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绝招了,奔驰喊出:油、电同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19:44 2

摘要:自 2020 年以来,全球电动车市场快速发展,各大传统车厂纷纷投入电动化战略。其中,宝马与奔驰作为德系双雄,在豪华品牌电动车的竞争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表现。综观市场反馈与产品表现,宝马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力显然优于奔驰。

自 2020 年以来,全球电动车市场快速发展,各大传统车厂纷纷投入电动化战略。其中,宝马与奔驰作为德系双雄,在豪华品牌电动车的竞争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表现。综观市场反馈与产品表现,宝马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力显然优于奔驰。

虽然特斯拉仍然是电动车领域的标竿,但在产品线的多样性上,德国车厂展现了强大的优势。宝马与奔驰均提供涵盖小、中、大型车、SUV到高性能车款的完整阵容,选择的广度远超单薄的特斯拉产品线。

盘点双 B 旗下的电动车产品线,选择相当丰富。2020 年以来,奔驰共推出了 EQA、EQB、EQC、EQE、EQE SUV、EQS、EQS SUV、EQV,以及称为 G580 的电动版本 G-Class,高达 9 个电动车产品线。而特斯拉只有 4 个产品组合 (未算入美国市场独有的 Cybertruck)。
这么丰富的产品选择,惨淡销售成绩肯定让人感到沮丧。

奔驰的 EQ 系列未能达到预期的市场成绩,让人不禁怀疑,奔驰曾经是高喊迈向全电气化口号最响亮的品牌,汽车产业转向电动车会不会终究成为一场梦?电动车龙头特斯拉也在 2024 年首度遭遇成长瓶颈,似乎加深了这项疑虑。
因此,电气化进程不如想象中的快速,EQ 的挫败或许可部分肇因于此。但看看向来被拿来相提并论的宝马,电动车销售量却相当亮眼,显然 EQ 电动车的销售疲乏无法完全归责于电动车市场面临的逆风。
表面上,EQ 产品本身的吸引力不足也有关连,例如外型设计过于保守、性能表现缺乏亮点。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奔驰在电动车定价上的策略错误。

近几年来,奔驰与 宝马争夺全球豪华品牌龙头相当激烈,输赢也通常差距不大。但在 2024 年,宝马一举拉开不小的差距,宝马集团 (含 Mini、Rolls-Royce) 全年销售量达到 245 万辆,领先奔驰的 204 万辆,差距竟然高达 40 万。

奔驰及宝马,内燃机产品线表现中规中矩,二者差距还不算太大,但对比二个品牌的电动车销售量,宝马i 销售量约 42.6 万辆,而 EQ 仅 22.2 万辆。EQ 电动车产品战线的溃败,是奔驰在豪华品牌龙头竞逐中落败的主要战犯。
奔驰执行长 Ola Källenius 在此次 IAA 车展期间也发出不平之鸣:「奔驰在电动车投入的金额远远超过其他竞争者」。但摊开惨不忍睹的销售成绩,Ola 的一番宣言,消费者耳中听起来其实难有共鸣,反而象是一种情绪勒索。
相比之下,宝马电动车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订价策略。许多级别中,宝马的电动车价格甚至比相同等级的油车更低。这不仅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也符合电动车应有的市场定位,亦即以新科技带来更高性价比,而非仅是「绿能」的附加价值。

电动车的核心优势之一是马力输出比燃油车强大,开过电动车的人都知道,电动车的驾驶体验远胜油车,因为电动车先天就拥有大马力的输出特性。
这本该是消费者的「红利」。然而,奔驰却沿用传统燃油车的订价逻辑,把电动车高马力当成溢价依据。结果导致 EQ 系列在价格上普遍高于同级竞品,使得消费者觉得「不划算」。
在燃油车的宇宙中,若要追求大马力输出,简单的方法是采用大排气量引擎,V8、V12 引擎肯定开起来畅快,但大型车才能塞得下大排气量引擎。或者,采用强制进气,也就是小排气量增压引擎,但高输出引擎在极端运转环境下,连带产生极高温度,得采用强度更高的昂贵材料,散热机构都将大幅提高成本。

因此,在燃油车的宇宙中,与车价高度连动的单位是马力。以 E-Class 举例来说明,入门动力 E 200 基础价格大约 300 万元,但输出强悍,最大马力高达 571 匹的 W213 世代的 E 63,当时在国内推出时,售价便高达 120 万元以上。
豪华级别性能车款要价不斐,但就算不是豪华级别,大马力油车也都不便宜。
但如果在电动车订价上,仍采取马力连动车价,这种错置的策略,使奔驰难以在电动车市场站稳脚步。

电动车要做到大马力,首先的限制是电池。大容量电池才能够稳定输出足够的电流供应马达。以前一代 Kona Electric 为例,输出 136 匹马力的 Kona EV300 与 205 匹马力的 Kona EV500,却是采用同一具电动马达。也就是说,动力总成的成本几乎是一样的。比起 EV300 的 39kWh 电池,EV500 采用 64kWh 电池,能输出足够的电流,让这具电动车马达输出 200 匹马力。
鸿海电动车的基础 230 匹马力电动马达,成本不到 1,500 元美金,就能输出过去燃油性能车才能达到的动力水平。几乎任何级别的电动车都能输出大马力,过去难以见到的「贴背感」早已是电动车的标准配备。

几乎现行的每辆电动车产品,都能输出燃油车过去采用 V8、V12 引擎才能达成的宁静与顺畅,而且不需要庞大的引擎室空间,也不用搭配成本高昂的高档变速箱。Rolls-Royce Spectre 的动力总成,成本绝对比起 V12 引擎低上许多。
四轮传动的实现也比起过去容易许多。

尤其是大型燃油车伴随着长轴距,传动轴越长,材料的强度要求也就更高,因而堆高成本,因此,除了越野需求或性能产品追求循迹表现,四轮传动产品在燃油车当中并不普遍。
而进入电动车时代,只要在前后各安装一具电动马达就行了,能量的传递则采用电线传输。前轮与后轮的输出分配,也只要透过电控以软件控制,不需要燃油车需要复杂的动力分配机械结构。

总体而言,宝马在电动车领域的成功,并非单纯仰赖品牌力,而是源于更贴近电动车市场的产品设计与订价思维。奔驰在电动车市场的挫败还在恶化当中,2025 年第一季,EQ 产品线同比下滑 10%,宝马i 电动车却强劲成长 32.4%。
奔驰若不调整策略、跳脱传统豪华燃油车的订价框架,其电动车发展恐怕仍将持续受挫。
2025 年 IAA 慕尼黑车展,被视为传统汽车品牌次世代电动车开花结果的时刻。宝马与奔驰如预期推出重量级次世代电动车产品:iX3 及 Electric GLC。在 Electric GLC 此次的发表会活动,奔驰传递了一个重要的讯息,将大幅修正过去 EQ 产品的订价策略,喊出「油、电同价」!

电动 GLC 目前尚未启动正式量产,国产化最快也得 2026 年,能否开出令人眼睛一亮的订价尚未明朗,但奔驰次世代 MMA 电气化平台的首款产品 CLA,即将在 2026 年初在台上市,届时,CLA 的订价将会是奔驰能否在电动车市场奋起的重要观察指标。

来源:UCAR汽车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