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锐龙9 9950X3D散热需求测试:谁才是全面旗舰的最佳拍档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8 17:07 1

摘要:今年3月11日,AMD的锐龙9 9950X3D和锐龙9 9900X3D两款双CCD的3D V-Cache新品正式解禁,分别对应16核心和12核心,我们也对于前者做了详细评测,整体表现相当令人满意,称得上是目前最为全面的消费级处理器。而谈到锐龙9 9950X3D

今年3月11日,AMD的锐龙9 9950X3D和锐龙9 9900X3D两款双CCD的3D V-Cache新品正式解禁,分别对应16核心和12核心,我们也对于前者做了详细评测,整体表现相当令人满意,称得上是目前最为全面的消费级处理器。而谈到锐龙9 9950X3D的散热需求,得益于新一代3D V-Cache技术,它的积热问题相比前两代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散热器的性能要求理论上要低不少。

其实,我们在此前已经对锐龙7 9800X3D、锐龙7 9700X以及锐龙9 9950X做过散热需求测试,从前两个单CCD型号的表现来看,可以大致推测出锐龙9 9950X3D大概率是和锐龙9 9950X差不多的。因此这次的测试我们就结合用户群体的散热器搭配习惯,找来与锐龙9 9950X3D相对契合的240/360一体式水冷、双塔风冷以及单塔风冷代表,看看拥有不同尺寸与散热设计的它们谁才是锐龙9 9950X3D的最强拍档,以及它们之间的性能差距如何。

参测产品介绍

LG700 PRO是钛钽继去年的SJ-A080、SJ-A090之后的最新力作,首次向旗舰散热市场发起冲击。其搭载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性能水泵X6M-P,并在冷头内部配备转速高达3000 RPM的轴流风扇辅助散热。冷排设计贯彻加厚至29mm的优良传统,从细节上与常规的竞品拉开差距。三把散热风扇采用的是磁吸拼接及30mm加厚设计的FC700 PRO,最大转速3200 RPM下可提供115.32 CFM的风量与7.48mmH2O的静压,彻底吹透冷排上的高密度鳍片。六年只换不修、漏液包赔且支持个人送保的售后服务体现出了钛钽对自身产品品质的信心。当然,它的机械风造型和冷头屏幕也是独具匠心,虽然不是本篇的侧重点,大家欣赏一下实拍图即可。

九州风神的阿萨辛4 VC VISION是目前为数不多能够比肩猫头鹰NH-D15 G2的风冷旗舰,其采用了VC均热板来取代常规的纯铜底座,大大增强了塔体与处理器顶盖之间的传热效率,很好地弥补了标准版阿萨辛4的不足,标称TDP来到了280W+。简洁优雅的外观设计配上专业感十足的数显屏,也是成为它在消费者心中的重点加分项。

酷冷至尊HYPER 612 APEX是今年风冷市场的搅局者之一,单塔身材带来了出色的安装兼容性,六根超导复合热管+双莫比乌斯风扇提供媲美双塔的散热性能与静音体验。它在我们的首发评测当中面对锐龙7 9800X3D交出了不错的答卷,那么又能否与功耗更大的锐龙9 9950X3D一战呢?

说到紧凑型安装,240一体式水冷绝对算得上是“小钢炮”主机用户的首选了。不过,目前大部分散热厂商都把旗舰系列的重心放在360规格上,因此,主打性价比的240一体式水冷系列反而是主力军。我们在大半年前就已经见识过钛钽 SJ-A090 360的在Intel平台上的均衡表现(前往评测>>>),其Martech X6自研水泵不仅拥有高达3800RPM的转速,铜底面积和内部的鳍片密度也做得非常大,提供冗余度较高的受热面积。冷头顶盖支持拆卸,可以进一步降低高度,兼容散热器限高较为严苛的机箱。

上面提到的四款散热器由于尺寸规格及系列定位的差异,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小的价格跨度,因此本次测试仅针对产品类型的性能表现进行比较,为大家在整机的选购搭配上提供参考。

测试方法与说明

测试平台方面,主板和显卡我们都选择了微星热产品,前者是MPG X870E EDGE TI WIFI 刀锋钛,后者则是他们当下的旗舰型号RTX 5090 D SUPRIM SOC 超龙,相信完全能够配得上这颗锐龙9 9950X3D了。内存不需要过于追求高频,DDR5-6000甜点频率加上低时序足够发挥AM5平台的绝大部分功力,这里我们选择的是海盗船的复仇者 RGB DDR5-6000 CL30 32GB套条。其余配件大家可以查看下方表格。

