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飞+地上跑 打出智慧农业组合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00:52 1

摘要:“往年这时候,全家老小要在地里弯腰忙半个月,现在这个‘铁牛’跑两圈就完事!”4月16日,在平昌县金宝街道南家村的高粱种植基地,村民张波扶着田埂边的一体化耕播机连连感叹。他身后,3台耕播机正高精度开沟播种,植保无人机同步作业。这个秦巴山区的传统村落,正通过“天上

□代致诚 特约通讯员 张立祥

“往年这时候,全家老小要在地里弯腰忙半个月,现在这个‘铁牛’跑两圈就完事!”4月16日,在平昌县金宝街道南家村的高粱种植基地,村民张波扶着田埂边的一体化耕播机连连感叹。他身后,3台耕播机正高精度开沟播种,植保无人机同步作业。这个秦巴山区的传统村落,正通过“天上飞+地上跑”的智慧农业组合拳,上演春耕的新鲜事。

“请注意,无人机正在作业。”飞手周秋莲拿着手机,向笔者展示植保无人机的作业界面。屏幕上,橙黄色区块标注出飞机飞行区域,哪里缺肥、哪垄要补种,数据同步给耕播机自动调整。

另一边,农机手杜高松驾驶的一体化耕播机已驶入目标区域。这台价值20万元的“铁牛”,旋耕、起垄、播种、覆土四道工序一气呵成,身后留下笔直的田垄。“今天3台一体式耕播机同步作业,300亩只需要几天,以前靠人力想都不敢想。”杜高松拍着沾满泥土的操控台笑道,村里300多亩高粱地播种进程已过半,确保在最佳农时窗口完成播种任务。

正在现场的平昌农博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牟海明,掏出手机向笔者展示智慧农业平台的数据:“机械化播种每亩成本120元左右,较人工节省近400元;无人机巡田效率较人工作业提升20倍。光是播种环节,全村就能省下一大笔费用。”村民张波的算盘更实在,“8亩坡地往年请人种要花几大千元,现在农机合作社包干才接近1000元,省下的钱够买两头猪崽。”

在农机停放区,“90后”女飞手周秋莲正给无人机更换电池。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以前还在外面上班,如今已是一名经验十足的飞手。“我们通过专业培训,掌握植保无人机的操作,现在我们队里持证飞手有6人,服务范围几乎覆盖全县。”她擦拭着沾满泥土的传感器笑道。现代农业拼的不再是体力,而是“指尖”种田、“云端”管理,在家乡也可以有很好的工作。

从“牛耕人锄”到“机种机收”,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据了解,今年平昌县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率将提升至85%,为农户提供的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8万亩。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