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9月11日,世界知名存储芯片巨头闪迪(Sandisk)美股大涨14%。自8月21日开始,闪迪已15连阳,累计涨幅近90%。另一美股存储产品龙头公司美光科技,收盘大涨超7%。
一年大涨80%!
千亿科技巨头兆易创新,继9月11日涨停后,12日午后开盘2分钟便拉升涨停,尾盘炸板,最后收涨7.21%。
最直接的利好消息:当地时间9月11日,世界知名存储芯片巨头闪迪(Sandisk)美股大涨14%。自8月21日开始,闪迪已15连阳,累计涨幅近90%。另一美股存储产品龙头公司美光科技,收盘大涨超7%。
作为国产存储芯片龙头的兆易创新,周五当天市值一度突破1300亿。但是,两连板未遂给未来蒙上阴影,下周一或有大戏上演。
这家科技龙头质地如何?大起大落的业绩背后有什么玄机?14万散户,以及长期重仓的私募大佬葛卫东为何继续坚守?
1/大佬看中了什么
兆易创新主要业务为存储器、微控制器、传感器和模拟芯片。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重构的浪潮中,兆易创新凭借全品类布局的独特优势成为市场焦点。
作为全球唯一在NOR Flash、SLC NAND Flash、利基型 DRAM 和 MCU 领域均跻身全球前十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其产品矩阵覆盖了从存储到控制的关键芯片品类。这种 “存储 + 控制” 的双轮驱动模式,使其在国产替代进程中占据战略高地。
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看好,私募大佬葛卫东更是长期位居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高达1872万股。他们看中的正是兆易创新的两大业务增长点:
首先是汽车电子的爆发式增长为公司注入强劲动力。国产新能源车弯道超车,带火了N多产业链,兆易创新也是受益者。智能汽车的MCU搭载量已达300个左右,较传统汽车实现翻倍增长。兆易创新的车规级Flash产品累计出货量突破1亿颗,GD32A7系列车规级MCU已进入比亚迪、理想、小鹏等主流车企供应链,相关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80%。
其次,重头戏是最具想像力的Ai。Ai技术的普及催生兆易创新新的增长极。随着 AI PC 和服务器对存储容量需求的持续升级,兆易创新率先实现45nm节点SPI NOR Flash大规模量产,其推出的双电压供电SPI NOR Flash产品完美适配智能可穿戴、边缘AI等新兴领域。在端侧AI领域,基于GD32VW553 MCU 打造的AI大语言模型方案已实现商业化落地,支持多家AI大模型对接,开启了语音交互的新场景。
上面这两点看起来有点晦涩,总之就是有核心技术,得到了认可。
科技企业,更大的空间不只是本土,更在全世界。目前来看,兆易创新全球化战略布局成效显著。2025年上半年,公司国际总部在新加坡正式成立,同时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申请,加速推进全球营销网络建设。
今年以来,科技龙头赴港上市成潮流,兆易创新也不甘人落,这也是国际化重要落子。
2/财报里有什么
概念决定一时涨跌,业绩才是长远。
兆易创新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15%;归母净利润5.75亿元,同比增长11.31%,业绩延续稳健增长态势。
这份成绩单背后,既有结构性亮点,也暗藏不容忽视的隐忧。我们分业务板块来看,就一清二楚:
存储业务作为核心支柱,上半年实现营收28.45亿元,同比增长9.23%,毛利率维持在38.50% 的较高水平。其中NOR Flash业务受益于消费国补政策和旺季效应,在手机屏幕、AI PC等领域需求拉动下实现稳步增长;利基型DRAM业务表现更为抢眼,在行业供给格局改善的背景下实现量价齐升,毛利率季度环比改善明显,成为存储板块的增长亮点。
MCU业务增速领先,上半年营收9.59亿元,同比增长19.11%。公司持续丰富产品矩阵,新增GD32C231系列入门型MCU,在小家电、BMS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快速铺开。工业领域已成为MCU第一大营收来源,在光伏逆变器、工商业储能BMS等新兴场景的解决方案获得市场验证,与长虹控股的战略合作更将加速智慧家电领域的渗透。
传感器业务表现相对平淡,上半年营收1.93亿元,同比微增0.53%。尽管公司推出了自互容一体电容式触摸板控制芯片并实现头部企业量产,但消费电子市场复苏乏力制约了增长空间。值得关注的是模拟芯片业务,通过收购苏州赛芯并有效整合资源,相关收入同比实现超过4.5倍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户均持股市值从一季度的53.17万元上升至60.99万元,股东户数减少5.62%至13.78万人,持股呈现集中趋势。
这表明机构投资者在逐步增持,而散户结构的优化本应增强股价稳定性,为何反而出现剧烈波动?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上半年研发投入强度有所下降,引发市场对技术迭代速度的担忧;另一方面是消费补贴政策即将退坡的预期,让资金对下半年消费电子需求产生分歧。
展望未来,半导体行业整体处于复苏周期,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9%,A股半导体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达30%。兆易创新11.31%的净利润增速虽跑赢营收增长,但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增收缓增利”的局面,何时能缓解,充满悬念。
尤其是近年来,兆易创新净利润大起大落,2021年高达23.37亿,2023年直接跳水至1.61亿。背后暴露的是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大,费用控制能力弱。若公司有稳定的定价权和成本控制能力,净利润才不会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
在国产替代的长期逻辑与短期业绩波动的博弈中,兆易创新未来走势,需更多时间来验证。风口可以踩,最关键的还是实打实的业务和业绩!
撰稿:强国财经的强总
编辑:飞飞 排版:陈雨 校对:王哲
(友情提示: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数据支持:公司公告、Wind、龙虎榜、同花顺)
来源:老鱼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