为了模拟不同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测试的项目当然不会仅仅局限于默认设置,我们根据微星AM5主板的BIOS特性,让锐龙9 9950X3D分别在默认、开启PBO选项以及采用内置降压超频预设方案下跑Cinebench R23多线程基准测试和《赛博朋克2077》基准测试(1080P分辨率,画质光栅超高,方便体现性能差距),以模拟生产力和游戏场景,并记录下过程中的功耗、温度等数据。在我们的三种设置中还是会统一将内存的EXPO超频预设开启,同时将风扇转速调至最高,以保证散热器性能充分发挥。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四款散热器的具体表现吧。

性能测试

默认设置

在10分钟的Cinebench R23多线程基准测试里,四款散热器均跑满了200W的默认功耗上限,钛钽 LG700 PRO 360和SJ-A090毫无悬念地拿下了前两名,领先旗舰风冷阿萨辛4 VC VISION有10℃之多。相比之下,两款风冷的温度差距则非常小,仅0.6℃,且离95℃的默认温度墙不远,放到机箱内部很容易高温降频。

刚好微星BIOS对处理器的调度基本上和温度有关,温度越低,性能释放越好。结合最终的得分,四者的性能表现就更加直观了。两款风冷分数接近,可视为测试误差。钛钽这边由于温度较低,核心频率得到额外加成,分数明显高出一些。

游戏对处理器的多核性能需求就没那么高了,这个负载下功耗只跑到了100W出头,依然是散热越好性能释放越激进。不过,相较于前面的满载情况,这时风冷与水冷的温度差距明显缩小,均低于75℃,还算能够让人接受。而体现在游戏帧数上,四者的差距并不明显。

开启PBO选项

如果你是第一次进入微星AMD主板的新版BIOS,页面会弹出PBO设置界面,提示用户可以选择开启以获得更好的处理器性能。这时,大家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将其开启,毕竟白给的性能提升,不要白不要。

选择完并保存后,我们就能看到,微星这个PBO开启并不只是单纯的Enable,超频等级拉满至10X之余还给到了小幅度的负压,稍微降低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

尽管如此,仅5的负压值带来的降温效果十分有限,四款散热器都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两款风冷散热器均勉强将满载的锐龙9 9950X3D控制在95℃温度墙之内,测试过程偶有降频,大部分时间两个CCD的核心频率都能到更高的5075MHz。相比之下,水冷这边的情况要好不少。另外,受到高温影响,内部电阻值变大,此时处理器的功耗并不是越高越好。

反映到Cinebench R23的成绩上面,单塔的酷冷至尊 HYPER 612 APEX和双塔+VC均热板底座的九州风神 阿萨辛4 VC VISION不再是半斤八两,而是抛离了2.4%的距离,与水冷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双塔的物理优势终于在处理器达到更高功耗的时候得到了体现。

继续来到游戏环节。随着处理器负载降低,负压的作用同样显现出来了,温度控制上风冷阵营获益更多,各自的游戏帧数也有了提升,不过水冷将领先优势扩大到了10帧左右。

PBO降压超频预设方案

对于玩AMD超频的老手来说,微星的PBO Enable显然未能将锐龙9 9950X3D的性能压榨到极致,仅5的负压值完全是轻描淡写。然而考虑到大部分玩家不太想去慢慢折腾参数,微星也给到了好几个非常方便的降压超频预设方案,BIOS主页面的PBO选项里面就能看到。

因为本次参测的散热器都是旗舰水准,我们就不选保守派的Set Thermal Point温度墙方案了,直接试Enhanced Mode增强模式和Enhance Mode Boost进阶增强模式。

不仅如此,我们还进入了 PBO 详细设置页面,将加速频率的上限进一步开放至+200MHz,彻底解放我们手上这颗锐龙9 9950X3D。遗憾的是,经一轮稳定性测试下来,仅Enhanced Mode 1可以稳定通过游戏和Cinebench R23测试,大概率是其体质不佳。因此下面我们就只展示Enhanced Mode 1的测试结果。

