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0日至14日,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将在山东济南拉开帷幕。本届年会以“规范诊疗,创新引领“为主题,汇聚全球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肿瘤学继续教育。血液肿瘤学领域将汇聚国
2025年9月10日至14日,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将在山东济南拉开帷幕。本届年会以“规范诊疗,创新引领“为主题,汇聚全球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肿瘤学继续教育。血液肿瘤学领域将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围绕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等核心疾病,呈现多场覆盖创新药物研发、诊疗规范优化、细胞治疗进展及多学科协作的学术盛宴。《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为参会者与读者提前“划重点”,解析会议脉络,把握学术前沿动态,助力您精准把握本次学术盛宴的核心价值。
Q1
本届CSCO年会主题是“规范诊疗,创新引领”。近年来,在血液肿瘤领域,我们看到了诸如CAR-T、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等创新疗法层出不穷。您能否提前为我们的参会医生“划一下重点”,分享一下本次年会在血液肿瘤领域的议程设置上,有哪些不容错过的亮点和核心议题?这些议题将如何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规范”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马军教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已历经27年的发展历程,始终秉持“团结、协作、创新、务实”的宗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推动肿瘤诊疗的创新与进步。
本届年会以“规范诊疗,创新引领”为主题。在恶性肿瘤领域,血液系统肿瘤始终发挥着引领作用,全球首个小分子靶向药、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先进疗法均源于该领域,由此推动了恶性肿瘤治疗整体迈入了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与靶免化相结合的全新阶段。
在本次会议框架下,血液学领域设立了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及血液肿瘤药物创新专场。特别增设青年医师环节,鼓励青年学者以5分钟时间展示其工作成果,并由专家点评,结合会场讲座与会后交流,以促进深度学术互动与专业水平的提升。
鉴于我国在单抗、双抗、ADC及CAR-T疗法等创新技术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本次会议将重点报告它们的临床应用进展与突破。特别指出的是,以双特异性单抗为代表的新一代免疫治疗策略,正推动恶性肿瘤领域进入免疫治疗新纪元。
近年来,我们看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位生存期已从既往的3年显著延长至目前的超越10年,实现了慢性病管理模式的转变;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骨髓瘤与淋巴瘤患者也获得了较高的长期生存率,部分患者同样可达到临床治愈。这些进步主要归因于创新疗法的引进和广泛应用,例如淋巴瘤末线应用CAR-T疗法5年无病生存率仍可超过40%,用于二线治疗则生存率可进一步提升,逐渐迈向“治愈”。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依托双特异性抗体、CAR-T、蛋白酶体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等54种新药,患者平均生存期从3年跨越至10~12年,实现了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类似的全程管理模式。这些突破性进展体现了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在先进疗法方面的全面领先。
同时,本次会议特邀国际顶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主席、美国淋巴瘤联盟主席Owen A. O' Connor教授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前任主席、瑞士肿瘤研究基金会主席、世界肿瘤学论坛(WOF)主席Franco Cavalli教授,将系统阐述国际淋巴瘤治疗经验。会议还云集了日本、新加坡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共同探讨血液系统肿瘤的全球治疗进展。全球专家学者与青年才俊带来的高质量报告,无疑让本次会议成为一次宝贵的学术交流与学习机会。期待广大中青年学者在会议中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充分汲取血液学与淋巴瘤领域在研究转化、临床治疗等方向的前沿技术与最新经验,为推动中国血液学领域与国际接轨、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Q2
我们看到,您本次即将带来“血液淋巴系统疾病先进治疗药物现状及展望”的讲座。目前,从淋巴瘤、白血病到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选择日益丰富。您能否从总体脉络上概括一下,血液肿瘤药物治疗格局发生了哪些根本性转变?在您看来,哪些药物或方案已经真正成为临床治疗的“新基石”或“标准选择”?
马军教授:今年CSCO会议特设“创新药物论坛”,将重点展示血液肿瘤领域先进治疗药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目前,先进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三大领域:其一为细胞治疗,涵盖T细胞治疗、CAR-T细胞疗法、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TCR-T)等免疫细胞治疗策略;其二为基因治疗,包括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及罕见病的基因编辑与基因替代疗法;其三为干细胞治疗,涵盖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再生医学相关应用。这三类治疗方式共同构成细胞与基因疗法(CGTs)体系。
我国在先进治疗领域的研发虽起步相对较晚,但已在上述方向取得显著进展,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目前,中国与美国在CAR-T细胞治疗领域已处于并行领先地位。在罕见病基因治疗方面,我国亦取得多项突破,例如针对血友病B的基因治疗药物已获批准上市。截至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7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用于血液肿瘤,以及1款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药物。这些成果标志着中国在先进治疗药物研发方面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并在细胞治疗领域展现出“领跑”潜力。
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卢加诺国际恶性淋巴瘤会议(ICML)等国际权威学术会议上,中国学者在细胞治疗领域报告多项重要研究,展现出领先水平的临床证据与创新实力,“中国红”在国际舞台频频亮相。正如国际权威学者所评价,中国在先进治疗药物领域的创新实践已形成全球影响力。未来,我们需持续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包括日本、美国、欧洲等地区的成熟模式,同时坚持自主创新道路,最终实现"一切为了创新,一切为了患者"的核心目标,推动中国先进治疗药物研发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全球肿瘤治疗格局贡献中国力量。
Q3
根据公布的会议日程来看,本次设置了诸如青年医生科学家成长之路、基础与临床思维碰撞等环节,能否分享一下在培养青年医生临床决策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方面的经验?对于初入血液肿瘤领域的青年医生,面对CAR-T等复杂疗法的快速迭代,您会建议他们如何在日常诊疗中识别有价值的科研方向?
马军教授:中国血液学至今已走过百廿春秋,在五代血液学人的接续奋斗中,把“中国特色”写进了世界的学术版图。从三氧化砷诱导分化治疗的原创突破,到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全球首创,再到CAR-T细胞疗法的迭代优化,这些里程碑式的成果无一不是老中青三代同堂、薪火相传的结晶。前辈们以毕生心血奠定了学科根基,党和国家营造了前所未有的科研与临床环境,使今天的我们得以站在更高的起点,将中国理念推向国际舞台。中青年医生更应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传承老一辈优良作风,以科学为信仰、以独立思考为利器,始终铭记"面对生命,我们肩负守护使命"的职业责任。
如今,在全球顶尖血液学会议上,中国声音已不可或缺:ASH、EHA、ICML等的全体大会报告、口头报告及壁报展示中,中国研究者占比高达17%~24%,仅次于美国,这一数字背后正是老中青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中年专家承上启下,在战略层面统筹资源;青年学者敢于突破,在技术细节中寻求颠覆;老一辈则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严谨风范,为每一次创新把关定向。“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八字信条,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未来,我们需坚持医患同心、医药协同、医政联动,三者同频共振,方能推动医疗改革深化,让“患者获得世界上最好的治疗”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国每一位患者触手可及的现实。百廿再出发,我们将继续以老中青结合的磅礴合力,把中国的血液学智慧融入全球健康治理,让“生命高于一切”的信仰在每一次精准诊疗、每一次成功移植、每一次新药获批中熠熠生辉。
敬请关注血液时讯后续报道!
点击链接跳转CSCO会议官网及会议日程
马军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总编辑
原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任委员
原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