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为什么会失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21:30 1

摘要:今天聊聊闯王李自成。那个喊着“均田免粮”、拥兵百万、一路从陕西杀到北京,逼得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的闯王李自成,居然在踏入紫禁城42天后就狼狈出逃?更让人唏嘘的是,从巅峰到覆灭,他只用了短短一年——1644年4月还在接受百官朝拜,1645年5月就死在湖北九宫山一个

今天聊聊闯王李自成。那个喊着“均田免粮”、拥兵百万、一路从陕西杀到北京,逼得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的闯王李自成,居然在踏入紫禁城42天后就狼狈出逃?更让人唏嘘的是,从巅峰到覆灭,他只用了短短一年——1644年4月还在接受百官朝拜,1645年5月就死在湖北九宫山一个农夫的锄头下。明明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为什么最后会输得这么惨?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段历史,李自成到底做了哪些“自毁长城”的事,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咱们先回到1644年的春天,那时候的李自成,简直是全天下百姓的“救星”。你想想,明末那日子有多苦?地主占地不缴税,官府苛捐杂税一层叠一层,遇上灾年,老百姓只能啃树皮、卖孩子。就在这时候,李自成带着大顺军来了,喊出一句“均田免粮”——意思就是“有地大家种,不用交租子”,这对走投无路的农民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因为之前地主收租,十成粮食要拿七成,跟着李自成,至少能保住自己的口粮。那时候的大顺军,纪律也真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是口号,士兵要是敢抢老百姓一个窝头,直接砍头。所以一路上,老百姓都拿着水和粮食迎接,甚至还有少年主动参军——那时候谁能想到,这个让百姓翘首以盼的“闯王”,会在进京后变成另一个样子?

可谁也没想到,这份风光只维持了短短几十天,大顺军的好日子,从他们踏入北京城门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倒计时了。一开始,北京百姓还挺高兴,毕竟换了个新皇帝,还是“为民做主”的闯王,大家都跑到街上看大顺军进城,有的还挂起了“顺天应命”的牌子。但是,这种高兴劲儿没持续几天,百姓就发现:不对啊,这大顺军怎么跟之前不一样了?

先是普通士兵开始偷偷摸摸劫掠。一开始只是抢些商铺的绸缎、粮食,后来胆子越来越大,连老百姓家里的铁锅、被褥都敢搬。有个北京的老秀才在日记里写:“四月中旬,巷中哭声不绝,兵卒入户,不问男女,皆索钱财,无则打骂”——你想想,要是你家突然闯进来几个带刀的士兵,把你攒了一辈子的银子抢走,还把你老婆的首饰撸走,你还会觉得他们是“救星”吗?

不仅普通士兵变了,手握大权的将领们更是变本加厉,其中最过分的就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刘宗敏。刘宗敏本来是个铁匠,跟着李自成打天下,立了不少功,可一进北京,就彻底飘了。他不仅抢了明朝官员的宅子,还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抓了起来,逼他交银子。更要命的是,他居然把吴三桂的妾室陈圆圆抢了去,天天吃喝玩乐。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抢了个女人吗?至于这么严重?但你要知道,吴三桂当时手里握着“关宁铁骑”——这可是明末少数能跟清军抗衡的精锐,而且他守的山海关,是清军入关的唯一陆路通道。李自成一开始也想招降吴三桂,还派了人送银子、送粮草,吴三桂本来都动心了,准备投降。可就在半路上,他听说父亲被抓、陈圆圆被抢,当场就怒了,说了句“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转头就回了山海关,还派人去跟清军的多尔衮联络。

我敢说,刘宗敏抢陈圆圆这件事,虽然不是吴三桂降清的唯一原因,但绝对是“最后一根稻草”。李自成后来也知道错了,找刘宗敏谈话,说“三桂不降,皆因汝也,宜速释之”,可刘宗敏根本不听,还说“我跟你打天下,难道不能享受几天?”你看,连自己的核心将领都管不住,李自成这“皇帝”当得有多悬?

如果说抢百姓、抢陈圆圆只是“失人心”,那李自成在军事上的操作,就是纯粹的“送命”了。他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低估了山海关的重要性,更低估了吴三桂和清军的威胁。

当时有人劝李自成:“闯王,山海关是天下之险,吴三桂有精兵数万,不可轻视,不如派主力去驻守,再好好安抚吴三桂,免得他投靠清军。”可李自成根本没听进去,他觉得:明朝都灭了,吴三桂就是个丧家之犬,只要我派个人去劝降,他肯定会乖乖投降。所以他只派了降将唐通带了几千人去山海关,自己则留在北京忙着准备登基大典,连粮草、军械都没给唐通准备充足。

结果呢?唐通到了山海关,根本管不住吴三桂,反而被吴三桂打得落花流水。吴三桂一边打唐通,一边派人去沈阳找多尔衮,说“愿以黄河为界,与清共分天下,请清军助我报仇”。多尔衮多精明啊,他早就想入关了,一看吴三桂主动找上门,立马带了十万八旗兵,日夜兼程往山海关赶。

等李自成知道吴三桂反了,才慌了神,赶紧召集军队去打山海关。可这时候已经晚了——他只带了6万大军,而且这6万人里,还有不少是刚投降的明朝士兵,根本没什么战斗力。更要命的是,他居然没料到清军会来帮忙,觉得自己对付吴三桂绰绰有余。

所以,当大顺军和吴三桂的军队在一片石(山海关附近)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清军的铁骑突然从侧面冲了出来。大顺军的士兵哪里见过这种阵仗?清军的八旗兵都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战斗力远超大顺军的流民武装。一瞬间,大顺军就乱了阵脚,士兵们开始逃跑,互相踩踏,死伤无数。李自成在山上看着自己的军队像潮水一样退下来,只能长叹一声,带着残兵往北京逃。