不出所料,Enhanced Mode 1的负压调教更加激进,直接把锐龙9 9950X3D超频后的温度拉回了默认时的温度状态,风冷阵营的功耗更是从PBO Enable的238~245W压低到220~225W,水冷则更多是核心频率上的提升。此时,四者的得分都能跑上44000+,水冷差点突破45000分大关。

激进的负压还是未能帮助超频后的锐龙9 9950X3D在中负载的游戏场景中获得明显的降温成效,四款散热器的温度差距最大不到5℃,落实到游戏帧数上也是一样的情况,但论功耗释放,水冷依然是最稳的那个。

总结

从锐龙9 9950X3D高达5599元的售价不难看出,购买它的人群大部分都会追求极致的性能体验,选购散热器自然也不会吝啬,唯一纠结的应该就是选风冷还是选水冷的问题了。本次评测我们也是针对性地选出四款产品进行对比。

作为单塔风冷旗舰的酷冷至尊 HYPER 612 APEX体积偏小,有着相对不错的安装兼容性,整体性能能和体积大上一圈的双塔旗舰九州风神 阿萨辛4 VC VISION战个四六开。不过,两者面对高负载下的锐龙9 9950X3D均稍显吃力,不论是采用默认设置还是开启PBO降压超频预设选项,都较为接近95度的默认温度墙,对机箱的风道构建有较高的要求且容易受到显卡热量的影响。

钛钽的两款水冷代表在三轮六项的测试中均保持着绝对的领先优势,稳定输出,能够完全消除用户的温度焦虑,保证锐龙9 9950X3D在任何使用场景下都能满血发挥。同时,水冷在机箱风道构建上相较风冷更具优势,作为进风端可直接避免显卡热量带来的影响。另外,钛钽 LG700 PRO 360的冷头内置风扇也能带动机箱内的空气流动,降低主板供电温度。

说到耐用度,物理性质决定了水冷是怎么也比不过风冷的了,不过钛钽提供了长达6年的个人送保、漏液包赔服务,用户至少在这段时间内是不用担心售后问题的,而且6年基本上符合大部分用户的正常更新周期。总的来说,一体式水冷相比风冷散热器有着更高的解热性能,能更好地处理处理器的积热问题,不管是240还是360规格,均值得冠以锐龙9 9950X3D最佳拍档之名。本文约 3710 字、39 张图表,需 7 分钟阅读 (切换至标准版)

今年3月11日,AMD的锐龙9 9950X3D和锐龙9 9900X3D两款双CCD的3D V-Cache新品正式解禁,分别对应16核心和12核心,我们也对于前者做了详细评测,整体表现相当令人满意,称得上是目前最为全面的消费级处理器。而谈到锐龙9 9950X3D的散热需求,得益于新一代3D V-Cache技术,它的积热问题相比前两代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散热器的性能要求理论上要低不少。

其实,我们在此前已经对锐龙7 9800X3D、锐龙7 9700X以及锐龙9 9950X做过散热需求测试,从前两个单CCD型号的表现来看,可以大致推测出锐龙9 9950X3D大概率是和锐龙9 9950X差不多的。因此这次的测试我们就结合用户群体的散热器搭配习惯,找来与锐龙9 9950X3D相对契合的240/360一体式水冷、双塔风冷以及单塔风冷代表,看看拥有不同尺寸与散热设计的它们谁才是锐龙9 9950X3D的最强拍档,以及它们之间的性能差距如何。

参测产品介绍

LG700 PRO是钛钽继去年的SJ-A080、SJ-A090之后的最新力作,首次向旗舰散热市场发起冲击。其搭载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性能水泵X6M-P,并在冷头内部配备转速高达3000 RPM的轴流风扇辅助散热。冷排设计贯彻加厚至29mm的优良传统,从细节上与常规的竞品拉开差距。三把散热风扇采用的是磁吸拼接及30mm加厚设计的FC700 PRO,最大转速3200 RPM下可提供115.32 CFM的风量与7.48mmH2O的静压,彻底吹透冷排上的高密度鳍片。六年只换不修、漏液包赔且支持个人送保的售后服务体现出了钛钽对自身产品品质的信心。当然,它的机械风造型和冷头屏幕也是独具匠心,虽然不是本篇的侧重点,大家欣赏一下实拍图即可。

