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AMD超越成定局,中国芯片原产地政策成为压垮英特尔最后一根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2 09:11 1

摘要:美国半导体公司股票在周一盘前交易中出现显著分化,市场对中国最新关税政策做出反应。美国超微公司AMD(NASDAQ:AMD)股价上涨2.3%,高通公司(NASDAQ:QCOM)股价上涨1%,此前有消息称将制造外包的美国芯片制造商将不受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报复性关税

随着中美关税战开打,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125%关税。

对于芯片来讲原产地是如何判定的呢?以下我们一起解读一下。

根据国际贸易规则,原产地通常以“实质性加工”发生地为准。对芯片而言,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后段工艺)是核心环节,因此原产地一般为代工厂所在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的原产地认定标准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原产地需满足“完全获得”或“实质性加工”(如制造工序、增值30%以上)。

国产化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推动本土供应链替代,强调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的全链条本土化。

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

通知称,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请务必注意!

同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还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这其实不是新政策,而是将原来的认证标准明确了一下。

美国半导体公司股票在周一盘前交易中出现显著分化,市场对中国最新关税政策做出反应。美国超微公司AMD(NASDAQ:AMD)股价上涨2.3%,高通公司(NASDAQ:QCOM)股价上涨1%,此前有消息称将制造外包的美国芯片制造商将不受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报复性关税的影响。相反,美国芯片制造商股价下跌:德州仪器(NASDAQ:TXN)暴跌6.2%,英特尔公司(NASDAQ:INTC)下跌2%,亚德诺半导体(NASDAQ:ADI)下跌2.4%,安森美半导体(NASDAQ:ON)下跌2.2%。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发布了一份"紧急通知",指出对于集成电路,海关申报的原产国将以晶圆制造工厂的位置为准。这一分类对于像AMD和高通这样将芯片制造外包给台积电的公司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产品将被视为中国台湾原产,从而免除关税。

然而,拥有美国本土制造工厂的公司,如英特尔公司、德州仪器、亚德诺半导体和安森美半导体,可能面临125%的关税,因为它们的芯片可能被归类为美国原产。

本文重点讨论英特尔。

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设备制造商(IDM)之一,英特尔的产品原产地与其自有的晶圆厂(Fab)和封装测试设施分布密切相关。以下是关于英特尔产品原产地的详细分析:

1. 美国本土的主要生产基地。英特尔在美国拥有多个核心制造基地,大部分高端处理器和芯片的原产地为美国,具体包括:

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Hillsboro, Oregon)D1X研发中心:全球最先进的半导体研发基地,负责3nm及以下制程技术开发。晶圆厂群:生产酷睿(Core)、至强(Xeon)等高端CPU,以及数据中心GPU(如Ponte Vecchio)。亚利桑那州钱德勒(Chandler, Arizona)Fab 42/52:采用Intel 4(7nm EUV)和Intel 3工艺,量产第14代酷睿(Meteor Lake)等消费级芯片。扩建计划:未来将导入High-NA EUV光刻机,生产2nm以下先进制程芯片。新墨西哥州里奥兰珠(Rio Rancho, New Mexico):专注于成熟制程芯片(如芯片组、物联网处理器)和先进封装技术(如Foveros 3D堆叠)。未来产能扩张俄亥俄州“硅中心”:计划投资200亿美元新建两座晶圆厂,2025年投产,聚焦高性能计算芯片。亚利桑那州新增Fab:2024年启动的Fab 52/62,将生产Intel 20A(2nm)工艺芯片。

2. 海外生产基地与产品原产地。英特尔在海外设有多个制造和封装厂,部分产品的原产地位于美国以外:

爱尔兰莱克斯利普(Leixlip, Ireland)Fab 24/34:欧洲最大半导体基地,生产酷睿i5/i7处理器和服务器芯片,制程涵盖Intel 7(10nm Enhanced)。原产地标注:爱尔兰。以色列凯尔耶特盖特(Kiryat Gat, Israel)Fab 28:生产10nm及以下制程的移动处理器和AI加速芯片,供应全球数据中心市场。原产地标注:以色列。中国大连(原NAND闪存厂)历史情况:曾生产3D NAND闪存,2021年英特尔将NAND业务出售给SK海力士后,该厂转为SK海力士所有,不再属于英特尔封装测试基地马来西亚槟城:全球最大封装测试中心,负责酷睿、至强芯片的最终封装。哥斯达黎加:侧重消费级芯片和物联网模组封装。中国成都:封装测试部分成熟制程芯片(如芯片组)。原产地规则:通常以晶圆制造地为准,封装地不改变原产地(如美国晶圆+马来西亚封装,仍标为美国原产)。

3. 原产地判定规则与贸易影响

核心标准:根据国际贸易规则,半导体原产地通常以晶圆制造地为准,而非封装或设计地。例1:在俄勒冈州生产的酷睿i9芯片,原产地为美国。例2:在爱尔兰晶圆厂制造的至强处理器,原产地为爱尔兰。中美关税适用性美国原产产品(如俄勒冈州生产的CPU):若中国对美加征关税,将直接影响进口成本。非美原产产品(如爱尔兰生产的芯片):不受美国原产地关税影响,但可能受其他政策(如出口管制)限制。

4. 英特尔产品线的原产地分布产品类型主要原产地备注

消费级CPU(酷睿系列)美国、爱尔兰、以色列高端型号(如i9)多在美国生产

服务器CPU(至强系列)美国、爱尔兰数据中心芯片以美国为主

GPU(Arc/Ponte Vecchio)美国(俄勒冈州)依赖先进制程和封装技术

芯片组/物联网芯片美国、马来西亚、中国(封装)成熟制程产品分散生产

FPGA(原Altera产品)美国、马来西亚部分型号在马来西亚封装

5. 美国本土化战略与未来趋势

《芯片与科学法案》推动
英特尔计划通过美国政府补贴,将美国本土产能占比从15%提升至30%(2030年目标),重点生产先进制程芯片。技术自主性强化:在俄亥俄州导入High-NA EUV光刻机,减少对台积电代工的依赖。推动“IDM 2.0”战略,重启代工业务(IFS),吸引美国本土客户。

