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胸也能换“心门”?走近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8 19:31 1

摘要:上期我们了解了主动脉瓣疾病,主动脉瓣狭窄作为其中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常常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严重时甚至会猝死。药物治疗在这里几乎“束手无策”,唯一有效的办法是换阀门。过去只能通过开胸手术完成,但对于高龄或体弱患者,风险高、恢复慢。于是,一种“不开胸就

上期我们了解了主动脉瓣疾病,主动脉瓣狭窄作为其中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常常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严重时甚至会猝死。药物治疗在这里几乎“束手无策”,唯一有效的办法是换阀门。过去只能通过开胸手术完成,但对于高龄或体弱患者,风险高、恢复慢。于是,一种“不开胸就能换心门”的技术应运而生——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但不少患者心里仍然有许多问号:这技术到底靠谱吗?会不会很危险?能用多久?今天,我们来逐一解答。

疑虑一:TAVR究竟是什么技术?

TAVR,即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一种通过导管把新瓣膜送入心脏、替换掉病变主动脉瓣的微创手术。可以把它想象成“修理坏水阀”。医生先把新阀门折叠起来,放进一根导管里,然后沿着血管“顺流而上”,一路送到心脏主动脉瓣的位置。

手术过程大致分为几步:

01

术前检查

通过超声、CT等评估瓣膜和血管条件

02

进入血管

常用大腿根部的股动脉作为入口,切口仅约1厘米

03

运送瓣膜

将人工瓣膜随着导管到达病变的主动脉瓣

04

释放固定

医生在X光和超声引导下,将新瓣膜撑开,把旧瓣挤到一边,新瓣立即开始工作

05

术后恢复

患者一般24-48小时就能下床,3-5天即可出院

这整个过程心脏仍在跳动,不需要体外循环,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疑虑二:不开胸,手术真的安全吗?

传统开胸手术需要停跳心脏、体外循环,创伤大、恢复慢。而TAVR无需停跳心脏、不用体外循环,风险更低。研究和临床实践都显示,TAVR在高龄、心功能差、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中安全性更佳。总体而言,TAVR安全性较高。但也可能带来少数并发症:如术后需要起搏器、瓣周漏,极少数出现冠脉阻塞或卒中(

疑虑三: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TAVR?

答案是否定的。TAVR虽然先进,但并非“万能钥匙”。

适合人群: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有症状,尤其是高龄或合并多病、无法耐受开胸的患者。

不适合人群:瓣膜解剖条件特殊、血管太细或钙化严重、合并感染等。

最终是否能做TAVR,需要心脏团队综合评估。

疑虑四:换的人工瓣膜能用多久?

TAVR瓣膜通常由金属支架(镍钛合金等)和生物瓣叶(来自牛或猪的心包) 制成,与外科生物瓣材料相同。关于寿命,目前数据显示其耐久性通常在10-15年以上。对于绝大多数高龄患者来说,这足以保障其生活质量。即使未来瓣膜出现衰败(是一个缓慢过程),还可以再次进行TAVR,在新瓣膜内部再套入一个瓣膜来解决。

疑虑五:手术做完,就能完全好了吗?

手术完成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TAVR治疗的是心脏的“阀门问题”,但你可能同时还存在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房颤等“管道问题”或“电路问题”。

因此,术后的健康管理同样重要:

按时服药:尤其是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为了防止血栓在新瓣膜上形成,至关重要。此外,控制血压、心率、胆固醇的药物也需遵医嘱服用。

定期复查: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及之后的每一年,都需要回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心脏超声等),以便医生监测瓣膜功能和心脏恢复情况。

健康生活:合理饮食、适度康复活动、保持情绪稳定。

总结

TAVR的出现,让很多因“年纪大、风险高”而失去机会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重新拥有了生命的希望。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纠结“能不能做TAVR”,而是与专业医生充分沟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毕竟,换阀门的最终目标,是让心脏继续有力地跳动,让生活继续安心而从容。

Doctor Y

一个阳光勤勉的医学公益科普专家

全面工作

传播矩阵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来源:健康讲堂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