九州风神的阿萨辛4 VC VISION是目前为数不多能够比肩猫头鹰NH-D15 G2的风冷旗舰,其采用了VC均热板来取代常规的纯铜底座,大大增强了塔体与处理器顶盖之间的传热效率,很好地弥补了标准版阿萨辛4的不足,标称TDP来到了280W+。简洁优雅的外观设计配上专业感十足的数显屏,也是成为它在消费者心中的重点加分项。

酷冷至尊HYPER 612 APEX是今年风冷市场的搅局者之一,单塔身材带来了出色的安装兼容性,六根超导复合热管+双莫比乌斯风扇提供媲美双塔的散热性能与静音体验。它在我们的首发评测当中面对锐龙7 9800X3D交出了不错的答卷,那么又能否与功耗更大的锐龙9 9950X3D一战呢?

说到紧凑型安装,240一体式水冷绝对算得上是“小钢炮”主机用户的首选了。不过,目前大部分散热厂商都把旗舰系列的重心放在360规格上,因此,主打性价比的240一体式水冷系列反而是主力军。我们在大半年前就已经见识过钛钽 SJ-A090 360的在Intel平台上的均衡表现(前往评测>>>),其Martech X6自研水泵不仅拥有高达3800RPM的转速,铜底面积和内部的鳍片密度也做得非常大,提供冗余度较高的受热面积。冷头顶盖支持拆卸,可以进一步降低高度,兼容散热器限高较为严苛的机箱。

上面提到的四款散热器由于尺寸规格及系列定位的差异,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小的价格跨度,因此本次测试仅针对产品类型的性能表现进行比较,为大家在整机的选购搭配上提供参考。

测试方法与说明

测试平台方面,主板和显卡我们都选择了微星热产品,前者是MPG X870E EDGE TI WIFI 刀锋钛,后者则是他们当下的旗舰型号RTX 5090 D SUPRIM SOC 超龙,相信完全能够配得上这颗锐龙9 9950X3D了。内存不需要过于追求高频,DDR5-6000甜点频率加上低时序足够发挥AM5平台的绝大部分功力,这里我们选择的是海盗船的复仇者 RGB DDR5-6000 CL30 32GB套条。其余配件大家可以查看下方表格。

为了模拟不同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测试的项目当然不会仅仅局限于默认设置,我们根据微星AM5主板的BIOS特性,让锐龙9 9950X3D分别在默认、开启PBO选项以及采用内置降压超频预设方案下跑Cinebench R23多线程基准测试和《赛博朋克2077》基准测试(1080P分辨率,画质光栅超高,方便体现性能差距),以模拟生产力和游戏场景,并记录下过程中的功耗、温度等数据。在我们的三种设置中还是会统一将内存的EXPO超频预设开启,同时将风扇转速调至最高,以保证散热器性能充分发挥。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四款散热器的具体表现吧。

性能测试

默认设置

在10分钟的Cinebench R23多线程基准测试里,四款散热器均跑满了200W的默认功耗上限,钛钽 LG700 PRO 360和SJ-A090毫无悬念地拿下了前两名,领先旗舰风冷阿萨辛4 VC VISION有10℃之多。相比之下,两款风冷的温度差距则非常小,仅0.6℃,且离95℃的默认温度墙不远,放到机箱内部很容易高温降频。

刚好微星BIOS对处理器的调度基本上和温度有关,温度越低,性能释放越好。结合最终的得分,四者的性能表现就更加直观了。两款风冷分数接近,可视为测试误差。钛钽这边由于温度较低,核心频率得到额外加成,分数明显高出一些。

游戏对处理器的多核性能需求就没那么高了,这个负载下功耗只跑到了100W出头,依然是散热越好性能释放越激进。不过,相较于前面的满载情况,这时风冷与水冷的温度差距明显缩小,均低于75℃,还算能够让人接受。而体现在游戏帧数上,四者的差距并不明显。

开启PBO选项

如果你是第一次进入微星AMD主板的新版BIOS,页面会弹出PBO设置界面,提示用户可以选择开启以获得更好的处理器性能。这时,大家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将其开启,毕竟白给的性能提升,不要白不要。

选择完并保存后,我们就能看到,微星这个PBO开启并不只是单纯的Enable,超频等级拉满至10X之余还给到了小幅度的负压,稍微降低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