总结

当前原产地分布:英特尔高端处理器(酷睿、至强)和GPU主要原产于美国,中低端产品及部分封装环节分散在爱尔兰、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地。贸易风险提示:中国厂商采购美国原产芯片可能受关税影响,而爱尔兰/以色列生产的产品供应链更稳定。未来展望:随着美国本土晶圆厂扩建,英特尔“美国原产”芯片比例将显著上升。

中国一直是英特尔的重要市场。英特尔财报显示,2018年-2020年,英特尔在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营收情况分别为294.7亿美元、300.84亿美元、318.62亿美元,占总营收的比例约为42%、42%、41%。

近三年,英特尔在中国市场总营收为914.16亿美元(约折合5822亿元)。美国《巴伦周刊》指出,证券文件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占英特尔总营收的27%。仅次于高通在中国市场62%的占比!

由于没有查到英特尔在中国大陆的营收情况,我们只能做一个大致的猜测,即大陆的营收至少占其中国区的97%(按人口比例计算),再评估其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芯片占比,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英特尔至少有250亿美元的营收会受影响,估计会降低200亿美元左右的销售额。



路透社还指出,在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澄清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芯片制造商的股价上涨,原因是美国客户可能不会被迫重新评估他们的选择——至少在今天是这样。这次加征的关税对半导体企业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实际例子可参考Framework 宣布暂停在美国销售其模块化笔记本电脑(担心已经昂贵的 Switch 2 价格进一步上涨)。

实际上,随着英特尔最新一代 CPU 性能达不到预期,中国的 CPU 市场早就在优先考虑 AMD 的产品线。 AMD 在曾经由英特尔主导的中国市场中的份额已上升到 50%

自从我们看到英特尔在台式机 CPU 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以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就像过去几代一样,Team Blue 发现自己要么缓解大规模问题,要么发布性能令人失望的阵容。现在,Board Channels Forums 报告 (通过 HXL) 英特尔正在失去对关键市场地区中国的控制,据报道 CPU 采用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AMD 以其更具吸引力和更强大的选择接管了消费市场。

据美国板卡渠道论坛Board Channels Forums报道(援引HXL消息),英特尔正在失去对中国这一关键市场的掌控力。最新数据显示,其CPU产品采用率已跌至历史最低点。过去数年间,英特尔在桌面处理器领域鲜有突破性进展,蓝厂(英特尔)始终陷于疲于应对大规模技术问题或推出性能表现令人失望的产品线之中。反观AMD,凭借其性能更强劲、性价比更具吸引力的产品组合,正逐步占据消费级市场的主导地位。

英特尔传统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地区,英特尔主板销量也失去了优势。https://t.co/BzqLy6aoCN pic.twitter.com/E1dyw4Pg6y

— HXL (@9550pro)4月 11, 2025

另一个不好的消息是,英特尔最新一代 CPU,即 “酷睿超极 200S”(Core Ultra 200S)“箭湖”(Arrow Lake)系列,根本没有拿出太多亮眼的东西。

产品发布后的评测显示,该系列的性能远低于英特尔最初所宣传的水平,这极大地损害了 “箭湖 S”(ARL-S)在消费者眼中的形象。英特尔确实尝试通过发布多个更新版本和一种新的微代码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尽管付出了这些努力,英特尔似乎仍未能让消费者认为酷睿超极 200S 系列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

除此之外,随着英特尔的 Raptor Lake Refresh 系列,我们看到市场经历了广泛的 CPU 不稳定问题,这迫使该公司在 RMA 服务下接收了数千个 CPU,这最终在消费者中造成了恐慌,然后他们开始寻找替代品。在这种情况下,据说英特尔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该地区曾经是该公司的主导地位,但现在,AMD 似乎越来越受欢迎。

凭借 AMD 最新的 Zen 5 CPU,例如 Ryzen 9000 系列,以及更新的 X3D CPU,中国消费者似乎更倾向于红队,据报道,该公司在第一季度实现了 50% 的市场份额。这种趋势似乎从现在开始增长,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看到 AMD 的 CPU 主导中国市场,这可能会对 Intel 的业务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此外,随着英特尔的 CPU 采用率较低,主板销量也触底反弹,这表明 Team Blue 过得并不愉快。

不仅如此,英特尔的Raptor Lake Refresh(13代酷睿升级版)系列处理器更曝出大规模稳定性问题,迫使该公司通过售后返修服务(RMA)回收数千颗处理器。这一事件直接引发消费者恐慌,促使大量用户开始寻求替代方案。多重危机叠加下,昔日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英特尔正经历市占率断崖式下跌,而AMD的崛起势头愈发强劲。

凭借最新Zen 5架构的锐龙9000系列及新一代3D V-Cache版处理器,AMD(红队)在中国消费市场持续攻城略地。据报告,其2024年第一季度市占率已攀升至50%,且增长趋势仍在扩大。按此态势发展,AMD处理器全面主导中国市场或成定局,这对英特尔而言无疑将造成毁灭性打击。更严峻的是,随着英特尔处理器采用率走低,相关主板销量也跌至冰点,昭示着蓝厂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

此前,本人已写过一篇关于处理器市场变天的文章《处理器市场变天:AMD 增加 16.6%,零售市场和高端工作站超越英特尔》。当时还带有一定的预测性质,现在再看,随着关税政策对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其在近期被AMD全面超越将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来源:卡夫卡科技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