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山云报道从受助孩童到乡村教师,从语文班主任到科学名师,从课堂耕耘者到爱心传递者…… 二十六年来,桥西区明德路小学教师雷智林以一颗感恩之心扎根教育沃土,用党员的坚守践行育人承诺,将温暖与希望播撒在学生心中,书写了一段 “以爱育爱、以情传情” 的教育篇章。
河山云报道从受助孩童到乡村教师,从语文班主任到科学名师,从课堂耕耘者到爱心传递者…… 二十六年来,桥西区明德路小学教师雷智林以一颗感恩之心扎根教育沃土,用党员的坚守践行育人承诺,将温暖与希望播撒在学生心中,书写了一段 “以爱育爱、以情传情” 的教育篇章。
“动滑轮和定滑轮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用动滑轮提重物会更省力?”在明德路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课堂上,这些充满好奇的问题总能点燃学生们的探索热情。记者走进教室,将目光聚焦在讲台旁的雷智林老师身上,静静捕捉他与学生们一同徜徉在科学世界里的身影,感受这堂充满活力的科学课。
桥西区明德路小学六年级二班 陈逸轩:
我十分感谢雷老师,他不会把知识强硬地灌给我们,而是带我们做实验,观察生活中的科学。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科学也在生活中。
桥西区明德路小学四年级五班 郝洪玉:
科学老师上课超级认真负责,一讲课就能把我们带入进科学的殿堂。
初见雷老师时,他高高的个子,浑身透着庄稼人般的朴实劲儿;说话时声音不高,眉眼间总带着温和的笑意,哪怕学生反复追问同一个问题,他也会俯下身,拿着教具慢慢讲解,那份耐心像春日里的暖阳,让人不自觉地心生亲近。这份刻在骨子里的朴实与温柔,并非偶然 —— 它源于童年时他人给予的温暖馈赠。带着这份感恩,1999年,师范毕业的他没有犹豫,毅然回到熟悉的乡村,如愿站上三尺讲台,这一待,便是24年。
桥西区明德路小学教师 雷智林:
当时前15年教语文、数学当班主任,带了9个毕业班。
面对科学教师短缺的难题,他果断接过了担子,从未接触过科学教学的他,从零开始 “啃硬骨头”,白天跟着有经验的老教师听课,晚上抱着科学教材、实验手册读到深夜,就连周末,也泡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反复琢磨实验步骤,直到能熟练操作每一个教具。
在这个新岗位上,我一如既往地投入热情。孩子们总是围着我说,老师,科学真有意思。那一刻,我知道,我把科学的种子种到了农村娃娃的心里。
多年扎根科学教学一线,雷智林在科学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 他带领学生拿下的科技比赛奖项、设计的趣味实验教案,成了周边学校借鉴的 “宝藏资源”。可雷智林心里有个更坚定的念头:“好的教育成果,不该只留在我的课堂里。”2022年,雷智林牵头成立了桥西区科学名师工作室。
与年轻教师结成对子,帮他们研课、磨课。同时,我还到沽源、康保、张北等地送课下乡,为城区教育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桥西区明德路小学教师 田文涛:
雷老师是我们学校的骨干教师,也是我们都很敬仰的一位教师,课余时间还会带领学生们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比赛和活动,都取得了特别优异的成绩。比如说,我们班的申一诺同学就在雷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获得了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实践大赛的三等奖,这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在雷智林的带动下,学校里 “比着干、想着帮” 的氛围越来越浓:科学组的老师会定期一起研课,分享实验技巧;其他学科的老师也常借鉴他 “以学生为本” 的教学思路,大家都说,雷老师没说过什么大道理,但他扎根讲台、心系孩子的样子,就是最好的榜样。
桥西区明德路小学教师 刘思颖:
他对科学的热情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学生。
桥西区明德路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李浩海:
他始终践行育人使命,扎根科学教育,务实又有情怀,他以党员身份为引领。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把爱与责任融入教育点滴,把每一份精力都倾注在学生身上,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学校教师的榜样标杆。
二十六载教育路,雷智林收获了河北省优秀乡村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张家口市张桂梅式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张家口市优秀科技辅导员、桥西区优秀教师等荣誉。但他对教育的初心,却从未改变。
这份荣誉对我来说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鞭策,我觉得这份荣誉沉甸甸的。张桂梅老师说,我们要让孩子“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我坚信赤心若能成炬,就一定能照亮更多孩子的路。只要我们一路追光,这教坛上的春晖就永远不会灭。
投稿邮箱 : qxxcbxwk@163.com
来源:斗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