尽管如此,仅5的负压值带来的降温效果十分有限,四款散热器都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两款风冷散热器均勉强将满载的锐龙9 9950X3D控制在95℃温度墙之内,测试过程偶有降频,大部分时间两个CCD的核心频率都能到更高的5075MHz。相比之下,水冷这边的情况要好不少。另外,受到高温影响,内部电阻值变大,此时处理器的功耗并不是越高越好。

反映到Cinebench R23的成绩上面,单塔的酷冷至尊 HYPER 612 APEX和双塔+VC均热板底座的九州风神 阿萨辛4 VC VISION不再是半斤八两,而是抛离了2.4%的距离,与水冷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双塔的物理优势终于在处理器达到更高功耗的时候得到了体现。

继续来到游戏环节。随着处理器负载降低,负压的作用同样显现出来了,温度控制上风冷阵营获益更多,各自的游戏帧数也有了提升,不过水冷将领先优势扩大到了10帧左右。

PBO降压超频预设方案

对于玩AMD超频的老手来说,微星的PBO Enable显然未能将锐龙9 9950X3D的性能压榨到极致,仅5的负压值完全是轻描淡写。然而考虑到大部分玩家不太想去慢慢折腾参数,微星也给到了好几个非常方便的降压超频预设方案,BIOS主页面的PBO选项里面就能看到。

因为本次参测的散热器都是旗舰水准,我们就不选保守派的Set Thermal Point温度墙方案了,直接试Enhanced Mode增强模式和Enhance Mode Boost进阶增强模式。

不仅如此,我们还进入了 PBO 详细设置页面,将加速频率的上限进一步开放至+200MHz,彻底解放我们手上这颗锐龙9 9950X3D。遗憾的是,经一轮稳定性测试下来,仅Enhanced Mode 1可以稳定通过游戏和Cinebench R23测试,大概率是其体质不佳。因此下面我们就只展示Enhanced Mode 1的测试结果。

不出所料,Enhanced Mode 1的负压调教更加激进,直接把锐龙9 9950X3D超频后的温度拉回了默认时的温度状态,风冷阵营的功耗更是从PBO Enable的238~245W压低到220~225W,水冷则更多是核心频率上的提升。此时,四者的得分都能跑上44000+,水冷差点突破45000分大关。

激进的负压还是未能帮助超频后的锐龙9 9950X3D在中负载的游戏场景中获得明显的降温成效,四款散热器的温度差距最大不到5℃,落实到游戏帧数上也是一样的情况,但论功耗释放,水冷依然是最稳的那个。

总结

从锐龙9 9950X3D高达5599元的售价不难看出,购买它的人群大部分都会追求极致的性能体验,选购散热器自然也不会吝啬,唯一纠结的应该就是选风冷还是选水冷的问题了。本次评测我们也是针对性地选出四款产品进行对比。

作为单塔风冷旗舰的酷冷至尊 HYPER 612 APEX体积偏小,有着相对不错的安装兼容性,整体性能能和体积大上一圈的双塔旗舰九州风神 阿萨辛4 VC VISION战个四六开。不过,两者面对高负载下的锐龙9 9950X3D均稍显吃力,不论是采用默认设置还是开启PBO降压超频预设选项,都较为接近95度的默认温度墙,对机箱的风道构建有较高的要求且容易受到显卡热量的影响。

钛钽的两款水冷代表在三轮六项的测试中均保持着绝对的领先优势,稳定输出,能够完全消除用户的温度焦虑,保证锐龙9 9950X3D在任何使用场景下都能满血发挥。同时,水冷在机箱风道构建上相较风冷更具优势,作为进风端可直接避免显卡热量带来的影响。另外,钛钽 LG700 PRO 360的冷头内置风扇也能带动机箱内的空气流动,降低主板供电温度。

说到耐用度,物理性质决定了水冷是怎么也比不过风冷的了,不过钛钽提供了长达6年的个人送保、漏液包赔服务,用户至少在这段时间内是不用担心售后问题的,而且6年基本上符合大部分用户的正常更新周期。总的来说,一体式水冷相比风冷散热器有着更高的解热性能,能更好地处理处理器的积热问题,不管是240还是360规格,均值得冠以锐龙9 9950X3D最佳拍档之名。

来源:超能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