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有句古话:“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强调的是人的某些固有性格或行为模式,即使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依然难以改变。近期网络短视频中对于NPD(自恋型人格障碍)和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性格的“快速诊断”混淆了正常的人格特质与病理化人格障碍
“遇到了NPD赶紧跑”
“深扒NPD人格的‘罪与罚’”
“有的人看着正常,其实是ADHD”
某短视频平台上部分NPD视频
近期,这类快速诊断
性格特质的短视频爆火🔥
不少人一边看
一边像福尔摩斯般对照自己
或者观察身边朋友是否“对症”🔍
结果不说100%,也中得七七八八😨
从MBTI到心理诊断
赛博测性格真的靠谱吗?
小编带着疑问赶紧求助了
心理科负责人张彬副主任医师
一起来听听专业医生的看法
专
家
说
中国有句古话:“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强调的是人的某些固有性格或行为模式,即使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依然难以改变。近期网络短视频中对于NPD(自恋型人格障碍)和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性格的“快速诊断”混淆了正常的人格特质与病理化人格障碍。张彬表示,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仅凭几个问题或简短描述就得出病理性诊断,是不科学的。
性格是生物基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产物,要正确地了解认识它,要从它的形成与影响因素说起:
性格的形成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性格特质(如外向性、神经质)部分由基因决定。婴儿时期表现出的气质(如活跃性、情绪反应)与遗传相关,是性格发展的基础。
家庭环境:童年经历(如依恋关系)对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形成至关重要。和谐或冲突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稳定性和社交能力。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等不同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社会环境:不同社会环境对性格特质有不同影响。如上学期间,老师的引导和校园文化会影响孩子的责任感、合作精神等。
个人经历:如情感/身体创伤、成功或失败经历可能显著改变性格,使其变得更加坚强或敏感。其次通过反思和调整,个人也可以主动塑造性格,改变一些不良的性格特质。
生理与心理发展:前额叶皮层等脑区发育影响决策和情绪控制能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不同阶段的情绪状况(如信任感、自主性)对性格发展至关重要。
文化与历史背景:区域文化对性格特质有深远影响,此外战争、经济危机等历史事件也可能影响一代人的性格特征。
由此可知性格的形成是一个动态且持续的过程,遗传提供基础,环境和社会文化起塑造作用,个人经历和选择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因此,性格既稳定又可改变,可以通过自我觉察并调整优化。
病理化人格障碍是如何诊断
目前,国内医院在性格诊断中普遍采用经过严格信效度验证的标准化工具,包括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症状自评量(SCL-90)、Yale-Brown强迫量表、大五人格量表(NEO-PI-R)、艾森克人格问卷(EPQ)。5份表格都经过中国心理学会或国家卫健委认证,具有广大的样本数据支持,且每5年进行跨文化修订,确保符合当下社会特征,具有权威性、应用性以及迭代性的特征。
张彬提到,科学的性格分型并不是简单的测试,诊断应遵循“三阶九步”的标准化流程:
初诊阶段-主诉采集-标准化量表筛查-生理指标检测
鉴别诊断-结构化临床访谈-神经心理测验-共病评估
综合研判-多学科会诊-动态行为观察-治疗反应性验证
除了标准化流程,专业的心理医生在临床进行性格或人格障碍的诊断时,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既往史、成长史、文化背景、刺激因素等等,并与其他疾病进行辨别。这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过程,需要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因此,网友在面对这类“指导性格分型”短视频时应保持理性。不要轻易给自己或他人贴上标签,更不要因此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张彬强调,如果觉得自己或周围人有心理上的困扰,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而不是在视频中寻找答案。
科学看待性格需要理性思考💡
专业知识支持以及正确的信息获取渠道
我们应避免被短视频中的
片面信息所误导
成为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作者:张彬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