这一战,不仅让李自成丢了山海关,更丢了大顺军的精锐——6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能逃回来的还不到1万人。更重要的是,清军从此打开了入关的大门,多尔衮带着军队一路追着李自成打,而李自成呢?从这以后就彻底没了底气,只能一路往西逃,再也没组织起像样的抵抗。

军事上的惨败还没缓过劲来,大顺军内部的问题就像烂疮一样全暴露出来了,这才是压垮李自成的最后一根稻草。你可能不知道,大顺军虽然号称“百万之众”,但本质上就是一支“流民武装”——大部分士兵都是破产的农民、逃兵,没受过正规训练,也没什么纪律可言。入京前,大家还能靠着“均田免粮”的口号凝聚在一起;入京后,一看有好处可抢,谁还愿意打仗?

更严重的是,大顺军里根本没有懂治理的人才。李自成的核心团队里,要么是武将(比如刘宗敏、李过),要么是算命的、江湖术士(比如牛金星、宋献策),几乎没有一个人懂文官制度、财税管理。你想想,打下了北京,控制了半个中国,总得有人收税、管地方吧?可大顺军呢?凡是明朝的官员,要么被抓去“追赃助饷”(就是逼他们交银子),要么吓得跑了;凡是大顺军占领的州县,要么是派个武将去瞎指挥,要么是没人管,老百姓交了粮却得不到保护,土匪、强盗到处都是。

有个河南的县令后来回忆:“大顺军派来的官,来了就抢银子,抢完就走,根本不管百姓死活。有次闹旱灾,百姓去求官放粮,官却说‘老子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放粮的’,直接把百姓赶跑了。”你看,这样的统治,老百姓能不失望吗?之前支持大顺军的农民,后来都纷纷反抗,有的甚至加入了清军——因为清军至少还会说“轻徭薄赋”,而大顺军只会抢。

而且,大顺军内部还开始互相猜忌、内斗。牛金星因为嫉妒李岩(大顺军里少数有文化的将领),就诬陷李岩要谋反,李自成居然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李岩杀了。李岩一死,大顺军里的有识之士都寒了心,不少人偷偷跑了。所以,当清军追上来的时候,大顺军不仅没了战斗力,连人心都散了,失败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如果说内部问题是“内伤”,那外部的清军就是给李自成致命一击的“尖刀”,而且这把尖刀,还带着李自成自己送的“刀柄”。你可能会问,清军为什么能这么快打败大顺军?难道只是因为战斗力强?当然不是,更重要的是,多尔衮比李自成懂政治,他知道怎么争取人心。

多尔衮一进北京,就做了三件事,每一件都打在李自成的“软肋”上:第一,为崇祯皇帝发丧,说自己是“为明朝报仇”,还让明朝的官员官复原职——这一下就把那些被李自成逼反的土绅、官员拉到了自己这边;第二,宣布“减免赋税”,说“自今以后,田赋悉照万历年间则例征收,不得加派”——你想想,老百姓之前被李自成的士兵抢,现在清军来了不仅不抢,还减税,能不支持吗?第三,严明军纪,规定“士兵不得劫掠百姓,违者立斩”——有个清军士兵抢了老百姓一个鸡,多尔衮直接把他砍了头,挂在城楼上示众,这下没人敢乱来了。

反观李自成,他做的正好相反:逼死士绅、劫掠百姓、不管军纪。所以,清军入关后,越来越多的人投靠清军,而大顺军则越来越孤立。更要命的是,清军不仅有强大的战斗力,还有清晰的战略——多尔衮一开始就明确“先灭大顺,再统中原”,而李自成呢?他到死都没搞清楚自己的敌人到底是谁,一会儿打明朝残余,一会儿打清军,一会儿又打张献忠的大西军,根本没有统一的战略。

换句话说,李自成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敌人”,而是一个既有强大武力,又懂政治策略的成熟集团。他的大顺军,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一把刀就想跟成年人打架,输了其实一点都不意外。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李自成的失败都是因为他运气差,或者手下人不争气。但进一步理解的话,李自成的失败,从来不是“运气差”,而是农民起义军的“历史局限性”——他们能推翻一个旧王朝,却建不起一个新王朝。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本质上只是想“改朝换代”,而不是想“改变制度”。他们喊着“均田免粮”,但从来没有真正想过怎么落实——没有制定土地政策,没有建立财税体系,甚至没有培养懂治理的人才。他们以为,只要打下北京,坐上皇位,天下就太平了;以为只要靠暴力,就能让所有人服从。可他们忘了,统治天下靠的不是刀枪,而是人心,是制度,是让老百姓能活下去的希望。

李自成入京后,其实有很多次机会可以挽回局面:如果他能管住刘宗敏,不逼反吴三桂;如果他能停止“追赃助饷”,安抚士绅;如果他能重视山海关,做好军事准备;如果他能建立行政体系,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哪怕只做到其中一件,他都不至于输得这么快。

可历史没有“如果”。李自成从“闯王”变成“败亡之君”,不是因为他不够勇猛,也不是因为他不够幸运,而是因为他不懂: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赢得民心难,失去民心却只需要几天。

看到这里,你心里可能也有自己的想法了吧?如果李自成当初没有逼反吴三桂,如果他没有让士兵劫掠百姓,如果他有懂治理的人才,他能成功建立一个新王朝吗?或者你觉得,就算没有这些问题,农民起义军真的能坐稳江山吗?毕竟,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明朝的朱元璋,几乎没有农民起义军能真正长久地统治天下。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聊聊这段让人唏嘘的历史,看看从李自成的失败里,我们能读懂些什么。

来源:看局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