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瑾:身高1.72体重43公斤,未婚未育,哥哥也不婚,她父母怎么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3 13:48 1

摘要:她虽然事业有成,但是一直未婚未育,更令人唏嘘的是,他的亲哥哥也一直未婚,也没有孩子。

她身高1米72,但体重却只有43公斤。

据说她为了保持身材20年不吃米饭,她就是国家一级演员陈瑾。

她虽然事业有成,但是一直未婚未育,更令人唏嘘的是,他的亲哥哥也一直未婚,也没有孩子。

这样另类的日子,不免多少让人好奇,他们为啥会这么选?她父母,又是怎么慢慢接受的?

1964年,陈瑾出生在山东济南,家里是标准的军人家庭。

父亲是国防大学的教授,母亲是话剧演员。哥哥陈准,是她从小最亲近的人,也算是她童年时候的“第一批观众”。

他们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院子里孩子不少,大家都爱凑热闹,可陈瑾和哥哥总是自己玩。别人打仗、跳房子,他们一个看画,一个编故事,还会一边讲一边演。

不是性格怪,就是习惯了独处。

陈瑾说,她小时候总想跟别人不一样。她会穿破棉袄、打补丁的裤子去上学,不是因为穷,就想要那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这种劲儿,她一直带到大了。不光体现在性格上,也影响了她后来的职业和感情。

19岁,她考上了山东艺术学院戏剧系。不算漂亮的她,很早知道,想在这行走下去,只能靠真本事。

大二那年排练一出教学剧,老师让她女扮男装演一个问题少年,她一上台就变了,眼神、声音、气场都跟平时判若两人。

那场戏结束后,掌声很久没停。

她第一次觉得,自己可能真的适合演戏。

1987年,她毕业,被分配到空政话剧团。

不久拍了第一部电影《被吞噬的女子》,演的是女主角,可上映后没什么反响,导演的评价也挺伤人:“没观众缘,不上镜。”

她一度想放弃,甚至转学服装设计,准备换条路走。

可就在那个时候,导演石学海打来电话。

他要拍一部叫《山不转水转》的电视剧,看了陈瑾的片子,觉得她演得“很真”,坚持要她来演女主角“变儿”。

那是一部乡村剧,不煽情,不包装,全靠生活细节撑戏。

陈瑾演得接地气,朴素但不做作,一上线就把观众的情绪带走了。

连那英唱主题歌也因此出圈。

那部剧播出后,她拿下了人生第一座飞天奖。

那是她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原来我不是没人看得见。”

她一直是那种不抢戏、不出头的人。但这些年演下来,属于她的东西,没人能拿走。

在《横空出世》里,她演原子弹科学家的妻子王茹慧,不声不响地撑起了整部片子的情感底色。那年,她拿下金鸡奖最佳女配角,也拿了华表奖优秀女演员。

后来张艺谋拍《满城尽带黄金甲》,邀请她出演悲情角色“蒋氏”,只是个配角,但演得极具分量。张艺谋后来说过一句话:“她完全可以演皇后。”

《唐山大地震》开拍前,陈道明亲自打电话请她出演董桂兰——一个养女二十年却不得不放手的军人母亲。

她把那个角色的隐忍、内敛、深情全都演出来了。首映那天,她一个人坐在影院角落,看完自己演的部分,默默擦了好几次眼泪。

到了《都挺好》,她演苏母赵美兰,重男轻女、掌控欲极强,一出场就把观众气得牙痒痒。

可气归气,观众还是忍不住说:“她演得太真实了。”

陈瑾是那种不需要解释的演员。她一站上去,你就相信她是那个角色。

她不争,也不露,但每次出场,总能被记住。

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个演得那么逼真的“苏母”,现实里其实连婚都没结过。

陈瑾已经61岁,没婚姻、没子女,甚至连一个能公开说的恋人都没有。

网上偶尔传她和巫刚是一对,说她跟台湾的刘亮佐离过婚、有个儿子,最后都被证实是误会。

她懒得澄清,也从不解释。

她只说过一句话:“不是我不想,是没遇到那个合适的人。”

她哥哥陈准,也是一样的选择。

他是个对生活极致讲究的人。有一次买了一套精装修的房子,因为不喜欢风格,直接把墙和地板砸了,重装了四年。

他说:“居住的地方,是人的审美的延伸。不能妥协。”

兄妹俩从小到大几乎没分开过。一个在剧组拍戏,一个在棚里拍片,有空就吃饭、看展,没空也会半夜通电话。

有一年母亲住院,兄妹俩轮流照顾,喂饭、换药、守夜,一个不落。

母亲一边感慨:“有你们在,我这辈子值了。”

一边又忍不住红了眼眶:“你们老了怎么办?”

陈准当时一句话让陈瑾一下子哽咽了:“我争取活得久一点,我照顾瑾瑾。”

他们不是不怕孤独,但他们更怕过一种将就的人生。

他们的选择,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父母理解。

父母那代人,怎么看都是“该成家的年纪还不成家,就是问题。”

母亲常年不爱出门,父亲常说:“你们这一天天的,叫我怎么跟人说?”

催婚催了几十年,从三十岁一直催到五十多。

陈瑾有次实在被催烦了,笑着说:“哥比我大两岁,怎么不先催他呢?”

她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也理解父母。

但是一向独立且经济稳定的她,不愿意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委屈自己。

于是她安慰父母说:“把我养大成人,你们的任务就完成了,余生好好享受生活吧。”

父母虽然嘴上说,看着你结婚生子才是我们的任务,但是看到孩子们不愿结婚,也只能被迫接受。

后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们看到兄妹俩感情挺好,经常联络、陪伴,也一起孝敬父母,慢慢地也就释然了。

布尔迪厄说过,家庭是一种社会幻觉,幻觉破了,也未必就是遗憾,它反而可能带来更真实的亲密。

陈瑾和哥哥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却在彼此陪伴里找到亲密,在独立的人生里活成了自己。

这些年陈瑾上映了不少作品,但其实她现在接戏很随意,遇到合适的剧本才接,没遇上的话就干别的,像做珠宝、剪剪布等,偶尔还会去乡下住几天,晒晒太阳,看看花,接触接触大自然。

她活得安静又自在。

虽然没有家庭和孩子,但她从未觉得孤独是件糟糕的事情,反而觉得那才是她最舒服的状态。

她说:“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和自己好好相处。”

这让我想到了尼采说的那句老话:“成为你自己,是你能做的最勇敢的事。”

她虽然没有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成为谁的太太、成为谁的妈妈,但她活成了自己。

人生该如何度过?其实不必照着谁的方式,你想走向哪里,就走向哪里,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来源:程程说育儿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