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0日,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能源报联合主办的数智化坚强电网与新型电力系统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新型电力系统与电网数智化关键技术展开深入交流。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常务副校长别朝红出席会议并致辞。
以下为发言内容整理
作为数智化坚强电网基础研究的主力军,西安交大已建成以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代表的228个省部级以上创新科研基地。
首先,我们拥有电工材料、电气绝缘全国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以实现高端电工装备材料的国产化替代为目标,是我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后的首批能源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我校同时建有绿色氢电重点实验室,以绿色氢电为突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从制氢、储氢到用氢,进行全方位探索。
同时,我们建有我国第一批储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我国第一批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西安交大在2020年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储能专业,而在人工智能方面,教育部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计划也由西安交大牵头。产教融合平台的创建,融合了校企力量,实现企业做创新主体、提出问题,校企共同解决问题的产教融合模式。
在技术创新攻关方面,我们面向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领域开展研究。提出了极端事件风险辨识和评估理论,攻克了小概率、高风险事件捕捉的难题,同时提出了电力系统关键元件强化与多元灵活资源协同的主动防御方法,把电力系统对极端事件的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我们还对多类型分布式资源协调快速恢复方法做出探索。
此外,针对氢赋能的零碳智慧能源系统进行开拓性研究,在榆林科创新城建成全国首个规模化和实用化的含氢多能源供需系统示范项目,已运行了约3年。同时,西安交大也在抽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工程化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中国电建集团一同研制了我国首台套100千瓦抽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验证平台;和沈鼓集团合作研发我国首台套十万空分压缩机组。
西安交大的多项技术创新已经在电力系统得到应用。其中,电力系统极端事件防御与恢复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14个电网得到了应用,针对自然灾害和人为攻击进行有效预防,获得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国家能源局的高度认可,西安交大牵头进行相关立法评估工作,同时还承担了相关工程院的咨询项目。
针对未来能源发展,西安交大积极推进“未来能源电力产生、输送及控制”项目。未来在电力产生方面,重点突破聚变能源微枯缩重复频率运行的核心技术、材料和装备。在能源传输方面,计划通过现有的能源传输方式,实现远距离大功率无线传输技术,未来有望用于海上风电。在能源控制方面,计划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建模控制,实现未来能源高效管理。
此外,西安交大和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正共建清洁能源与储能的“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围绕绿色能源领域的全产业链合作,通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有望将中国在绿色能源发展的中国实践传播到“一带一路”国家。
文丨本报记者 杨沐岩/整理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责编丨李慧颖
来源:中国能源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