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召回汽车的原因在官方账号有解释,是通过OTA远程升级技术,为召回车辆免费更新软件,目的是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而并非因为汽车存在质量缺陷。
近日,小米宣布紧急召回超过11万辆SU7,一时间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19日发文称,小米汽车召回部分SU7标准版汽车。
还在信息中公布了本次的召回编号。
可能许多人对编号里的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含义不太了解。
召回编号开头的字母“S”,表示车辆存在安全缺陷。
召回编号末尾的字母“I”,表示此次召回是经过调查后才启动的。
此次召回汽车的原因在官方账号有解释,是通过OTA远程升级技术,为召回车辆免费更新软件,目的是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而并非因为汽车存在质量缺陷。
事实上,这次小米SU7的召回本身是完全正常、合规的举措。
汽车召回在行业内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新技术、新车型推出的初期,更是企业保障安全、优化产品性能的常规操作。
但网友热议的焦点,却偏向了小米的品牌效应。随着小米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流量与关注度也随之上升,自然会出现众口难调的情况。
同时,小米也有不少“黑粉”,这些人往往乐于放大负面信息,借机带偏舆论。
也就是说,召回更多是一次主动优化,而不是车辆本身出现了安全问题。
然而,一些网友却故意夸大、曲解信息,传播所谓“质量隐患”,给小米带来了不必要的舆论压力。
这次的舆论跟此前3月份高速路上小米汽车爆炸如出一辙。今年3月底,安徽铜陵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交通事故,造成3人不幸身亡。
其实,这起事故本身与小米汽车的品牌大小无关,而真正引发热议的,是小米品牌效应带来的舆论放大效应。
品牌越大,关注度越高,自然会吸引更多极端评论甚至恶意黑声。
有人借机夸大事件,把技术细节和责任问题无限放大,甚至制造误解,这种现象在社交媒体上并不少见。换句话说,小米的热度让事件被更多人看到,也让黑声更容易被放大。
此前,丰田召回545辆进口车,召回编号S2025M0041V,这代表就是有安全隐患,主动召回。
反而这件事倒没有在网上掀起风浪。
同一时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公布,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国产及进口纯电动汽车。
汽车召回在行业里属于常规操作,以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无论是对车企、经销商还是消费者来说,召回都是保障安全的重要举措。
不过如果召回频繁,可能会被外界解读为负面信号,不仅让车主对品牌产生怀疑,也可能影响车企的形象和口碑。
截至2025年8月,小米SU7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已达到199,950辆,成为中大型轿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并在整体轿车市场中排名前五。
2024年,小米SU7的销量超出了预期,达到了136,854辆,远超原计划的76,000辆。
在2025年4月,小米SU7以28,585辆的销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10万以上价位段的销量冠军。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小米SU7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黑马之一。
说到底,汽车召回本来就是正常操作,本意就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隐患消除掉。
关键在于真正处理好问题,确保安全。
召回是负责任的表现,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参考信息:
来源:面包飞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