做得好品牌的粉丝自然会成为你最坚强的“后盾”,一旦发生问题大家也会站出来为你撑腰。

有个例子特别有意思,老乡鸡就很懂这一点,在2024年预制菜风波中,他们可是直接发布了“长篇大论”式的全溯源报告,甚至长达677页,用户看到这份报告时,不仅看到了透明度,更感受到了品牌的诚意,这就是一个大大的“诚实面包”,让消费者吃得舒心,直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更高阶的玩法是让品牌的灵魂人物走到台前,直接和消费者面对面交流,就像海尔的董事长周云杰,他在微博上看到用户吐槽洗衣机的痛点,直接去推动团队改进产品,最终推出了可分区洗涤的“三桶洗衣机”,这种“为用户考虑”的品牌形象,成功赢得了用户的心,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最后要说品牌的形象就是这么脆弱,你每发一次信息都得小心翼翼,别一不小心又翻车,在这个人人都有发言权的社交时代,和用户做朋友,真的比“装高冷”更重要,放下“品牌”的架子,真诚地和用户聊聊天,收获的不仅是关注,还有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毕竟品牌给消费者的印象,最终不仅仅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每一次互动,带给消费者的真实感受。

来源:昕昕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